进入8月以来,全国多个地方,特殊是江南地区的高温景象愈演愈烈,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局地日最高气温乃至打破当地历史极值。热浪滚滚,犹如火炉。在高温炙烤中,如何保障电力供应、轨道交通等基本举动步伐的正常运行,如何担保大型项目的培植进度,如何保障正常生产,还有如何为户外事情者送清凉等,都是不小的寻衅。各地都采纳了若何的方法,来减少高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连日高温下,不少户外事情者顶着烈日连续劳作,怎么保障他们的康健和清凉十分主要。8月以来,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涌现持续性高温,最高达40摄氏度以上。孙文茂从事建筑事情已经有8年了,以往这样的景象下,他和工友们也时常要顶着烈日作业。
这个项目是医院的停车场,涉及患者就医便利。炎炎烈日下,为保障施工清凉,施工方想了个办法,在作业区域头顶搭了一块巨幅的防尘遮阳天幕。从高空俯瞰,这块天幕就像是为孙文茂他们撑起了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将施工现场的露天作业变为了“室内作业”。
蓝色防尘天幕的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能减少80%以上的扬尘,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施工区域内部的体感温度也要更低一些。
安徽建工三建集团项目经理陈凯:坑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能降4℃到5℃。第二方面围墙周围、基坑周边都有喷淋系统,这是一个水雾,可以起到降温浸染。第三个是基坑作业面,用冰块合营鼓风机给工人作业降温。
此外,施工方还延长午休韶光,并配备了空调纳凉房、冰饮、绿豆汤和药品等防暑降温的保障方法,来确保工人们的身体和施工安全。
高温烈日下,为了保障户外事情职员的康健和安全,各地都纷纭推出了送清凉的方法。比如最近,在上海的一些社区里就涌现了“一瓶水”的补给站点。
最近一段韶光,上海白天最高气温一度达到40℃,气候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乃至赤色预警,外卖单量有10%到15%的增加。这天,外卖骑手张文强开始了每天的午高峰配送,不到1小时的韶光里,他完成了将近10单的配送,汗水湿透衣衫。干了8年外卖的张文强说这天气,多多补水是最主要的。
今年的高温时令,张文强补水有了一个新去处:“一瓶水”补给站。除了张文强这样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等都可以来免费打水。补给站每每都设在小区门口的保安室、电动自行车换电站、餐厅等地,为的便是让他们更方便取到这一瓶水。
除了保障户外事情者人身安全,高温景象下,保障电力供应也非常紧迫。这天一早,国网响水县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副班长孟鹏就带队前往维修现场,事情职员在夜间红外测温时创造了这条线路的故障隐患,为了不影响用电,他们须要带电作业,改换分段开关。
8月以来,江苏连日高温,多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用电负荷高位运行。为了应对高温,当地提前制订了保障预案,加强对重载变压器的运行监测,提前组建应急抢修军队,支配抢修职员和车辆,开展一直电作业。
这一天,浙江安吉山里头迎来了几辆黄色的“大家伙”。这是国家电网湖州公司为保障当地用电而调配来的2000千瓦中压发电车。
连日来,当地最高气温都超过40摄氏度。陆洋是国网湖州公司的技能员,他深知山区供电能力总体有限,旅游旺季再加上高温炙烤,给供电主线路带来极大磨练,也给陆洋和同事们带来了技能保障的巨大压力。
中压发电车的到来,大大缓解了用电负荷压力。这天清晨,陆洋和同事们早早就出发赶赴点位调试发电车。中压发电车是一种车载可移动分布式电源,像一台移动的“巨型充电宝”,能直接输出10千伏高压电。通过架空线路接入配电网,发挥临时电源浸染。
据理解,受高温影响,7月以来截至8月6日,国家电网经营区负荷四创历史新高,首次打破11亿千瓦,最高达11.8亿千瓦(7月24日),同比增长9%。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4个区域电网及江苏、浙江、山东等16个省级电网负荷68次创新高。为了应对这样的高温景象,国家电网统筹调配全网资源,大范围开展跨区跨省送电,通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实现电能余缺互济、精准匹配,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除了保障用电,高温下,在不少城市,公共轨道交通举动步伐暴露在户外,这对线路的运行带来不小寻衅,如何担保其安全高效运转是个主要课题。
连日来,江西多地高温炙烤,在南昌地铁三号线莲塘车辆段的作业区,热浪迎面而来,地面上的钢轨犹如加热棒散发着热量。从事轨道养护事情十几年的赵建业正和同事们进行检修事情。
一个路段的33条轨道线路是户外路段,自然环境下随意马虎受到温度变革影响。因此,高温下轨道的温度变革牵动着赵建业的神经,由于轨道有可能涌现变形等安全风险。
于是,高温景象以来,检修从常规的每天一次调度为每两小时实行一次。如果涌现轨道变形的迹象,又怎么应对呢?
南昌中铁穗城轨道公司轨道检修工于航:刚刚丈量的轨向偏差值是5毫米,针对这种情形,而且温度在持续升高,我们会提前采纳一些预防方法。像现在加的海绵条,通过这种大略直接的浇水降温法给钢轨降温。
轨道温度明显低落后,检修工紧接着利用拨道器拨回线路,再进行精调,以此保障轨道的安全稳定。
连日来,湖南省怀化市高温橙色预警频发,气温达到37℃以上,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影响。眼下正值晚稻插秧时节,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溪口村落,种粮大户臧仁琛正忙着组织农机栽插晚稻秧苗,虽然栽插效率不错,然而他也有着自己的担忧。
种粮大户臧仁琛:这个天的温度实在太高了,秧苗随意马虎晒伤,影响它的成活率,担心往后产量会低落。
晴热高温会带来干旱风险和病虫害,影响水稻成长,为此当地农业部门组织10多支农技做事小分队,分片包干卖力帮助庄家加强水源管理,防治病虫害。杨荣是县农技做事小分队成员,每天都会过来查看秧苗栽种情形。
为了保障水稻用水需求,他们想出了一招:按照栽种品种区域不同进行田间用水管理。
高温带来的不仅是缺水,也会诱发一些病虫害。以是在高温期,当地每隔7天就要对病虫害进行一次防治。
人防加技防的双重保障让臧仁琛吃下了定心丸,也对今年晚稻收成更有信心。
根据景象预报,这几天南方大范围闷热型高温还会持续。今晨中心气候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江南北部多地可超40℃,而且暑热贯穿全天,连夜间最低气温也大多在30℃高下,须要持续做好防暑事情。高温景象是“烤”验,但是也有“凉”策。一瓶水的补给,一块遮阳天幕,一个有力的保障支配,都能让民浩瀚一份舒适清凉。暑热不下线,应对也要在线,科学合理,费尽心机,打好防暑降温“组合拳”。
编辑丨王陶然 郭臻 陈晓洋 王婧 付伊铭 吴俊
摄像丨刘浪 石坤 潘健
剪辑丨赵云龙 郑昱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