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特别策划丨庆祝建党100周年再唱山歌给党听⑦雪域唱响健康歌 休闲娱乐

雪域唱响“康健歌”

农牧民有了家庭年夜夫。

“党和政府免费给我们体检,齐心专心保护我们的康健。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哟!
”5月27日,刚做完体检的康定市民扎西深有感慨地说。
生于1945年的扎西在家中排行第六,他前面本该当有五个哥哥姐姐,可由于解放前生活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只有一个哥哥存活了下来。
“要不是碰着解放了,党和国家派了年夜夫给我们送医送药,我也不在了。
”提及过往,唏嘘不已;提及现在,喜笑颜开,“有了好的医疗条件,有了好年夜夫好医术,我们的身体康健得到了保障,你看我都76岁的人了,身体棒棒的。
说着,说着,扎西唱起《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一首上世纪七十年代老歌,却表达着新时期现实生活的幸福安逸和对党的感激之情,为我州医疗惠民给予生动注脚。
好门巴仁心仁术,好生活幸福快乐。
经由建州71年来的培植与发展,我州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造诣,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质量、医疗做事水平和做事能力、群众就医便利程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革。
“没有全民康健,就没有全面小康。
”这已反响在我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B

喜看高原送“瘟神”

“东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送瘟神》是毛泽东主席1958年7月1日在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而创作的七律诗歌。
送走“瘟神”喜开颜,甘孜公民与新余公民有着同样的感想熏染。
人间五月乃初夏,高原石渠依旧寒。
悄然升至10℃以上的气温,让冰封数月的草原活气初现。
5月28日,石渠县虾扎镇二村落村落民尼玛拉姆唱着歌谣,欢畅地在安全饮水点打水,准备回家做饭。
此时的尼玛拉姆康健快乐,洋溢脸幸福。
谁会想到5年前患有包虫病的她却是重病缠身、愁容满面。
在涉藏地区高原上,有两种“虫”旁边着农牧民的命运,一种是虫草,另一种是包虫。
虫草是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包虫则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康健。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所引起的人和家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包虫病一度称为“虫癌”,危害群众身体康健,乃至危及生命安全。
据2012年盛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州人群患病率达1.72%,受威胁人口高达80.5万人,石渠县尤为严重,全县包虫病发病率一度靠近15%,当地患病人数占全省包虫病患者的45%以上。
2015年11月,石渠县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事情,打响了消灭包虫病的战斗。
6年多来,该县对包虫病患者开展积极治疗,一项项防控方法出台落地、一笔笔防控资金发放到位、一批批防控职员走村落入户、一项项防控知识深入民气、一名名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包虫病的防、控、治得到了质的提升,一场“送瘟神”的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2020年8月21日,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终期评估验收反馈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贺青华巡视员宣告: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终期评估。
以往谈“虫”色变,如今治“癌”有方。
“包虫病没治好前,别说提水了,连走路都是一步三喘;现在病治好了,也能做家务、干农活了。
”提及包虫病防治带来的变革,尼玛拉姆眼里噙满泪花。
与尼玛拉姆一样享受到医疗“红利”的还有数千名患者。
自2015年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以来,全州累积B超人群筛查103.1万人,目标人群筛查覆盖率98.63%;州公民医院率先在全国市州级医院开展自体肝移植术,自体肝移植25例,为晚期包虫病人延缓生命,提升质量,已有2299人接管外科手术治疗,现有病人9184例全部接管免费药物治疗,康健教诲覆盖各种人群340万人次,全州包虫病防治总体知晓率达95.31%,人群患病率由2012年的1.72%低落到现在的0.87%;6-12岁儿童新病人检出率从2014年0.13%低落到现在0.002%,犬传染率从2014年的2.76%低落到现在的0.6%,呈现出“一升三降”的良好态势,全州包虫病基本掌握。
不但是包虫病治疗表示出送走“瘟神”展新颜的局势,自建州71年来,我州卫生康健奇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面提升医疗做事质量,为公民群众康健供应了坚实保障,全州人均期望寿命增长到2020年底的( 74.9)岁;婴儿去世亡率低落至(4.82‰)、5岁以下儿童去世亡率低落至(6.37‰),低于全国、全省均匀水平;孕产妇去世亡率明显低落,全州各族群众康健水平显著提高,得到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C

“提灯”照亮安康路

义诊为群众送医送药
“提灯女神”是人们对首创照顾护士奇迹的弗洛伦萨·南丁格尔的尊称,在甘孜,有一个“提灯‘男神’”,他便是巴桑邓珠。
巴桑邓珠1973年参加事情,历任护士长、总护士长、照顾护士部主任、副院长、医院党委副布告等职,于2012年3月退休。
从业39年来,留给巴桑邓珠记很多难忘却忆:上世纪90年代,在炉霍县7.9级地震抢险救灾中,他在电力中断医疗举动步伐简陋的情形下,于帐篷中帮忙年夜夫开展救治事情;在石渠县特大雪灾中,他深入最偏远的灾区,忍受饥饿和寒冷救治冻伤的灾民,与其他接济队的职员一起挽救了数以百计的灾民的生命。
由于其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精彩贡献,2003年8月荣获国际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受到时为中共中心总布告的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并从胡锦涛主席的手中接过了国际照顾护士界最高奖“南丁格尔奖”,从而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得到该奖的男护士,同时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藏族护士。
她是一名医德高尚、时候顾虑着病人的基层好年夜夫,但也是身受癌症折磨的重病患者,她一壁与癌病不屈抗争,一壁坚守在基层最平凡的事情岗位。
谭晓琴是炉霍县斯木乡中央卫生院一名年夜夫。
她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充分利用自身所学,通过实践中不断的磨砺和提升,使医务技能日臻博识。
从最初老百姓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藏语年夜夫)”到“最放心的好门巴”,她诊断了许多疑难杂症、治好了许多求医群众。
曾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村落庄年夜夫”“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名誉称号。
医者术精,她从去世神手里夺来新生命;医者仁心,她陪病患度过末了的岁月;医者安康,她的朴素情怀冲动乡里。
2010年9月,年仅27岁的谭晓琴确诊罹患肺癌。
查出肺癌后,谭晓琴没有离开她所热爱的职业,在接管系统治疗病情轻微稳定后,就主动回到卫生院事情。
“我们放心的好‘门巴’回来了”,村落民们奔忙相告,每天到卫生院找谭年夜夫看病的相继而来,放工或节假日在家安歇韶光里,不少村落民也找上门来看病。
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天步辇儿3公里,从家里到卫生院上班。
受到她医治的病人们感慨地说:“谭年夜夫心里惦记着我们,唯独忘却了自己还是一个最须要关心照顾的重病人。
已亥交,庚子续,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冬春之交。
一次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断了多少前行的脚步,打乱了多少日常的生活。
疫情,来势汹汹;阻击,众志成城。
同韶光赛跑,与疫情搏击,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战士。
面对疫情,全州医务职员一个个争先恐后请缨作战,他们都知道这是一次“高危作业”,可他们还是选择毅然“疫行”,一个个实际行动再一次诠释了医务事情者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
疫情防控、治病救人,医院便是前哨,病房便是沙场。
医疗卫生战线处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医务事情者是抗击疫情的主力军。
道孚县公民医院护士根呷她姆是道孚抗疫的“先头部队”成员。
回顾难忘的抗疫岁月,根呷她姆双目含泪:“那时明知道有危险,但大家还是勇毅逆行,由于职责所在、义务所在。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应对“11·22”康定地震、“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重大自然磨难中,白衣天使的身影上现在“前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前,全州卫生康健系统更是担当义务、临危不惧、超常付出,以严的举措、实的行动,强力推进全州疫情防控。
第一韶光设置并公布州县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储备专用病房、床位,储备州县乡三级后备医院54家、后备床位753张,做到“宁肯床等人,不可人等床”,保障救治所需。
针对疫情发展趋势,660名省州县医护职员昼夜奋战,在道孚县紧急改建定点医院3个(含方舱医院1个)、负压病房2间,在炉霍县、稻城县紧急培植片区中央负压实验室2个,全力提升防控实效。
2020年3月19日,78名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住院病例“清零”;全体治疗实现了高原病人救治“零去世亡”,医护职员“零传染”,医疗事宜“零发生”及病员医疗用度“零自付”。
所有的负重前行,只为守护更多人的岁月静好。
正是巴桑邓珠、谭晓琴、根呷她姆这样成千上万的“好门巴”不忘初心、义务必达,为公民群众的生命康健筑起“防护墙”、织就“保障网”。
人类康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公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州卫建委主任曲梅先容,医疗卫生是最大的民生,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化医药卫生系统编制改革,出台《关于促进医疗卫生质量提升的履行见地》,努力提升医疗卫生做事质量。
通过加快推进州、县、乡、村落四级医疗卫活气构标准化培植,完成18个县(市)级医疗卫活气构创等达标事情,开展325个州里卫生院和1360个穷苦村落卫生室的标准化培植。
“医疗质量的提高,根本在人才的培养,全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仅表现在硬件举动步伐的完善,更表示在医务职员医疗水平的提高。
”曲梅先容,现如今,全州有卫生专业技能职员6662人,个中:执业(助理)医师2218人,注册护士2349人。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从2015年的1.27人上升至2020年的1.81人,注册护士从2015年的1.08人上升至2020年的1.91人。
《毛主席派了好门巴》的曲作者阿金见告,他创作这首歌是由于有一支医疗队在炉霍县斯木乡开展事情所受到启示。
“那是从北京、上海来的年夜夫,他们搭起大略单纯手术床,为农牧民做手术,被治愈的农牧民感激高呼:‘毛主席泽仁登巴学!
共产党泽仁登巴学(万岁)!
’。
现在我们的医疗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好门巴为公民群众康健撑起了‘保护伞’,我在思考要创作一首赞颂新时期好门巴的歌曲。
感谢有了好门巴,雪域竞开幸福花。
数量增加,质量提升,质数并举,好门巴遍布甘孜大地,为公民群众送来康健、送来幸福,新时期的好门巴将在雪域高原演绎更加动人的故事,唱响大爱高原的奉献之歌。
☆☆☆回眸

歌曲名称

《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

歌词
手捧格桑花,唱起欢快的歌。
一只大雁落草原啰,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啰。
远飞的孔雀回了家,她和雪域姐妹同终年夜。
她把北京的温暖带给我们啰,感谢领袖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
甘露撒草原,牧草发新芽。
小小十字箱挎在肩上,翻山越岭走遍牧人家啰。
瞎眼阿妈重见光明,哑巴阿爹说了话。
千条哈达献给好门巴啰,感谢领袖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
捧上青稞酒,敬上酥油茶。
千年的草原有了门巴,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啰。
唱歌舞蹈谢门巴,幸福的草原开鲜花。
唱歌舞蹈谢门巴谢门巴啰,感谢领袖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
创作背景

《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据曲作者阿金先容,那时,州民族歌舞团鼓励青年演职职员搞创作,阿金积极相应,来到炉霍县斯木乡边演出边体验生活网络素材。
与歌舞团演出队一道下乡的还有一支医疗队。
这些医疗职员所到之处,架起大略单纯手术床,为一些失落明多年的白内障病人做手术,这些被治愈的农牧民看到没光明,感激地说:“毛主席泽仁登巴学!
共产党泽仁登巴学(万岁)!
”,每当看到这动人场面,阿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常常为病人的康复而落泪,也想创作歌曲赞赏这些白衣战士。

有一天,他瞥见四川音协出版的《词刊》,个中有童嘉通写的《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一下深深地吸引了他,他面前急速浮现背着十字药箱的门巴为农牧民送药治病的情景。
胸中激情澎湃,他急速创作,用了两天写了一首男女生二重唱的曲子,写好后把歌曲交给当时的歌舞团团长王忠。
王忠哼唱几句后,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年轻小伙竟创作出如此幽美的歌曲,他急速叫团里的声乐演员格桑曲批和古洪珍演唱,不久,这首歌在全藏区乃至全国传唱开来。
1973年中心广播电台作为主要节目录制播放,往后又作为对外节目播放。
1997年,甘孜州“乌兰牧骑”进京演出,在表彰大会上演唱这首歌,收到欢迎和好评。
作者及首唱者简介
《毛主席派来了好门巴》是由童嘉通作词、阿金谱曲的歌曲,该曲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最早由格桑曲批和古洪珍演唱。
童嘉通,江苏扬州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诗集《边陲山月》《回望》《风铃声声》《擦肩而过》,长诗《金色的岩鹰》等。
歌词《不能忘》获1964年全军文艺汇演精良创作奖。
阿金,四川乡城人,藏族作曲家。
甘孜州歌舞团艺术辅导、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分外津贴专家。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阿金创作了近百首音乐作品,有30余首作品得到省级以上奖,个中国家级奖7首,省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5个。
《一个妈妈的女儿》获1996年中共中心宣扬部第五届精神文明培植“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获1999年第三届全国精良电视节目评比金奖。
格桑曲批和古洪珍为甘孜州民族歌舞团声乐演员,他们演唱了大量的富有藏地特色的民族歌曲,把俏丽的歌声传遍雪域高原,为甘孜文化培植作出巨大贡献。

:谢臣仁 文∕图

制图: 洛绒尼玛

编辑:甲央让布

责编:肖宵

审核:黄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