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将原毛添补至洗濯设备。 陈冠言 摄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是中国羽绒之乡,被誉为“温暖小镇”。羽绒的加工工艺,是先将原材料进行初分、除尘、水洗、脱水、烘干、冷却、除铁........11个工序结束后,最后进入成品仓库。桥圩生产的羽绒被、羽绒衣饰等多元产品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目前,桥圩镇羽绒加工企业约150家,规模以上企业约50家,从业职员超3万人,全镇现有800多台分毛机,有11条水洗羽绒生产线。
当地官方供应的资料显示,桥圩羽绒业兴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桥圩成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齐名的中国三大羽绒集散中央基地之一。
工人正在照看一条纳米无洗剂水洗生产线。 陈冠言 摄
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荷集团)成立于2017年6月,由桥圩镇的九家羽绒企业率先共同发起重组成立。小荷集团目前正在桥圩工贸科创园区牵头打造“桥圩·中国羽绒谷”培植项目。项目占地面积700亩,总投资16.15亿元,分三期培植,总建筑面积48.41万平方米。
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智先容,建成后的“桥圩·中国羽绒谷”将成为立足桥圩、背靠东盟、面向天下的、覆盖羽绒百口当链自我造血再生、行业创新、实现超过式发展的大型全国性羽绒龙头企业园区。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发展羽绒服、羽绒被、床上用品等终端产品,把‘桥圩羽绒’这个牌子打向全天下。”杨智说。
航拍“桥圩·中国羽绒谷”培植项目。 陈冠言 摄
40年风雨,羽绒家当已成为桥圩发展的国度栋梁。目前,全镇年加工羽绒总量占全国总量的近1/3,占天下总量的近1/5;年原毛资源交量约15万吨,年产羽毛片9万多吨,年产羽绒2.25万吨。
贵港市港南区委常委张新胜先容,下一步,该区将加快桥圩·中国羽绒谷项目的培植进度,实现年产羽绒6万吨、羽绒被500万张、产值100亿元的目标,把港南羽绒家当做大做强。
事情职员向展示经由处理的羽绒。 陈冠言 摄
“下一步,党委政府将供应妈妈式做事,努力打造桥圩羽绒家当园,招商、安商、服商、富商,把港南羽绒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走向天下。”张新胜说。
中共港南区委布告陶建全表示,港南区将加快转型求打破,武断不移走好羽绒家当提档升级路子,大力发展羽绒制品,将“中国羽绒之乡”的招牌擦亮、打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