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宋代非常壮盛,是宋代文学的范例代表。但是“词”这种文学形式并不是在宋代出身的,早在唐五代期间就有配曲而唱的歌词,叫作“曲子词”。只不过是唐宋期间的文人取用了“曲子词”的形式,按它的句式平仄填写。以是“词”在宋代成为固定的文学形式,并有了文人气质。
“词”被文人化之后,宋代的民间依然保留着民间歌谣。民间歌谣的内容广泛,形式活泼,也会利用一些修辞手腕,比如暗喻、谐音等等。但是这种民间歌谣最大的特点便是特殊普通。
比如有一首讽刺卖假酒贩子的民谣《行喷鼻香子》:“浙右华亭,物价廉平,一道会买个三升,打开瓶后,滑辣光馨。教君顷刻饮、顷刻醉、顷刻醒。听得渊明,说与刘伶,这一瓶约迭三升,君还不信,把秤来秤,有一斤水,一斤瓶。”这里说在华亭这个地方,有个人卖酒,看起来彷佛是价格非常低廉。“华亭”是地名,在现在上海松江附近。用当时的通畅纸币“会子”买酒,“会子”是南宋发行量最大的纸币。结果买回来的酒彷佛是酒喷鼻香怡人,实在喝了根本不会醉,由于兑水了,兑得还挺多的,一斤酒里兑一斤水。
民谣的特点便是,虽然是用词调表现,但是用语非常普通,有很浓的生活气息。这就和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写的文人词有根本差异。
在这个根本之上,借用词调写的歌谣到了元代,又加入了新的社会普通元素,就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叫作“散曲”。由于紧张在北方地区盛行,以是也叫“北曲”。“散曲”有两种,一种叫“小令”,一种叫“套数”。差异便是:小令是单独的一首,套数是组曲。
小宝这几天学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属于小令。小令也是是非句,但读一读试试,就创造它和词不一样的地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五句里有四句都用韵,“鸦”、“家”、“下”、“涯”,这四句的结尾用字都是同韵。“词”一样平常用韵没有这么密。曲牌名代表固定的格式,一共有几句,每句几个字,哪几句要压韵,每一句里用字的平仄等等。
#头条创作寻衅赛#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紧张作品:《高澄传》、《南北浊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