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南太行深处的涉县,比来吸引了很多关注。

河北一大批县(市、区)先后前往涉县稽核学习,河南、山西也分别有几十个县加入这一军队,最远的稽核者来自黑龙江。

涉县筑路记看一个山区县若何培植四好农村路 汽车知识

相邻的山西省黎城县,一度每天派出2名县领导带队,安排56名科级干部在这里挂职学习了一个多月。

他们来到大山深处的涉县,是来看“路”的。

涉县千里村落庄旅游通道路线示意图。
董立龙摄

千里旅游通道连通158个村落

7月5日至6日,交通运输部派出的一个考评组在涉县就“四好屯子路”培植进行实地复核。
考评组认为,涉县屯子公路培植机制,为精准扶贫供应了主要交通支撑,成为“村落庄振兴、交通先行”的典范。

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有关同道在涉县调研后曾评价,涉县3个多月建成正常施工须要三年以上才能落成的“天路”,首创筑路史上的新记录。

“涉县过去修路,每年只能修100多公里,而去年以来,全县已经修了七八百公里!
”涉县交通局副局长杨宏伟说。

个中,最令杨宏伟自满的,还是2017年建筑的一条条均匀宽9米、总长660多公里的七彩千里村落庄旅游通道。

在南太行的崇山峻岭间,该通道不仅连通了10个州里的158个村落落,还串联起了40多个旅游景点。
沿线十多万群众的出行更加顺畅,浩瀚游客前来不雅观光也更加便利。

“路,对付涉县这样一个深山区县来讲,不仅用来通畅,更是生路、是出路,影响之深、意义之大、群众期盼之切不是其他地方能想象到的。
”涉县县委布告汪涛说。

涉县在2002年就完成了“村落村落通”任务,十几年后很多路段都须要重修。
2016年7月那场大水,更是把很多路冲回了原始状态。

而涉县仍有58个穷苦村落、8800多名穷苦人口。
这些村落都位于比较偏僻的地方,办理道路制约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

为此,涉县开启了以建筑千里旅游通道为代表的“三个一百天”行动,先后用3个100天韶光,承办了省内首个市级旅发大会,建筑了660多公里旅游通道,引进了投资超300亿元的60个项目。

修路之初,曾有人发出质疑:“要资金没资金、要设备没设备、要技能没技能,还要修几百公里的道路,能行吗?”

“越是条件艰巨,越要引发出干部队伍创业干事的激情;越是处于低谷,越要创造条件让全县干部群众树立起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汪涛说。

恰在此时,该县后池村落几名老党员带头修路的业绩,引起了社会关注。

后池村落坐落在一条山沟的尽头,全村落2/3的地皮是建在山上的梯田。
上山的土路,雨水一淋,年年修,却年年坏。
由于不能通车,肥料运不上去,收成的庄稼也要人扛驴驮才能下山,很多村落民放弃了耕种。

2015年12月,刘虎全等几名老党员开始上山修路,带动村落民利用两个多月韶光,以出责任工的形式建筑了一条6米宽、4公里长的通山道路。
这一业绩,经媒体宣布后,勉励了很多人。

受此启示,涉县县委开始发动广大干部,和群众一起上工地。
从与河南安阳交界的田家嘴,到与山西左权交界的旮旯铺,涉县最多时有1.6万名干部群众投入了道路培植之中。

就这样,他们在南太行的高山之巅、深谷之中、峭壁之上,打造出了一条连接三省三县的千里村落庄旅游通道。

神雪线施工期间,有很多不在沿线的村落落的村落民也来帮忙 。
图为前宽嶂村落村落民正在垒石堰 。
董立龙摄

群众把屯子公路当本钱身的路

到涉县参不雅观稽核屯子公路的人们,都会问一个现实问题,这么大的工程量,钱从哪里来?

为办理这个难题,涉县采取了改革的办法——让农人群众成为屯子道路培植的主体,要让群众真正把屯子道路当本钱身的路来修、来管。

今年3月5日,神雪线村落庄公路改扩建工程动工了。
卖力这项工程的,不是交通部门,而是神头乡。
其紧张培植者,则是沿线村落民。

“多年来,能把这条仅有两三米宽的小路拓宽,是沿线村落民的最大心愿。
”线路终点、雪寺村落党支部布告王天良先容:“知道正月十八要开始修路,村落民们主动把自家挡路的黑枣、花椒树移走,把柴草垛掀掉,腾出地来修路。

神头乡党委布告赵志刚是工程的详细主持者,第一次主持这么大的工程,对他来说也是一项磨练:缺钱、缺料、缺机器设备……

赵志刚筹到了20万元启动资金,还“化缘”到了建筑材料——沿线两家水泥厂,一家捐助了500吨水泥;另一家则表态“用多少石粉只管拉”。

赵志刚所面临的问题,涉县许多州里去年同样经历过。

按照该县的设计,屯子道路培植要“以群众为骨干、村落落为主体、州里为主导”,而县级财政的直接投入则变成了奖补勉励。

汪涛阐明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过去村落庄公路培植等靠要、吃大锅饭的思想,形成“屯子道路培植谁先干、谁干得好就重点支持谁”的氛围。

事实上,针对资金难题,涉县已经多渠道进行了筹集:向上争取各级奖补资金,领导干部带头并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动员群众出资、出物、出劳参与……

此外,当地还探索新办法,对道路两侧旅游做事区、做事驿站的经营权进行拍卖,把修路土石用于造地等,用来筹集资金。

要办理的不仅是资金难题。
神雪线在施工中创造,短缺会垒石堰的技工。

“刚开始只有沿线四个村落的村落民参与施工,但垒石堰是个技能活儿,只有部分50岁以上的村落民才会干,人少了进度慢!
”开工十多天后,赵志刚创造了这个问题。
他号召全乡11个村落分别成立党员先锋队,帮助修路。

杨家山村落党支部布告杨海军率先相应,带着20位村落民,开着一辆铲车、两辆三轮车,进入施工现场。
路基上,他们搬起石头,找面、对齐、放稳、抹灰……仅5天,他们就完成了乡里安排的长120米的路段培植任务。

正是广大群众主动让地、让房,自觉投劳投工,才让涉县在屯子道路培植上实现了费钱少、进度快、效果好的目标。

据先容,依赖各方积极参与,2017年,该县仅投入4亿多元,就完成了造价达30亿元的村落庄道路培植。

蜿蜒在山间的涉县千里村落庄旅游通道。
董立龙摄

吸引新游客480万人次

截至目前,涉县全县屯子公路已达1293.4公里。
个中,铺设水泥、沥青硬化路面的占比超过了97%,实现了县村落庄三级公路全覆盖。

自建成千里旅游通道之后,来涉县参不雅观学习者就没断过。
实地体验之后,稽核者表示,该县培植“四好屯子路”的新探索让他们很受启示。

笔者日前也踏上了个中一段——圣福天路:道路借用了原来符山铁矿的矿石路,并延展至更闭塞的圣寺驼村落。

驶入这条道路,汽车从山脚开始,左一个弯,右一个弯,不断向山顶攀缘。
到了山顶,却创造,道路沿山脊而行,除了天空,已经没有更高的物体了。

然而,这同时也是一条培植标准较高的道路,一起走来,标志明显、防护举动步伐完好,沿路还设计了许多景不雅观小品。

我们的方案中,道路本身就要变成景不雅观的一部分,也便是要变旅游公路为公路旅游。
”涉县旅发委主任李奋君先容,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涉县屯子公路培植方案,已经和旅游发展多规合一。

这一思路,表示在培植中,被细化为七项原则:“宁肯路绕十丈、绝不毁树一棵”“随坡就势、减少垫方”“宁肯多垒堰,也要不劈山”“宜宽则宽、宜窄则窄、个别路段曲径通幽”……

当地认为,坚持修路与生态保护、地形地貌和沿线景点培植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造福沿线群众。

这种结合,在涉县已经被扩展得更广。
不是“为修路而修路”,而是要把修路与灾后重修、河道管理、荒山管理乃至全域旅游、精准脱贫、环境整治等相结合。

在圣福天路,笔者遇上了沿线绿化万亩大造林的扫尾工程。

山坡上,马学廷背着两棵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树苗正向上爬去。
树苗根部,用塑料袋包着一大坨泥土。
山坡陡峭,人站不稳,运苗车更开不上来,就停在几百米外,这几百米的间隔就交给了马学廷,以及像他一样的沿线村落村落民。

“我们要把涉县打造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涉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和保说,千里旅游通道两侧的绿化,是像绣花一样来搞的,目前已栽植各种苗木300万株。
如今,沿线的旱作梯田、冰葡萄栽种、千亩荷塘,都成为了新景不雅观。

一起通,路路通。
涉县旅游家当因此得到了大发展。
该县统计,短短一年间,千里旅游通道沿线新增田舍乐、民宿等300余家,从业人数5000余人,新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

向着建成“四好屯子路”的方向努力,涉县屯子道路不仅要“建好”,还环绕如何“管好、护好、运营好”开始了新探索。

涉县在全县实行了路长制,设立县、乡、村落三级路长,分别卖力辖区内屯子公路的培植、管理、养护、运营。

同时,还改革养护系统编制,通过招标选择了两家养护公司,承担起了常态化、规范化的养护任务。
(董立龙 乔宾娟 通讯员冯晓广)

手记

群众为什么乐意干

在涉县采访,一度产生很多疑问:村落里要修路,村落干部大喇叭里呼唤出责任工,村落民们为什么会二话不说,自带干粮就涌如今施工现场?

垒石堰的技能活,在大型工地上一天的收入能达到300元,而在涉县修路的现场,一天给80元,也有村落民乐意干。

还有,一位在矿上干重体力活的年轻人,放了三天假本想安歇下,但回家后创造村落里在修路,依然拎上工具,到工地去干了三天。

随着采访的深入,创造,不生活在深山中,难以理解当地群众对路的那种深深渴望。

在圣福天路,公路沿山脊延伸,不禁产生迷惑:“为什么非要把路修到这么高的山顶?”正迷惑间,却创造,路旁的树丛掩映下,赫然涌现了村落落。

从山脚来到这个名叫老周背的村落落,海拔已经上升了800米。
一位村落民见告:“过去运点东西出山,只能驴驮人扛,现在好了,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了!

把群众对路的渴望变成培植屯子公路的实际行动,须要一把推力。
涉县的做法是哀求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示范带动。

很多群众反响,修路期间,他们身边的党员干部,每天事情在工地上,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群众的积极性一旦被引发调动起来,即便做出捐躯他们也在所不惜。

在后池村落,村落民刘虎全是最早发起修路的。
采访中,听到老伴儿说修路的事儿,瘫痪在床近两年、话也说不成的他激动得大哭。

通往山上梯田那条道路开工后一个月零三天的那个晚上,刘虎全因脑出血栽倒在与村落干部商量租用铲车的路上。

术后,须要老伴儿刘群弟给他喂饭喂水、擦屎擦尿,卖力照顾他饮食起居。
然而刘群弟却说:“要不是修路,肯定不会病这么严重,但俺不怨他。
现在路修得这么好,造福了村落里多少子孙后代啊!

路通了,最受益的还是沿线群众,这是他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他们的幸福所在。

后池村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通往山上的路修通之后,那些曾经撂荒的梯田,重新种满了苹果、葡萄、芍药等作物;通往村落外的路修睦之后,吸引了浩瀚游人,石头屋子、石头院墙、石头堤坝,还有一道道石砌的梯田都成了景不雅观。

今年春节、五一期间,这个山沟深处的石头村落,竟然被外来游客的汽车堵得水泄不通。
村落支书刘留根对村落庄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现在村落里开了5家田舍乐,在外打工的700多人,也回来了200多;下一步,村落里正在方案设计民宿、发展采摘旅游……”(董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