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董小红、吴晓颖、赵佳乐

立秋后,川渝不少地方却面临罕见的炙热“烤”验。
成都、重庆地区连续发布高温赤色预警,自贡、泸州等地持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

新华视点丨立秋之后最高气温连续超40度火炉川渝咋应对 汽车知识

随着高温景象不断“加码”,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冲击,户外事情者、老弱病幼等人群直面康健威胁。

如何尽力减轻高温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新华视点”进行了实地采访。

罕见高温引发新“烤”验

重庆有31个区县最高气温超40摄氏度,成都、自贡、泸州等川内城市持续遭遇“烤”验……近期,川渝不少地方正经历同期罕见高温。

8月28日,在成都,一名外卖员在高温下送外卖。
新华社 董小红 摄

中国景象网发布预警提示称,四川盆地正在经历的高温过程同期罕见:一是从8月下旬开始高温不断,估量本轮高温还将至少持续到9月上旬,而且一天中高温在线时长能达到8至12小时乃至更多;二是高温强度大,部分地区还将连续涌现40摄氏度以上的极度酷热。

重庆沙坪坝目前已经连续8天超过40摄氏度,8月下旬或创造40摄氏度“全勤”历史记录。
重庆市气候台副首席预报员吴政谦表示,本轮高温是副热带高压永劫光掌握重庆及周边地区造成的。

烈日虽晒,眼下却是农忙时节,持续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寻衅。
“太干了。
”成都大邑县种粮大户万富旭忙着从周边沟渠、机井调水,向2200余亩田里注水;灌完水后,他沿着田埂仔细查看水稻成长情形。

“立秋后还这么热。
去年这个时候都不用注水了,今年两三天就要灌一次水。
高温导致稻田水分蒸发严重,就怕影响抽穗灌浆。
”万富旭说,如果抽穗灌浆期持续高温,收成时可能会有许多“瘪壳”的稻穗。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万军认为,对付仍在灌浆期的水稻,高温影响结实率,叠加干旱则导致生养进程加快,涌现早衰,可能导致水稻结实率低、产量降落。

8月21日,四川电网用电负荷达到679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3%。
2022年以来,四川省已经由“能源输出”转向“送受并存”。

高温造成用电需求不断攀升,民生用电量猛增、电力供应紧张等导致川渝部分城市出台调度用电方法,不少网约车、新能源车主陷入“充电困境”。

“由于错峰用电,网约车晚上11点半后才能充电,跑了周边一大圈,险些每个充电桩都排着长队,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充上。
”四川一名网约车司机说,“现在电不足用,下午都不敢接单了。
之前一天跑300多元,现在一天只能跑100多元。

“在高温下跑单子,为了省电不敢一贯开空调,汗如雨下。
”一名网约车司机说。

持续高温给老弱病幼等分外人群带来新的康健威胁。
川渝两地医院接诊热射病患者增多。
成都邑第三公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年夜夫徐慈先容,该院接诊的两名患者均已年过八旬,一名患者是外出旅游时发病,另一名患者是因家中未开空调发病。
两名患者都伴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需在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引发体温调节功能失落衡所致。
”徐慈说,不仅年迈体弱者、儿童、慢病患者等是高危人群,消防员、运动员等康健人群也须要当心。

多措并举施“凉”策

当前,川渝两地正积极行动起来,开“凉”方、保生活、稳生产,努力打好应对高温“主动仗”。

为保障学生康健,多所川渝高校、多地中小学宣告延迟开学。

四川建筑职业技能学院开学韶光已延后一周。
“学校正在加班加点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担保开学前学生宿舍实现空调全覆盖,同时加强防暑降温和应急处置。
”学院学生处处长程东说。

为应对用电高峰,国网甘肃电力通过220千伏早广线(早阳-广元)向四川增援电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加强输变电举动步伐的运维保障;重庆电力部门依托谷段电价政策,勾引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谷段充电,助力电网移峰错峰。

空调、微波炉、免费矿泉水、医药箱……在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的“中和·蜂巢”职工驿站看到,这里支配得实用、温馨。
成都邑总工会高新区办事处工会辅导员李燕君说,该驿站覆盖辖区外卖、快递站点80个,日均做事200人次。
据理解,全市像这样的户外劳动者做事站点有2100余个。

8月27日,在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的“中和·蜂巢”职工驿站,一名外卖员正在驿站内午休。
新华社 董小红 摄

成都兴环城市管理做事有限公司金沙项目卖力人彭强说,该片区有10多个环卫工人安歇驿站,气温超过35摄氏度后,就会哀求环卫工人停滞户外作业,用机器扮装备取代人工清扫保洁。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一处“户外劳动者清凉物资自取点”。
新华社 董小红 摄

重庆市日前发布了高温中暑一级预警,有关地区和单位按照高温中暑一级应急相应哀求,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在车站、码头、大型活动场所等设置临时医疗点。

防空洞纳凉已成为独特的避暑办法。
从2002年开始,重庆就将闲置防空洞翻修正造为纳凉点;今年7月16日起,重庆11个区的39处人防工程纳凉点对市民免费开放。

高温下,地铁站、阛阓等也为市民就近避暑供应了更多选择。
成都地铁全网共设置58个纳凉区,助力搭客“清凉一夏”;重庆轨道交通车站也开放了140个纳凉区,还准备了藿喷鼻香正气液、清凉油等消暑降温用品。

如何更好迎战极度景象

此轮川渝罕见高温,是近年来极度景象频发的范例缩影。
专家指出,面临更热、更旱、更涝的寻衅,各地需加快健全主动预防和处置方案。

今年7月,中国气候局发布的《中国景象变革蓝皮书(2024)》显示,环球景象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我国是环球景象变革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
中国区域升温速率高于同期环球水平,中国均匀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极度强降水量事宜增多。

任万军认为,应对日益多发的极度高温景象,在农业方面,要加强对耐旱耐高温水稻的育种研究及干系配套栽培技能的落地,确保“藏粮于技”;也要加强山坪塘、灌溉渠、提灌站等农田水利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加快打造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确保“藏粮于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李国平认为,面对气温上升带来的寻衅,在用电供应及安全、森林防火、交通、物流、旅游等领域,都要加快健全预防和应对方法。

连日来,高温导致川渝两地老旧城区电网负荷过高,部分设备故障引发一些小区临时停电。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刘友波建议,加速改造老旧配电网,增强配电网末端各个设备的监测和掌握能力,优化工业负荷节能运行办法。

理解到,为构建更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四川正在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强化水电支撑地位,提高风、光能源占比,加快“用电顶峰”兜底调节性火电培植,加快互联互济电网通道培植。

高温康健预警系统也亟待健全。
“很多人还不理解热射病,我们要完善高温康健预警系统,尤其是让更多老年人、慢病人群充分知晓高温等极度景象的危害。
”徐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