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村落庄的变迁,自称农人拍照

11月2日下午,来到寿光市台头镇刘家河头村落的刘忠家。
今年65岁的他不见丝毫老态,身穿一件多口袋马甲,皮肤黝黑、精神矍铄。
刘忠正在摆弄手中的相机,调看之前拍的照片。
在他的身边,是一块块展板以及照片,上面既有屯子的亮丽景致,也有人物肖像,不少照片明显带着岁月的痕迹。

65岁的农民摄影师刘忠30多年来 用镜头留住乡愁 汽车知识

“我打算挑选一些新照片,把展板整修擦拭干净,过几天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拍照展再举办一次。
希望通过我的点滴努力,记录下家乡的一草一木,留住村落庄影象。
”刘忠说,“十一”期间,他举办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拍照展”。

据先容,刘忠从早春就开始策划此事,直到9月完成了选片。
本次展出的不只有老照片,还有关于丰收节、菜博会、新时期文明实践等内容的照片,有200余幅。
展览从“十一”之前开始,先后走进了台头镇南兵村落、台头镇实验小学等地。
截至目前,已展出28场,并且还在持续巡展中。

9年来,刘忠已经自办了10场主题拍照展,拍摄了几十万张照片。
他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照片能作为历史的佐证被人铭记,能将潍坊村落庄的变迁、新旧生活的比拟缓缓展现在世人面前。
刘忠时常笑称自己是一名农人拍照师,不只是指他镜头里都是屯子的变迁,还由于他始终将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农人。

作品登报引发拍照激情亲切,从此一发不可收

上世纪70年代,刘忠当过民办西席,干过电影放映员,有时的机会打仗了拍照。
“当时我常给单位做宣扬栏、搞展览,那时候我看照片维妙维肖,以为照片比绘画展示更都雅,就想拥有一台相机。
”刘忠说,1985年,他用攒下的100元钱买了一台牡丹牌120黑白相机,从此踏上了拍照之路。
当年,寿光刚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相机还是个奇异物。

“当时拍照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人们只有逢年过节才摄影留念。
”刘忠说,他靠着春节给人摄影,几天就赚了几十元。
1986年,刘忠在台头镇上有了自己的摄影馆。

1991年11月,刘忠拍摄了一组“讲小康干小康奔小康”主题拍照照,辗转乘车前往潍坊日报社投稿。
“在报社,我见到了不少精良作品,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了稿。
”刘忠回顾说,没想到,7天后报纸刊登了他的作品,这更武断了他的拍照之路。
刘忠喜好采风,每到一处,他都迫不及待地拿出装备,构图、取景,探求自己眼中最美的画面。
他的镜头更多地对准农人、对准屯子的变革。

听说台头镇三座楼村落的百姓喝上了久违的甜水,他主动到现场抓拍村落民的甜美笑颜;得知北洋头村落的农人木匠侯海东要首次出国干劳务,他主动为其免费摄影留纪念;看到屯子的一些老桥行将改造或消逝,他用相机将这些时期的见证者聚焦……拍摄出许许多多精彩的画面,刘忠也不断投稿揭橥,向更多的人展现屯子巨变。
至今他先后在《公民日报》、《屯子大众》等报纸、杂志上揭橥了1000多幅作品。

难忘第一次办拍照展,为百名老人拍照片

2007年,台头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刘忠的多幅拍照作品在艺术节上展出。
看到家村落夫对自己拍照作品的喜好,他萌生了办个人拍照展的想法。
“以前的文化节只有字画展,没有拍照展,我将作品装裱之后展出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以为很自满。
”刘忠说。

2010年,刘忠在探望刘家河头村落一名80岁的老党员时,创造对方家境贫寒,家里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老人身体虚弱,说话时“呼哧呼哧”大喘气。
刘忠心生恻隐之心,便亲自为他拍了一组照片。
这位老党员不久便离世了,照片成为其亲人的情绪寄托,为此其亲人还曾上门感谢刘忠。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刘忠,于是亲自给刘家河头村落100多位老人拍照,有的老人身体不便,他就上门拍照,并举办了一场“农人肖像拍照展”。
展览上,老人们看到自己的照片被精修后“上墙”并展出,愉快得不得了,纷纭感谢刘忠的存心。
展览结束,刘忠还向每位老人赠予了照片。

自此,受到鼓舞的刘忠开始举办个人拍照展,展览的内容从最初的人物肖像扩展到村落庄故事、公益活动、家当振兴等,展出地点从最初的一个村落,发展到现在的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用一张张照片讲述家乡日月牙异的变革。
“拍照的意义在于记录历史,有些场面我们现在不当回事,但多少年后就会成为宝贵的历史。
”刘忠说出了自己拍照的初衷,他每年选取一个主题,先后举办“老党员拍照展”“老兵拍照展”等,共计巡展百余场。

女儿受影响走上拍照路,父女协力办展览

预备一场个人拍照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选片、编辑、制作、装裱,刘忠对每个环节都是一丝不苟,而且乐此不疲。
连他的女儿刘媛都被他的激情亲切传染了,不仅跟随父亲走上了拍照之路,还帮助父亲预备展览。

“第一场个人主题拍照展,我将照片装裱好,做得比较精美,那时候本钱就达到了1000元旁边。
”刘忠说,2014年,他给台头镇北洋头村落高龄老人免费拍照,举行老党员拍照展,还曾在门口张贴公告,效果不错,全村落300多名老人险些都参加了。
为了追求效果,他还特意用相框玻璃装裱,结果一张照片的本钱靠近100元,让他有些吃不消,而且拉运巡展很未便利。
现在他选择用普通展板,本钱不到1000元,而且可以循环展出多次。

刘忠说,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更爱家乡日月牙异的面貌,拍照展的关键是内容,只要拍摄存心,布展细心,不须要华美的支配。
现在只要有空,父女两人提前沟通好园地,就会开车拉着展板,选择好得当的园地布展,免费向村落民供应精神食粮,展现家乡的变革。

30多年过去了,刘忠从一名自学成才的拍照发热友,成为了中国拍照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等拍照师。
先后在首届全国农人拍照大展、第27届全国拍照艺术展览暨首届潍坊国际拍照周等各大拍照展上参展并曾多次获奖。
2018年,在由中宣部宣教局主理,中国文明网、中国拍照家协会承办的“最美中国人”各族群众笑脸拍照征集活动中,刘忠父女二人拍摄投送的拍照作品有6幅作品荣获精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