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日报国,1938年2月19日,父亲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报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泾阳县安吴堡战时青年演习班,在青训班学习了基本的革命理论和军事技能。青训班1937年景立于陕西三原县斗口镇,1938年1月搬至泾阳安吴堡,1940年迁到延安,改名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938年8月,朱德亲临安吴堡,为全体学员做抗战形势报告,并为学员亲笔题词:“学好本领上前哨!
”安吴堡期间的青训班共举办6期,为抗战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从这里毕业的学员,有的被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连续学习深造;有的被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或抗日前哨,直接投身沙场。他们在各条战线大显技艺,为抗日救亡做出了贡献。
如今,安吴堡战时青年演习班革命旧址已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许多人慕名朝拜,追寻前辈的足迹。巧的是,2017年8月播出的历史题材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其拍摄地安吴堡吴氏庄园,正是当年战时青训班的所在地。安吴堡战时青训班革命旧址及这部电视剧,一起带火了当地的赤色旅游。
父亲1935年6月于河北高邑
1938年2月参加革命前于西安
青训班学习结束,1938年3月31日父亲随队行军到延安,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员。抗大从1936年创立到1945年的10年间,为抗降服利培养了大批精良精彩的军事、政治干部。四期是抗大空前大发展的一期,学员共5562人,编8个大队,43个区队。个中八路军和新四军干部学员队7个,知识分子学员队31个。父亲被编入4大队。那时,4大队和2、3、8大队都住在延安城附近。其他大队分布在延安瓦窑堡、延安蟠龙镇、陕西洛川县、甘肃合水县四个地方办学。1938年4月8日,抗大四期4大队正式开学,毛泽东、王稼祥、罗瑞卿、许光达等领导出席开学仪式,并作动员报告。抗大四期适逢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党的主要领导人搜集在延安,许多领导给抗大学员做过目前的战局战况、形势与任务、方针与政策等方面的专题报告。特殊是亲耳聆听毛泽东、朱德、陈云等中心领导的报告,使父亲终生难忘,终生受益。在抗大学习期间,父亲不但经受了严格的政治演习、军事演习、组织纪律演习,而且于1938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先容人是区队长戴文贤。这是父亲在抗大学习期间的最大收成,也是他人生的主要里程碑。
经由8个月的学习,1938年12月父亲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绥德防备区政治部任宣扬员。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部队相继东渡黄河,开拔华北抗日前哨。为保卫党中心和陕甘宁边区,中心军委于1939年8月决定将原来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为八路军留守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绥德防备区归属留守兵团指挥,统领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五县,任务是保卫边区,保卫黄河,肃清强盗,组织与发动民众参加抗日斗争。父亲到防备区时才16岁,年纪尚小,但他客气向老同道学习,理解边区和部队情形,业务提高较快。1939年9月,领导让他到八路军留守兵团宣扬演习班学习,重点培养。1939年10月,八路军359旅由晋察冀边区返回陕甘宁边区,接替绥德防备区防务,王震旅长兼司令员。12月,以绥德防备区为根本成立防备1旅,辖第1、2、3团。警1旅是由经由长征的红军部队和陕北红军组建的,旅长文年生,湖南岳阳人,是1930年从军的老红军。父亲在留守兵团宣扬演习班学习7个月后,于1940年3月回到警1旅。1942年底警1旅奉命进驻关中地区,成立关中军分区,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警1旅旅部驻旬邑县马栏镇,守卫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
抗战期间,由于日军的猖獗进攻和扫荡,加之国民党执拗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极为困难,军民生活十分艰巨。为了降服困难,坚持抗战,党中心制订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边区军民独立重生,战胜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1943年至1944年,文年生旅长带领部队相应党中心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文年生旅长因此被西北局评为生产模范,毛主席专门为他题词:“生产教诲二者兼顾,书赠文年生同道”。父亲回顾当年部队开荒种粮、种菜、纺线时的环境,表情十分生动。
抗战后期,国民党正面沙场溃败,造成大片敌后真空地带。为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1944年11月,中心决定以八路军359旅为主组建南下第一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但由于国民党军在我军南下途中层层设防,围追堵截,使我南下操持受挫。1945年5月,中心再次决定组建第二、第三支队,连续履行南下计策,建立新的根据地,以欢迎抗战末了胜利。南下第三支队由警1旅1团、358旅一个团、八路军总部防备团组成,文年生任司令员,张德生任政委。部队在陕西富县张村落驿镇集结整训后,行军到达延安。5月中旬,南下部队在延安飞机场举行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为出征部队送行,出征部队议论振奋,斗志昂扬,决心武断完成南下任务。之后,第三支队由榆林地区吴堡县渡过黄河,从山西柳林县进入敌占区。1945年8月部队到达豫西新安县时,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革,苏军出兵东北,日本宣告败北屈膝降服佩服。党中心审时度势及时调度计策支配,制订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哀求我军集中10万主力抢占东北。9月中旬,第三支队行进至河南林县,溘然接到中心电令,哀求部队停滞南下,掉头北上,并指示放下重武器,轻装向东北挺进。经由急行军,部队于1945年12月到达辽宁锦州,组建冀察热辽军区,从属华北晋察冀军区。至此,文年生旅长率领的南下三支队圆满完成了中心军委授予的向北发展,掌握热河的计策任务。
1946年9月,父亲所在部队与冀东、辽西地区的地方部队合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第17旅,父亲任旅宣扬科副科长。17旅在冀察热辽地区实行发动群众,开辟和保卫根据地的任务,先后进行了宁城、赵川等战斗。1947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所属部队8万余人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第17旅改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师。1947年10月至1948年2月,独立1师合营东北民主联军秋冬季攻势,参加了热河秋季作战。1948年3月,冀察热辽军区所属三个独立师在辽宁朝阳整编为东北公民解放军第11纵队,辖第31、32、33师,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委。父亲的独立1师改为第31师,师长欧致富,政委谢镗忠。1948年5月至6月,第11纵队参加华北军区发起的冀热察战役,先后进行隆化、昌黎等攻坚作战,胁迫国民党军对东北的声援。在隆化攻坚作战中,31师副师长李荣顺不幸光荣捐躯;32师96团2营6连战士董存瑞舍身炸堡垒,为部队肃清提高障碍,战后被追认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父亲常自满地说:“董存瑞是我们部队的英雄。”
1945年日本败北屈膝降服佩服后,东北成为国共争夺的重点。1948年9月,党中心从全国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在东北进行计策决斗的机遇已经成熟,并制订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案。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分为锦州会战、辽西会战、解放沈阳三个阶段。锦州会战是个中最为关键的战役,拿下锦州,就关闭了国民党军撤向关内的大门,有利于彻底全歼东北之敌。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在辽宁义县至河北滦县300公里战线上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割断北宁路,将锦州团团围住。为解锦州之围,国民党军组成东进和西进兵团,从锦西、葫芦岛和沈阳两个方向,东西对进,声援锦州。西进兵团由敌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东进兵团由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阻击敌东进兵团声援的任务,交由东北野战军4纵、11纵和冀察热辽军区独立4师、6师承担。接管打援任务后,11纵从昌黎出发昼夜兼程赶往锦州参战。部队一起所向披靡,沿途拔除山海关、石门寨、上庄坨等敌据点,经绥中,过兴城,于10月5日到达锦西地区。此时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的11个师,正火速驰援锦州。10月6日,父亲所在部队11纵31师赶到葫芦岛与锦西之间的茨儿山、齐家屯、玉轮山一线,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倦,立即构筑工事,投入战斗。由于这里的地形不利于我军运动防御,只能依托低矮的丘陵构筑临时工事,阻敌声援锦州。10月10日拂晓,塔山阻击战打响,敌军集中全部炮火,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在海空军增援下,向我军阵地发起一次次集团式冲锋,我军指战员们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奋勇杀敌,寸土不让,去世守到底。31师92团8连坚守的玉轮山阵地,在敌猛攻陷,顽强坚守数日,阵地岿然不动,战后受到上级奖励,被付与”玉轮山上的钉子”锦旗。10月11日,31师奉命将茨儿山、玉轮山一带阵地移交给独立6师,赶往塔山、白塔山一线接替4纵的阵地,连续对东进兵团顽强阻击。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15日全歼锦州守敌,随即转向辽西,围歼西进声援锦州的廖耀湘兵团。此时,侯镜如仍挥兵东进,企图重新夺回锦州,向我军阵地发起更加剧烈的进攻。10月28日清晨,东北野战军在辽西黑山一带全歼廖耀湘兵团,敌东进兵团陷入单刀赴会窘境,9时向我阵地发起末了一次进攻,薄暮后撤出锦西沙场。至此,11纵胜利完成塔山防御作战任务,担保了锦州会战的胜利。经由塔山阻击战血与火的洗礼,11纵这支年轻的部队终于磨炼成钢!
父亲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出色,光荣立功。
父亲回顾,当年为了及时赶到阻击阵地,部队一天一夜强行军240里。那时父亲的老胃病犯了,剧疼,疼得腰都直不起来,吃不下饭,喝不进水,为不影响行军,找块石头顶住胃部,用绳子系紧,减轻疼痛,坚持到达阵地。父亲提及阻击战的惨烈程度,阵地被仇敌炮火炸成了火海,成连成连的战友在敌重炮和飞机轰炸下大胆捐躯。战斗打到存亡关头,预备队、警卫排、炊事班及机关职员全部冲上阵地参加战斗。在死活磨练面前,支撑大家的是对革命奇迹武断的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父亲立功照
1948年11月,中心军委下达关于统一全军体例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1纵队改为中国公民解放军第48军,军长贺晋年,政委陈仁麒。所辖第31师、32师、33师,分别改称第142师、143师、144师。第142师师长欧致富,政委谢镗忠。父亲为142师宣扬科科长。
1948年12月,参加辽沈战役还未来得及休整的48军奉命挥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1天急行军作战,出击平张线,先后占领密云、石景山、门头沟,割断傅作义北逃绥远的通道,扫清北平郊区国军据点,与兄弟部队完成对北平的包围。1949年1月15日,我军胜利攻占天津,1月22日傅作义在和平协议上具名,北平发布和平解放。2月3日,公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142师师长欧致富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校阅阅兵公民解放军入城式,这是142师全体指战员的光荣。
142师师长欧致富
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须要,1949年1月,中心军委下达《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1949年3月,第四野战军组建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辖第43军、44军、48军及两广纵队。4月20日,国共和谈分裂,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蒋家王朝被推翻已成大势所趋。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自平津地区南下,4月20日合营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摧毁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向江南挺进。4月26日,48军随15兵团由北平通州地区出发南下作战,沿平汉路向南,渡过黄河,经河南郑州、湖北浠水,7月上旬从鄂东武穴、小池口两地横渡长江进入江西,发起歼灭白崇禧集团一部的湘赣战役,解放赣西北。随后,为打通四野主力进军广东的通道,48军由上高、南昌地区南下,发起赣南战役。7月26日,142师从上高县经新余、吉安、遂川向赣州以西推进。8月12日攻占唐江,14日盘踞南康县城。16日142师与坚持在赣南开展游击战的粤赣湘边区纵队赣南支队,在大余县胜利会师。赣州解放后,142师连续追击兔脱之敌,一贯追击至赣粤边界地区。8月29日赣南战役胜利结束,48军共歼敌1.7万人,解放县城22座,稳定了四野主力进军广东的大后方。
父亲1949年11月于江西吉安
1949年9月,48军在完成赣南战役之后,组建成立赣西南军区(个中,142师兼吉安军分区,143师兼赣州军分区,144师兼宁都军分区),奉命转入剿匪作战,打消匪患,安定后方。9月23日,我军发动宁都县翠微峰剿匪包围战,活捉反共惯匪黄镇中,歼敌2150人,拔除了赣西南最大的国民党残匪据点。攻取翠微峰的战斗,在20世纪50年代拍成黑白故事片《翠岗红旗》,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战斗场景。142师在攻占南康县城后,稍作休整即北上吉安,成立吉安军分区,实行即是战斗队又是事情队的任务。此时,父亲宣扬科的任务很繁重,要及时总结南下作战的履历,宣扬战斗英雄的业绩;派出小分队深入井冈山老区采访,理解红军撤离江西中心苏区后赣南游击队坚持对敌斗争的业绩,以及井冈山百姓的艰巨生活,写出报告,并搞出一组拍照、绘画作品,上报军政治部,在军部刊物揭橥。这期间,宣扬科的事情开展得有条有理。
1950年5月,我的母亲从南昌八一革命大学毕业,相应号召参军从军,分配到48军142师政治部宣扬科任青年干事。母亲当时是江西新干县第一个参军从军的女兵。
母亲1950年5月于江西吉安
1950年6月朝鲜战役爆发。11月18日,142师奉命调离吉安,赴东北参加抗美援朝。部队由吉安乘民用木船到樟树,然后改乘火车到武汉,再由武汉乘火车到辽宁锦州。到达锦州才得知,部队要改编为军委炮兵第五演习基地。1950年12月,炮兵第五演习基地正式成立,钟辉任基地司令员兼政委,父亲为基地宣扬科科长。基地的任务是,用吸收的苏军装备,将我步兵部队改编为野战高射炮兵部队,由苏联专家进行改装演习辅导,之后入朝参战。至1951年4月,基地共改装演习了2个野战高炮师和7个独立高炮营,分批开拔朝鲜前哨。
父亲母亲1950年12月于辽宁锦州
1951年4月,中心军委决定,以炮兵第五演习基地为根本,抽调原四野炮兵司令部部分职员组建东北军区炮兵。1951年4月20日,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在沈阳正式成立,司令员万毅,政委刘何,参谋长宋承志,政治部主任钟辉。父亲任宣扬科科长。他在陕北警1旅的战友王永勤任作战科长、李江任保卫科长、连宗禄任机要科长。在东北炮兵期间,事情生活相对安定。当年在陕北时十几岁的小青年,已成为二三十岁的老干部、老革命,到结婚成家的时候了。父亲便是那时与母亲结为终生伴侣。姐姐、我和大弟那时都出生于东北军区总医院。
1954年父亲母亲抱姐姐和孙阳合影
回顾父亲走过的战役年代,虽没有震天动地的业绩,却经历了抗日战役期间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斗争、延安整风运动和边区大生产运动;经历理解放战役期间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及赣南战役;抗美援朝虽未渡江,却将部分步兵部队改装演习为野战高射炮兵部队,增援了抗美援朝。父亲亲自见证了我军发展壮大的进程,以及我军体例系统编制的演化,为军队培植付出毕生精力,做出了应有贡献。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深切体会到,没有老一辈的流血捐躯、艰巨奋斗,就没有本日的统统,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前辈们走过的战役岁月,我们应永久铭记。致敬,为了新中国大胆奋斗的革命前辈!
孙 阳
2024年4月清明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