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雷锋精神是什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循着“活雷锋”们的足迹,探求志愿精神的时期内核,也是对雷锋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值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齐鲁·齐鲁壹点推出“从他们身上找寻雷锋”系列宣布,分别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志愿者代表,约请他们结合时期发展的变革和自身的公益考试测验,讲述他们理解的雷锋精神。
钟建军 李雯娅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汇聚到一起,便是一股浩大的暖流。
莱阳市春雨志愿做事中央主任于文强,2019年创建“梨城春雨”志愿做事网友群,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1万多名志愿者。各行各业的人因“志”而行,因“愿”而动,聚光成芒,温暖全城。
于文强说,不管到多少岁,他会一贯做志愿做事,“雷锋精神,大家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从一个人,到一支军队
于文强是烟台莱阳市人,从事外贸买卖,是一位“80后”。
起初,于文强只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参与者,自发帮扶困难百姓,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后来,他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只有把大家聚到一起,力量才会更大,才能做一些更故意义的事。
2009年12月27日,于文强与几位热爱公益的朋友一起,创建了“梨城春雨”QQ群,组织大家进行志愿做事活动。
“第一次组织的活动是蚬河两岸环境环保活动,组织志愿者到蚬河边捡垃圾。”回顾起第一次组织活动,于文强说,“那时候有些人不理解,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但是大家不在乎,实实在在干事,干得很起劲。”
从责任保护环境到爱心公益演出,从看望孤寡老人到救助白血病儿童,于文强带领志愿者团队开展各种志愿做事,不计回报投身公益,风雨无阻。
2014年他注册成立莱阳市春雨志愿做事中央,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开展志愿做事,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爱心故事”。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把点滴之力汇聚到一起,就能形成爱的海洋,就会是一股浩大的人间暖流。”于文强说,随着各项志愿做事活动的全面开展,影响力越来越大,更多人加入到志愿做事队,“春雨”志愿者军队发展至今,已有1万余名志愿者。
于文强组织志愿者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志愿做事质量。
从一腔热血,到十分坚持
“学雷锋,做好事,当青年志愿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由于我们小时候都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于文强认为,志愿做事不能靠三分热血,一定要始终如一坚持下去,坚持才是最主要的。
提及感触最深的事时,于文强坦言,有很多,数不过来。疫情来临时那段韶光,让他感触很深。
“我们先后组织30余支志愿者军队、800多名青年志愿者分赴莱阳26个核酸检测点参与现场秩序勾引、登记信息、防疫宣扬、电话回访等。”于文强说,他还组织104名返乡大学生组成“青年突击队”参与信息录入事情,志愿者们不分昼夜,哪里危急就往哪里冲,哪里须要就向哪里靠,他们用行动彰显了当代青年的“硬核”担当。
“志愿做事,坚持做最主要。”于文强将管理制度化、活动常态化,根据志愿做事活动的须要,先后成立了爱心星期三项目部、助力青春—小饭盒项目部(爱心奖学金)、爱心艺术团项目部、爱心假期车站项目部、爱心敬老4+1项目部、阳光留守儿童项目部等多个志愿做事活动项目,这些志愿做事项目像一滴滴春雨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春雨”力量,滋润津润了更多须要帮助的人。
于文强(右一)为孤寡老人安装风扇。(资料图)
从志愿微光,到大爱星河
在助学活动中,为学生安装学习桌椅;在助老活动中,为老人包饺子,陪老人拉家常……从事志愿做事多年来,于文强带领“春雨”志愿者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任劳任怨,不辞辛劳,做事于社会,做事于最须要帮助的人群。
随着学校上学、放学接送孩子的车辆增多,于文强看到学校门口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于文强组织义警队志愿者每天来到多所学校门口,坚持交通秩序,护送学平生安过马路,为学平生安出入校门供应安全保障。
“只要社会须要,我们就立马做。”于文强说,他们不断开辟志愿做事项目,主动承担社会任务,朴拙关爱他人,始终“做一个对公民有用的人”,真正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撒进人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