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活动现场(摄于8月22日)。新华网发(供图)
新华网昆明8月24日电(刘馨蔚)从“不记得老朋友了吗”等“猜谜语”式诱骗,到“公检法请喝茶”等“角色扮演”类诱骗,再到“网络贷款”“兼职刷单”等不断翻新的诱骗“套路”,助长了犯罪分子唯利是图、唾弃法律的嚣张气焰。
8月22日,“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活动启动后,跟随媒体团,走进昆明市反诈中央,见证了这座“数字堡垒”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争分夺秒地守住市民的“钱袋子”。
在昆明市反诈中央内,花花绿绿的图表、大屏幕上滚动更新的数字……就像来到科幻片的现场,铺满一整面墙的电子大屏上,各种涉电诈警情数据一览无余,屏幕前专班事情职员在席位上劳碌着。
“您被骗了多少钱?钱是怎么(转)出去的?”这时反诈民警刚好接到昆明的李女士打来的电话。
李女士在电话里见告民警,她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说她在微信上开通了一个百万保障的保险,如果不及时关闭,可能会导致李女士每个月被扣钱。
按照对方的提示,李女士进行了操作,但便是这一操作,9000多元不翼而飞。
接到电话后,反诈民警立即记录、快速反应,开始与骗子拼速率、抢韶光,尽最大努力为受骗群众挽回丢失。
据理解,针对已转入电诈犯罪分子账户的被骗资金,昆明市反诈中央不断提升涉诈资金穿透剖析事情效率,及时启动涉案账户止付冻结事情,与金融机构、各级反诈分中央紧密协作,争分夺秒地对多账户资金流水综合研判、追查资金流向,对多个嫌疑账户拦截止付,最大限度避免进一步丢失。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共追赃挽损2800余万元,同比上升273.12%;成功对77.3万名潜在受害人进行了有效预警,保护性止付了902万元资金;快速对4起本地企业财务职员被电诈警情开展事情,为受害人追回被骗资金超500余万元。
此外,昆明市公安局还联合多部门,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大规模、立体化的反诈宣扬活动。截至目前,已推出反诈宣扬作品1100余部,举办专题讲座近900场次,覆盖群众超过百万,有效提升了市民的识骗防诈意识和能力。
民警梁自厚进行反诈履历分享(摄于8月22日)。新华网发(供图)
在昆明市反诈中央,来自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公安局法制大队阿昌族民警梁自厚进行了反诈履历分享。
梁自厚回顾,2020年11月,辖区居民杨师长西席到派出所报案,称其被人以伪装领导的办法诱骗公民币97万余元。接到报警后,梁河县公安局组成专班,紧盯侦查打击这一关键环节,对被骗资金流向进行剖析研判,先后深入河南、安徽、浙江、内蒙古等地,耗时77天,辗转数万公里,共破获电诈案件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积极挽回经济丢失40余万元。
“在日常的宣扬戒备中,我们说民族语、讲群众话、办真实事,通过开设‘法治快闪店’、创建反诈直播间,以线上直播、线下普法的形式,直不雅观讲述诱骗套路,‘圈粉’无数。”梁自厚分享道,如今普法也从“到群众身边”变为“在群众身边”,切实增强了法治宣扬教诲的事情实效。
昆明市反诈中央副大队长林琼表示,未来将连续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创新事情方法,深化涉诈资金链管理事情。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提高当心、加强戒备,共同构建全民反诈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