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女权主义者在口口相传中会被污名化?烦请社会舆论给殊死抗争在这男女尚不平等国度的女权主义者留些喘息的空隙。

  女权主义者的根本目的是争取社会公平竞争,公平待遇,公平权利。从1958年《婚姻法》的实施规定男女平等开始,女权主义者不断地呐喊着,一点一滴地撼动着男权结构的陈规,影响着人们的观念。

给中国女权主义者留些空隙作文 知识百科

  毫无疑问,在推进男女平等的过程中,社会舆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09年NGO“女权之声”创立,通过网络影响了众多青年,建立了女性多元化思想诉求的平台;“青年女性行动派”也通过大量的社会活动有的放矢地推动了一些国家政策的修改。但更为明显的是,中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李银河被抨击“披着‘为女性维权’的光环,欺骗和利用中国女性”;女权主义者被普遍认为是打着“权利”平等的旗号追求“权力”优于男性,是变相的剥削。在2月腾讯对于女权的调查中,有62%的网友认为“女性的尊严已经足够”。

  并且,在更浩瀚的网络世界,更多的是对女权主义者的斥责,更多地是对尚不成熟的女权思想的冷嘲热讽。2012年,复旦大学一名学生发表评论《中国式女权主义的本质是要求不劳而获》,月评论量高达3600。文章大量列举诸如“女性以生理以及怀孕痛楚来推托家庭责任”“女权主义者仍以封建眼光苛刻配偶经济实力”的偏激事例来佐证他对“中国女权婊”的反感。此外,在以逗乐为目的、关于“女神与女汉子”的春晚小品被女权主义者强烈抨击后,很多男性网友都认为,女权主义者是玻璃心。有媒体还评论称,“每个人都有玻璃心的权利,但如果每个群体都叫嚷抵制,恐怕艺术形象就没法塑造、艺术作品便没法存在了。”网络向既缺乏广泛的社会联合基础,又缺失实际的制度和司法扶助的女权运动提醒了顽固守旧的价值体系依旧占据着主要阵地。

  在女权运动浩浩荡荡行进了80年的美国,艾玛沃森已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女性维权的演讲;拥有最完善女权维护系统的挪威,女人已经得到了平等的法律权利,平等的工假、产假,宛若现代花木兰的挪威女人俨然成了北欧的一道飒爽的风景线。社会环境无可厚非地推动着她们的成功。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主义名句至今仍有余响:“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成的。”既然男女平等给男人带来的是社会责任负担的减轻,给女人带来的是社会地位的提升,那么中国的社会舆论为什么不能以更理解的态度包容这方兴未艾的女权主义者,给她们留一些空隙?

以上就是给中国女权主义者留些空隙作文的介绍,更多关于高二作文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美德网熊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