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沿河棚户区。
(资料图) 南京鼓楼区培植局供图

中新网南京7月12日电 ( 申冉)在600余年历史的明城墙下,昔日的“低头不见路、举头是屋檐”,到如今的花红柳绿、长廊水榭“桃花源”……近日,历经当地政府部门“接力式”的19年风雅“织补”,南京小桃园片区大型城市绿地全线贯通建成,令周边居民感叹,“住宅区变成风景区,赛过重买一套房。

南京横跨19年接力织补城市荒地变桃源 汽车知识

经由修整后的亲民步道。
南京鼓楼区培植局供图

在南京挹江门至定淮门的沿明城墙段,在历史上,曾被称为“迎担洲”,周边环抱阅江楼、秦淮河风光带等名胜,因有住户在此处栽种桃树,“小桃园”便由此得名。
随着韶光推移,曾经游人如织的小桃园在城市发展中逐渐沦为荒地,被人遗忘。
常常被周围的居民抱怨,“走进小桃园,低头不见路,举头是屋檐”。

沿着南京明城墙、护城河,南京历经19年重整了这片城市绿地。
南京鼓楼区培植局供图

据南京鼓楼区培植局副局长蒯慕宁先容,从2003年第一个修整项目进场,到2021年7月末了一个节点落成,历时19年,根据周边生活区的不同需求,通过“接力式”的五期工程,终极实现了该片区绿地的风雅化培植,6公里环湖绿道全线贯通。

如今,这里彻底告别管理和生态的无序状态,成为水清岸绿、步步见景,健身娱乐、大家得宜的俏丽城市花园。

“低头不见路、举头是屋檐”,曾经被居民抱怨的城市环境。
(资料图) 南京鼓楼区培植局供图

据南京开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俊先容,这片夹在明城墙、护城河以及居民区之间的狭长城市绿地,其设计和建造坚持了“开放性、慢生活、亲水性、生态性”,“为便于周边居民进入到绿地内,特意在环绿地的小区内新设置了公共通道,将绿地打造成了高共享度的滨河绿地,返景于民。

同时,为契合“小桃园”的名字,保住城市文化渊源不断,全体绿地以桃文化为主线,栽种桃树近20个品种,设置了各种适宜春季赏桃花的桃园广场、桃花坞、岩石景不雅观等休憩嬉戏场所。

通过接力式“织补”,绿地打造成了高共享度的滨河绿地,返景于民。
南京鼓楼区培植局供图

“真没想到,过去脏乱差的棚户区如今成了风景区,我们彷佛搬进了一个新小区。
”在绿地旁住了数十年的南京市民王师长西席见告,“共享的公共绿地让大家都真正享受到了城市更新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风雅化培植管理推进办公室干系卖力人先容,为做好这一民生工程,项目开工前,提前组织多场居民议事会,向周边小区居民代表详细先容项目的设计方案,广泛搜聚居民的建媾和诉求,“详细细致到居民对围墙位置、步道间间隔、小区通道设置等合理化诉求及建议都领悟到了设计方案中去,终极让这片精修细补的绿地成为了让居民满意、让城市俏丽的标杆项目。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