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盛夏时节,绿得像个大邮筒,我童年的美好记忆,都被它精心收藏着。或许在别人的眼里,那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但在我心里,它就像是我童年的影子,一直跟在我的身后。
记得每年初春,在经历了漫漫寒冬之后,枝头冒出点点新绿,像是春天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春风吹,春雨落,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树下跑,我总是跑得最欢的那一个。
夏天,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树荫下追逐、嬉戏,嫩绿的笑声洒了一地。更多时候,我们会一个个踩着肩膀爬上树枝,坐在蝉鸣此起彼伏的演奏声里,畅谈着一个个不着边际的梦想。阳光照在远处的草地上,照在一排排洁白的栅栏上。一缕缕阳光从树叶间漏下来,照在小伙伴们稚气未脱的脸上,也照在我的心里,那么明亮。
又是一年秋天,树上的叶子变得金黄,与阳光打成一片。一阵风吹过,金黄从枝头飘落着、旋转着、打闹着……我站在树下,仰起头,看着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洒满头顶的天空,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变了,一切都变了!
树下再也没有儿时的笑声,也早已认不出当时坐在上面聊天的那根树枝。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顽皮的伙伴把最胆小的伙伴一个人留在了树枝上,然后像一群小猴子一样散开,躲在隐蔽的角落里,看着他一副着急的样子。当那个小伙伴死死地抱住树枝,终于忍不住在树上哭起来时,我们又乐不可支地笑着跑出来,把他解救下来。
树叶绿了又黄,不知何时,“童年”已悄悄地离我们远去了,像那些夏天里渐渐暗下去的蝉鸣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好想留住童年,留住从前那一幕幕难忘的场景和一阵阵欢乐的笑声,留住那些树荫下的幸福时光,留住从指缝里溜走的点点滴滴……
篇二:岁月有痕,孝心无价
古人常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很早以前,孝道就成为了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随着岁月的变迁,孝文化经历时间的冲刷得以保留,成为中华名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古时,孟宗的母亲生病了。正值寒冬,其母想吃竹笋,孟宗前往竹林寻找,结果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却不放弃,哭泣了好久。上天感受到了他的孝心,送给了他竹笋。古人孝心感天动地的例子繁多,其中较出名的还有一例:李密因才能突出而被任以官职,其因祖母刘氏卧病在床,危在旦夕为由上疏请求宽限时日。孝心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
去年,去外地工作的姐姐并未在过年时回家与亲人团聚。相反,其寄来了一封信,信上密密麻麻的字仿佛表示着表姐对其父母有说不完的话。只见信筏开头写到:爸妈,今年过年不在你们身边十分愧疚,在大城市的生活不如家里,生活费用昂贵,因过年值班有额外奖金所以停留在那里。此时,我想起了表姐之前的情形:穿着昂贵的衣服,整日打扮不思进取,如今真是判若两人,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她醒悟了。信筏上的文字真实感人。这封信的到来也给了其父母安慰。
孝心如一泓清泉,滋润了父母的心田,如烈日下的一棵大树,驱赶了父母内心的焦虑,孝心使父母老儿不伤,累而不苦。
前些天,为母亲节。妈妈一大早给外婆发了一封短信祝节日快乐。接着,去集市上买了两斤肉几件衣服送去了外婆家。外婆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童真的笑容,笑得合不拢嘴无疑突出了她的激动兴奋。她用充满茧子的手拉着妈妈进家门。听说,外婆十分勤劳,年过花甲,人躬耕于田地。其实,她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物质产品,更需要的是妈妈内心的那片孝心。
不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人们的孝心不变,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中华名族精神得以塑造。孝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儿女。
岁月有痕,孝心无价。用一片孝心点亮父母内心的光明。
以上就是岁月有痕作文600字的全部内容。更多初三作文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