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河南,就算在全国范围,像我这个年事还战斗在日化用品批发生意一线的,都是少数。”王惠民说到。他今年已经69岁了,虽然从他的脸上,看不到太多岁月留下的痕迹。
“确实是老了,我现在想快点儿找到得当的人,把这摊买卖交出去。”王惠民说。
这摊买卖,是他34年前,拿70元钱作为本钱打下来的。
拿着母亲给的70元开了店 为进货 他整夜睡在绿皮车车座下
1985年之前,王惠民就职于永城的一家百货公司,当年,他相应“停薪留职”政策的号召,离开了百货公司,那年他35岁。
上有老,下有小,在兄弟排行中王惠民又是老大,他必须得为一家人的生存想点办法。
在百货公司,王惠民干的是采购员的岗位,“刚好有些日化用品采购履历,我就想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做点儿日化用品的买卖。”
顾着一家人的开销,王惠民险些没什么积蓄,母亲听了他想开店的操持,就把百口仅有的70元余款,交到了王惠民的手中。
个中的30元,王惠民用来支付了门店一个月的房租,起名为“兴隆日化”;剩下的40元,就作为日化用品买卖的启动资金。
同期间永城商店的日化用品,货色大都是从北上广地区发到河南省,再由省批发店发到商丘市,再发至永城,“几经辗转,一是货不全;二是价格几次再三提高,以洗衣粉为例,20斤的洗衣粉厂家售价可能是18元,但流利到永城,最高能卖到30元。”王惠民说。
有采购员的事情履历,王惠民深知个中的套路,“想赢利,我就得去跟厂商互助。”
为了进货的同时不延误照看门店买卖,王惠民常日是在傍晚时候坐上绿皮车,出发前往北上广等城市。
“那时候去北京,须要先到徐州转车;去上海,须要先到宿州转车;一趟下来,至少要12个小时。”王惠民说,“很多时候都买不到坐票,晚上困的实在站不住了,就钻到人家车座底下,躺着睡一晚。”
车座底下的空隙小,躺下险些连动都不能动,就这么半睡半醒中到站,王惠民来不及整顿洗漱,就得赶往厂家那里谈互助、订货。好在,洗衣粉、洗头膏等用品,厂家都能直接发货到永城,为王惠民省去了运输的麻烦。
定好货,王惠民一定买当天的票返程,那样就能连续在火车上凑合一晚,省下一笔住宿费,也能在第二天回到店里做生意。
“沿着一条铁路线走,我到哪一站都有人接风”
王惠民靠着跟厂家直接互助的上风,批发的货品比较别的商家,又完好又便宜。有了这个特点,王惠民批发生意,一开始就很顺利。
“当时批发的工具紧张是下级县城、州里的供销社,面对面买卖,乃至连讨价还价的都没有。”王惠民说,“起初的买卖,是真的好做,只要货到,就一定能卖出去。当然,诚信经营也是第一位,当时我们就提出了假一赔二的承诺。”
商品销量大,有企业开始主动找到了王惠民。“1988年,江苏泰兴一家叫鸿雨扮装品有限公司的卖力人找到了我,他们生产了新包装的雪花膏,想给我们供货。”于是,王惠民成了这款新式雪花膏的第一批代理商,商品一上架,销量确实客不雅观。
靠着的良性循环,王惠民的买卖很快红火了起来。随后,宝洁公司也主动找上了他,王惠民卖的“洗头膏”、逐渐都变成了“洗发水”,他始终遇上了日化产品更新换代的潮流。
费钱买好货,赊本不担忧,这是王惠民做生意的坚持,他坚持与品牌厂商互助,在产品质量上,门店日渐也有了口碑。到九十年代初期,兴隆日化一天的业务额就能达到3000元旁边。
永城处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位置,兴隆日化的名声逐渐传播到了外省,相邻省份的商店,也都找上了门。再加上王惠民做生意诚信爽快,他还得了个江湖外号叫“王老大”。
“从商丘沿着一条火车线走,我到哪站都有人接风。”王惠民笑道。
靠这三个点子 他的门店成了市场面积最小、买卖最大的那家
之后的几年里,王惠民先后在临沂、漯河等城市设立了批发经营部,但考虑到辐射范围、品牌发展等成分,1999年,王惠民决定,正式进军郑州市场。
第一站,王惠民把店开在了华中食品城,靠着以前累积的客户,买卖倒还稳定。
2001年,王惠民转战洗化商品专业批发市场中陆洗化城。
激烈的竞争立马就来了。中陆洗化城当时是河南最大的洗化批发集散地,商户有300多家,个中不少都是根植郑州市场多年。
“当时商铺紧张,我们的门店只有66平米,相称小;再加上很多人听说我是从永城来的,很多商户都以为我做不成。”王惠民说。
入驻初期,买卖确实不理想,老客户有了多种选择,新客户又处于待开拓的阶段。王惠民意识到,在发卖上,必须得有所创新了。
王惠民先是从自己的上风入手。入行十几年,他一贯坚持与厂商互助,比拟市场里别的批发商,供货种类多的强项依然在,有不少批发商,乃至须要从他这里调货。“于是我就刻了一个章,上面刻着店名、电话、假一赔十等宣扬语,每一箱发出去的货,我都盖上戳。一来,我们多了一个宣扬渠道;二来,那些从我这里调货的批发商的客户,有一部分逐渐转化为我的客户。”
接着,王惠民又调集客户,召开报答会,同时去南方市场,批发了一批毛衣亵服等特色小商品,作为报答礼物免费赠予给客户,迅速抓牢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第三件事儿,王惠民在内部成立了客户回访制度,哀求这些每天坐在店里开单子的事情职员,深入到客户门店中,回访、调研。“做贩子,不要做“坐商”,要成为一名“做事商”。”
“想把买卖做好,那别人不做的事情,你就要想办法去做。”王惠民说,“靠着这三个小点子,我的门店成了市场里店面最小、买卖做的最大的那家。”
之后的几年里,王惠民面对不同的寻衅,见招拆招。比如,从2008年开始,一步步打开与丹尼斯、大商、华润万家等阛阓的互助;在2010年前后,深入下贱市场,做做事网点、实现免费送货做事等。
2014年,兴隆日化迁居到中原第一城的时候,王惠民已经64岁了,都说日化用品属于“俏丽行业”,王惠民那时的年事,看起来跟行业属性彷佛不太搭了。
可实际上,他还是像刚来到郑州那时一样勇于考试测验。迁居到中原第一城之后,王惠民开始逐步意识到电商对行业的冲击。在2015年,他组建了一支电商团队,打算为品牌开辟新的渠道。
“做了一年多,项目还是失落败了。”王惠民说,“必须承认,岁月不饶人,但我并不打算放弃,我现在想快点儿找到得当的人,把这摊买卖交出去,让年轻人为品牌做新的打破。”
现在,跟王惠民互助的经销商有2000多家,覆盖了河南十八个地市,门店运营职员也有将近50个。在找到得当的人之前,69岁的王惠民,依然闲不住,读书看报、谈互助,乃至是到仓库里找点儿活干。
(编辑 戴晨曦 华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