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山西的运城市共有9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作为运城市下属的县级市,河津市紧邻渭南的韩城市,也拥有大量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明清期间的古建筑最具代表性。

山西河津国保省保市保县保巡礼  第1张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河津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48处。
个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古垛后土庙、台头庙、玄帝庙、山王西周墓地),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真武庙、高禖庙、樊村落戏台、镇风塔),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薛仁贵寒窑、修村落白虎塔、史迁墓),河津市(县)文物保护单位67处。

10月3日下午,我们从咸阳出发,经由渭南的蒲城,寻访了平路庙乡的关帝庙,游览了新建成的重泉古城。
入夜往后,沿着高速公路,跨过龙门黄河大桥,又一次来到河津市。
从第二天清晨开始,我利用了四个小时,先后到达河津市的七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台头庙

清晨,天刚蒙蒙亮,我独自步辇儿,来到河津市区内的台头庙。
迎着朝阳,在晨练的人群中,欣赏这里的古建筑。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将台头庙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头庙位于河津市新耿南大街与龙岗路十字口东北角,周围高楼林立,交通非常便利,成为一座热闹的城市广场,云集了浩瀚晨练的市民们。
据庙内直立的石碑记载,台头庙“建于汉,盛于隋唐,历五代及宋元明……”。

如今,在现存的十座建筑中,元代建筑达五座之多,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中门和献殿,正中居北即正殿东岳庙(德云殿),敬拜东岳大帝泰山神。
在紧张建筑的周围,原来还有喷鼻香亭、乐楼和廊房等,可惜已经破坏无存。

2、薛仁贵寒窑

早上8点半,离开酒店后,开车前往河津市区东郊的修仁村落,寻访村落东薛仁贵及其妻柳氏居住过的土窑,也被称为“寒窑”。
1983年10月,这里被河津县公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1月15日,又被运城市公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是薛仁贵的故里,“寒窑”位于土岗之上,那里被称为“白虎岗”。
登上白虎岗,绕过新建的大殿,一个简陋的小房子,赫然矗立在山坡上,这里被称为“白袍洞”,里面供奉着薛仁贵和妻子柳氏的坐像,门外直立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在白袍洞的后方,有一个破败的窑洞,这里便是薛仁贵与柳英环夫妇当年住过的寒窑了!
窑洞坐东向西,长、宽、高均不敷3米,窑内的土炕和灶,为明末清初重修。
有这样的说法:“诸葛亮的茅芦,杜甫的草堂,薛仁贵的寒窑”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历史文化。

3、修村落白虎塔

离开薛仁贵寒窑,在当地人的指示下,顺着铁路一贯向西,第三个涵洞向南拐,白虎塔就涌如今道路的左侧。
2004年11月15日,此塔被运城市公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虎塔又称“小雁塔”,俗称“射雁塔”。
相传,唐末薛仁贵后裔为纪念薛仁贵当年在汾河滩射雁而建,现在塔为清代建筑,近年又进行了修复。
塔高约20米,呈八角形,共有八级,内部为实心,顶部有一个琉璃宝葫芦,上面三级的檐角各悬挂一件铃铛。

在白虎塔的北侧,有一条不宽的土路,跟普通的乡间道路没有任何差异。
但是,它可是古代官方的车道,向西通龙门到西安,东去晋国古城侯马,路边依然矗立着一座清代的碑楼。

此碑间隔白虎塔约30米,直立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名为“儒学优行廪生宣三公张役夫德教碑”,碑额有“光前裕后”四字,宣扬修仁村落秀才张宣三的德教,由他的学生和亲友们共同建筑。

4、皮氏城址

游览完东郊的古迹,我们返回市区,连续前往西郊,寻访那里的高禖庙。
经由阳村落乡太阳村落的时候,有时看到路边的皮氏城址。
2012年12月28日,这里被河津市公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夏商之前,就有“皮氏”之称,既是古帝氏之名,也是古部落之名。
这里是古“皮氏国”的都城,春秋战国属于晋,被称为“皮氏邑”,秦汉改为“皮氏县”。
如今,皮氏城遗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650米,面积约48.75万平方米。

5、高禖庙

穿越野外,超越村落落,登上阳村落乡连伯村落西沙梁上,历史悠久的高禖庙就矗立在这里。
相传,4000多年以前,高禖庙的前身“皋庙”就创建于此。
2004年5月10日,山西省公民政府将此庙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谓的“高禖”,并不是人名。
“高”是一种敬称;“禖”同“媒”,高禖即高媒,乃古代的媒官。
那么,这位神秘的媒官是谁呢?那便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开山祖师——女娲。

此庙坐北朝南,紧张建筑有山门、乐楼、献厅、正殿等。
正殿中供奉着女娲,左边敬拜大禹,右边敬拜后稷。
献厅两侧的山墙上,绘有大禹治水和后稷教民稼穑等内容的壁画。
除此之外,周围还有古井、结义殿、三霄殿、五岳殿、阎殿等附属建筑。

6、真武庙

离开河津市区之前,末了一站来到真武庙,这里也被称为“玄武庙”。
它位于城区西北的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由于其状如龙,故俗称“九龙庙”。
2004年6月10日,这里被山西省公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大门,拾阶而上,殿、楼、阁、亭、台、廊舍、牌坊等陆续呈现在面前,建筑皆依山势而高下,台阶均随地形而低高。
听说,真武庙创建于元末明初,明清期间均有增建或重修。

在宋元以前,这里相连的九个山头,均建有大小不等的寺院,即禹王庙、雷公庙、八仙庙、药王庙、真武庙、山神庙、帝君庙、三皇庙、天神庙。
可惜,随着岁月的变迁,大多数寺院倒塌,惟独真武庙尚存。

7、大禹庙遗址

中午,结束河津市的旅程,沿着公路返回陕西。
经由禹门口的时候,在龙门黄河大桥东真个公路阁下,看到一块河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碑,上面赫然写着“大禹庙遗址”五个大字。

相传,龙门为禹所凿,故又称“禹门”。
这里两岸依山,黄河从中流过,东面山崖之上,原建有大禹庙。
此庙始建于汉代,元、明、清等朝代不断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宏伟的的建筑群。

据记载,大禹庙东、西、南三面各有一座戏台,南面有一小亭,北有“龙王祠”。
从东台南边往北,可到禹庙山门,由山门而北,有五间献厅,正北是明德殿,殿内有大禹像。
在东西廊房内,有石刻《龙门全图》。
可惜,民国三十一年(1942),这里被日军炮火摧毁。

我的这次河津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小时,但是却看到大量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头庙)、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庙、高禖庙)、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仁贵寒窑、修村落白虎塔)、河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皮氏城址、大禹庙遗址)。

无论哪个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都直立着各自的文物保护碑,实在难得,令人佩服。
不得不为河津市文物保护事情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