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是当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工具和保障。
然而,目前我国农机装备存在更新迭代快、淘汰率高、零部件易坏、维修本钱高档问题。
同时,农机手青黄不接、农机农艺领悟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短板亟待补齐。

农机更新迭代快,修不如卖

1套外国农机顶国产4套我国农机装备短板该若何补齐 汽车知识

半月谈创造,目前国产农机品牌多、机型迭代快,市场上良莠不齐,淘汰率高。
“不少农机品牌可能今年涌如今市场上,明年就偃旗息鼓了。
杂牌农机充斥市场,更多只是为了赚取补贴。
”吉林省榆树市农机技能推广做事总站副站长张国明说。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小辉农机专业互助社理事长秦辉感叹,农机更新换代快,之前拖沓机利用的发动机是国二标准,现在按照环保哀求要换成国三标准。
该社拥有14台拖沓机,达到国二、国三标准的各7台,“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都换成最新设备”。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耀明见告半月谈,国产普通农机均匀寿命只有五六年,往多了算,实际每年作业韶光也就两个月,折合12个月旁边的利用韶光就报废了,实在多数部件还是可用的。

同时,部分国产农机质量不稳定,个别部件故障率高,加之售后做事跟不上,维修难、维修贵问题突出,涌现“修不如卖”等怪征象。

吉林省德惠市文兴农资专业互助社理事长张文兴反响,该社两年前购入的国产农机,利用时排烟管常常热得发红,去年一次作业中,燃油迸溅到了排烟管上,机手未能及时创造,整机几分钟就被烧毁。

秦辉说,社里19名机手,只有他会维修,还承接了部分农机品牌在贵州的售后代理,全省到处跑,“修一次可能只是改换几个零件,维修费就要四五千元,在一些庄家看来‘修不如卖’。

“一个州里的农机维修点也就两三家,一样平常小毛病要排队等几天。
如果请厂家来修,不仅等的韶光更长,用度也更高。
”江苏省邳州市华瑞粮食栽种家庭农场卖力人贾强说,有同行外出跨区作业,“3月出去,10月回来直接把机器卖了”。

“一方面,机手‘重用不重养’,掩护保养意识差,常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另一方面,县域短缺农机维修保养条件。
”河北省宁晋县农业屯子局党组布告、局长李耀辉对半月谈说,为办理机手的后顾之忧,该县组织成立了3家修理厂、12个修理点。

农机手“青黄不接”,农机农艺领悟差

半月谈调研创造,目前各地普遍存在机手军队老化、后继乏人等征象,农忙时节机手难寻。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牌楼社区党委布告单丽婷先容,该社区自主经营集体农场面积4400多亩,日常有8人的专业管理团队,都有农机证,但除了一名“90后”,其他男性都超过60岁,农机手“年纪大、人为低、养不起、留不住”问题突出。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祥发农机做事专业互助社理事长梁加祥也表示,该社百余名机手,大多在50岁至70岁,40岁以下少之又少。

“过去的农机,五六十岁的机手还能操作,但现在农机越来越智能化,对农机手的哀求越来越高。
”安徽省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互助社理事长平东林说。

“机手不好找。
我们社的机手,一年只干农机活,能挣7万元旁边,但还是比不上去南方打工。
冬天我们得给机手找其他活,不然留不住人。
”吉林省榆树市增益农业机器栽种专业互助社理事长马霸占说,有些小互助社接秋收的活儿,一入夏就得开始找人。

农机农艺领悟差也制约农机利用。
秦辉说,绥阳不少庄家还是利用传统的育苗方法,秧苗大小不一,利用插秧机常常漏插或伤苗,导致插秧成功率低。

江苏省淮海农场农田水利中央主任陈士浩说:“现在多数拖沓灵活员机马力上去了,但变速箱还是原来的标准,配套农具也跟不上节奏,挂二挡走不动,挂一挡嫌慢。

多措并举战胜农机行业痛点

提升农机制造标准化水平。
贾强、陈士浩建议,农机企业应形成统一标准,提升常规配件通用性,加强售后做事,减少维修本钱。
同时,严厉打击套取补贴等行为,净化农机市场。

江苏苏州久富农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华说,企业研发过程中短缺标准数学模型。
“比如对宽窄行插秧机,有人说20/40最好,有人说17/33最好,各家企业标准不一、自行其是。
”他建议,政产学协同互助,形成业内标准。

农机农艺深度领悟。
扬州大学机器工程学院教授张瑞宏先容,该团队研发的“九合一”新型农机,下一次地可完成9道工序,2021年10月尾在江苏省淮海农场实收每亩增产近100公斤,较对照组高产田块多10%,还节约化肥、农药和人工等本钱。

加大帮扶力度,造就专业化机手军队。
秦辉希望,除了农机购置,国家还要在农机具保养上,如购买保养用油等方面,给予补贴。

有机手反响,农机很多情形下不能作为抵押物,希望在农机贷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基层减轻农机更新包袱。

绥阳县农业屯子局屯子发展做事中央主任骆驰验、江苏省政协委员陈超建议,农机驾驶证不能“一学了之”,宜加强基层机手军队管理,开展常态化培训,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加大聪慧农机研发力度,改进作业环境,吸引“新农夫”。
单丽婷建议,厂家可生产有封闭驾驶室的农机,加装空调、空气滤清器等设备,改进机手作业环境。

针对聪慧农机推广,梁加祥希望国家加大示范力度,以点带面,尽快完善模式,全面铺开,增强对“新农夫”的吸引力。

下篇:1套外国农机顶国产4套?

半月谈 刘智强 白明山 马晓成 姜刚 陈席元

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研发进步明显,但部分研发与国际前辈水平存在差距,高端农机核心技能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这些短板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机器化水平提升。

农机装备发展仍存较多薄弱环节

部分研发与国际前辈水平存在差距。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耀明说,目前国产谷物联合收割机上基本没有安装籽粒丢失监测传感器,但欧美的基本都有;国产收成机器无端障作业韶光一样平常只有30~50小时,而欧美日本的可达100~200小时。

吉林省榆树市增益农业机器栽种专业互助社理事长马霸占说,一台入口打包机8~10小时可作业900亩,价格为125万元旁边,配套拖沓机补贴后花费约85万元,一套下来210万元旁边。
完成同样作业量需4套国产设备,每套价格约160万元。
一些互助社表示,在大马力拖沓机方面,国产品牌鲜有可选。

高端农机的核心技能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
半月谈理解到,目前,除少数企业的产品在装备水平方面与国际水平靠近外,海内多数农机企业生产装备水平较低、工艺技能掉队、产品质量不高。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的技能水平、操作性能、田间适应性和乘用舒适度较差,尤其是在核心工艺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上存在技能瓶颈。

农机装备研发面临多重堵点

人才培养和储备不敷。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器研究所党委布告唐勇说,我国农机装备学科经由几十年的发展,追赶国际学科前沿的步伐明显加快,但在学科高端人才以及人才培养储备方面不敷,导致研发缺少原始创新,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有农机装备企业反响,目前,我国部分干系企业一线技能工人本色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影响了企业生产的稳定可靠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专家认为,在农机装备创新方面,缺少连续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时存在脱节,“重研究、轻转化”的不雅观念依然存在。
唐勇说,近年来,他所在的贵州省山地农业机器研究所也有不少研发成果,但大部分没有转化。

高端装备补贴力度小。
中部地区一家农业机器公司卖力人说,高端农机装备是未来农机行业发展的方向,但我国高端智能农机产品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运用,紧张依赖入口。
而且,此类产品研发制造本钱较高,现有国家补贴与常规技能的产品险些一样,增加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商品化、市场化的难度。

多管齐下提升农机研发水平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受访专家认为,其他领域有领军人物、拔尖人才以及青年骨干,能不断实现打破,赶超国际前辈水平,农机装备科研也同样须要。
建议引进高本色农机装备研发人才,优化农机科研人才构造,提升农机科研的整体水平;造就人才,为年轻科研事情者投身农机装备研发创造条件;整合科研力量,组建综合的农机装备研发团队。

二是加强核心技能研发和成果转化。
河北省农机化创新发展技能专家组组长籍俊杰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当代农机装备正向着大型、高效、智能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发展,我国也要适应规模化栽种需求,发展大型农机。
专家提出,零部件强,则主机强,建议加强在环保型低排放发动机、动力换挡变速箱、电控系统等方面的研发。
国家应进一步推进农机行业产学研一体化,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三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推动农机家当升级和技能打破。
专家建议,增加农机装备研发专项经费,鼓励农机企业在智能化做事方面的项目报告,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在信息系统、精准农业做事、人机结合做事等方面的研发能力。

来源: 半月谈微信"大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