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我们在食品店和菜场都可以买到,却很少有机会吃到现场制作的糍粑,而制作糍粑的工具更是难得一见。今年暑假,我有幸在老家看到了打糍粑,而且是最原始的打糍粑。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打糍粑的工具,石臼和舂(chong)。石臼:是人类以各种石材制造的,用以砸、捣、碾磨药材、食品等生产工具。在进入电气化时代后,石臼逐渐被淘汰。在许多农村,被淘汰的石臼依然保存完好,成为许多人怀旧的对象。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清晨,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迎着扑面而来的丝丝清凉回到了老家。奶奶端出一木桶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来到糍粑制作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机器”。一根约三四米长的木头,前端装有一个长方体的石块,像一个“石榔头”,中间一个活塞,类似于跷跷板,这就是舂。“石榔头”正下方有一个大石碗,这是石臼。奶奶把木桶里的糯米饭倒入石臼,顿时,一股糯米加着木桶的香味四溢,毫无疑问,这肯定会是一臼最美味的糍粑。
再看这边,打糍粑开始了!二个壮汉站在舂的末端用力地踩着。奶奶则在前面不停地翻动石臼中的糯米饭。壮汉们在后面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熟练地有节奏地踩着,围在脖子上的毛巾似乎已经浸满了汗水。奶奶趁“石榔头”抬起的瞬间迅速翻动糯米团,使每个部位都受到均匀地打击。还不时地向“石榔头”上摸水,这是为了保持它的润滑,不让调皮的糍粑粘到石榔头上。“机器”随着壮汉们的踩动“吱呀吱呀”地唱着古老而朴素的歌。约过了10多分钟,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一粒粒糯米消失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特大号的糯米团。到这个时候,这一臼糍粑可以完美出锅了。
奶奶端着一大团糍粑回到家中,摘了一小块压成薄薄的圆形,将事先准备好的芝麻花生馅包进里面,我迫不及待地接过糍粑饼,咬了一口。哇,外面细腻柔软,里面香甜可口,刚出炉的糍粑就是好吃!
这古老的“机器”给村里人送去了美食,也给村里人送去了欢乐和怀旧。
篇二:打糍粑
今天,李卓姐姐带我去她外婆家去看一个现在很少看到纯手工的年货工艺——打糍粑。
打糍粑的工具可是以前老祖宗靠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的好东西,现在人们在街上买的糍粑都是机器压成的,虽然形状一样,味道却大相径庭。
到了外婆家,外公他们已经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几十斤糯米几天前就泡好,现在已经清洗干净放进了蒸笼里。二十分钟以后,大灶上面烟雾缭绕,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味。糯米已经蒸熟了,大家抬起蒸笼,将蒸熟的糯米饭倒进干净的大缸里。四个很壮的叔叔一个人拿着一根特制的打糍粑的棍子打起来。
这打糍粑可有讲究了,四个人两两相对而站,相对的两个打下去,另外两个就抬起来,并且一边打一边围绕大缸旋转着走动。糍粑棍两起两落,很有节凑感。老爸看着他们打的轻松,也吵着要打几下,谁知道接过棍子,黏糊的糍粑扒着棍子提都提不起来。好不容易提起来了,却把另外大家的节凑打乱了,大缸被拽的在地上直打转。爸爸累的满头大汗,只得将棍子交给会打的叔叔。在这个时候只能是高手优先,新手靠边了。
十几分钟后,四个叔叔分别将他们手中的棍子对面相互交换,交换后用劲拽,缸底的糯米都被翻上来,翻上来又开始打。经过多次交换,二十分钟以后,糯米被他们全部打成了黏成一起的糯米糊。另外一个伯伯用冷水将手打湿后,将糊状的糯米抓一把在手上捏成团,再在洒满面粉的桌上压扁,这样一个美味的糍粑就做成了。旁观的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抓住机会,赶紧拿起一个,沾点糖,咬了一口。软软的,黏黏的糍粑,吃在嘴里,又甜又香,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在宁国看到的打糍粑,现在一定有很多小朋友没见过吧。下次我也带你们去看看吧!
篇三:打糍粑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姐姐,爸爸和妈妈四个人回到了乡下。乡下的过年比城市里的热闹多了。还有许多习俗。
今天,我们要做打糍粑。只见爸爸将洗干净的糯米煮熟,放在了一旁。糯米散发出了一阵阵诱惑人的香气。我忍不住拿了一团糯米吃了进去,软软糯糯的,令人难以忘怀。接着,外公拿出了专用打糍粑的石臼,阿姨把白花花的糯米放进去在一旁看着。舅舅拿起特制的棒子,用力地捶打着,我看着糯米随着棒子上上下下,也吵着要试试。我拿着棒子,闭住了眼睛,用力地锤了下去,刚想举起来,却粘在了那,任凭我怎么用力,都不起来。爸爸忍住笑意,对我说:“打糍粑要快、准、狠,不能只顾用力。这不就行了。”爸爸和舅舅轮流打着,直到糯米已经没有一颗颗的了,才罢手。
当然,我最喜欢的不过于印花了。每人拿着印花棒,沾上一些“食品红”轻轻一按,就出来了一朵“大红花”,我一会儿用“食品红”按一只小兔子,一会儿用它按一只大公鸡,按得不亦乐乎。我鼻子上,手上,脸上都沾了“食品红”,像只大花猫一样,阿姨、舅舅等人见了都哈哈大笑,热闹极了!
我喜欢过年,更喜欢去乡下打糍粑,这次打糍粑真令我难以忘怀!
篇四:打糍粑
糍粑,我们在食品店和菜场都可以买到,却很少有机会吃到现场制作的糍粑,而制作糍粑的工具更是难得一见。今年暑假,我有幸在老家看到了打糍粑,而且是最原始的打糍粑。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打糍粑的工具,石臼和舂(chong)。石臼:是人类以各种石材制造的,用以砸、捣、碾磨药材、食品等生产工具。在进入电气化时代后,石臼逐渐被淘汰。在许多农村,被淘汰的石臼依然保存完好,成为许多人怀旧的对象。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清晨,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迎着扑面而来的丝丝清凉回到了老家。奶奶端出一木桶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来到糍粑制作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机器”。一根约三四米长的木头,前端装有一个长方体的石块,像一个“石榔头”,中间一个活塞,类似于跷跷板,这就是舂。“石榔头”正下方有一个大石碗,这是石臼。奶奶把木桶里的糯米饭倒入石臼,顿时,一股糯米加着木桶的香味四溢,毫无疑问,这肯定会是一臼最美味的糍粑。
再看这边,打糍粑开始了!二个壮汉站在舂的末端用力地踩着。奶奶则在前面不停地翻动石臼中的糯米饭。壮汉们在后面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熟练地有节奏地踩着,围在脖子上的毛巾似乎已经浸满了汗水。奶奶趁“石榔头”抬起的瞬间迅速翻动糯米团,使每个部位都受到均匀地打击。还不时地向“石榔头”上摸水,这是为了保持它的润滑,不让调皮的糍粑粘到石榔头上。“机器”随着壮汉们的踩动“吱呀吱呀”地唱着古老而朴素的歌。约过了10多分钟,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一粒粒糯米消失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特大号的糯米团。到这个时候,这一臼糍粑可以完美出锅了。
奶奶端着一大团糍粑回到家中,摘了一小块压成薄薄的圆形,将事先准备好的芝麻花生馅包进里面,我迫不及待地接过糍粑饼,咬了一口。哇,外面细腻柔软,里面香甜可口,刚出炉的糍粑就是好吃!
这古老的“机器”给村里人送去了美食,也给村里人送去了欢乐和怀旧。
以上就是打糍粑作文600字的所有内容,更多记事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熊掌号,为您提供第一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