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58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ps:本文有些长,但全篇干货,带你回到曾经的快乐光阴~
1993 年,《我爱我家》播出。夸年夜真切的演出、风趣逗趣的剧情、不雅观众在拍摄现场排排坐、片尾播放NG 镜头,这统统都新奇得如外星球生物一样。中国不雅观众,第一次打仗到了中国情景笑剧。
今年,距《我爱我家》播出已过去了25年。在这25年间,《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武林外传》……一部部情景笑剧用喜闻乐见的小诙谐、大聪慧,见证着中国时期的变迁和社会发展。
近几年中国影视市场渐有发展成大鳄的态势,情景笑剧却彷佛没有跟上步伐。自2014年《爱情公寓4》播出后,情景笑剧再无水花。
今年,《家有儿女初长成》《伙头军堆栈》两部情景笑剧接连播出,反响平平,“不好笑了”“没新意了”是大部分不雅观众的失落望所在。情景笑剧创作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25年过去,奋斗在情景笑剧一线的仍旧是英达、尚敬、高亚麟等老一代情景笑剧人。低回报、高付出,让诸多年轻人望而生畏。
1993 年到2018 年,不雅观众终年夜了,情景笑剧却老了。
老了吗?情景笑剧人或许还真不这么看,英达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情景剧刚刚拍完,尚敬的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欢快英雄》正在紧张拍摄中……本次专题,新京报独家专访英达、尚敬、英宁等依旧坚持情景笑剧创作的幕后元勋,以及姜超、张一山、陈赫、郭京飞等曾参与情景笑剧创作的演员,追忆过往,并揭秘那些经典剧目中40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爱我家》
1. 王朔“弗成了”,让梁左“赶鸭子上架”
1992 年英达与王朔开始搭《我爱我家》的剧本。但没多久王朔溘然要离开并让他找梁左,当时英达就懵了,由于在此之前梁左只写过相声。但王朔却打下包票“他没问题。”没想到,梁左的“赶鸭子上架”,却造就了后来的《我爱我家》。
2.宋丹丹儿媳的角色原来根本没有
英达原来设计的是大女儿和小儿子的故事,但梁左是按照真实的梁家写的,即大哥、二哥和妹妹,“女儿远不如儿媳故意思,由于儿媳跟公公会有话不敢说,但女儿逮什么说什么。”英达终极也认同了。于是,杨立新饰演的大儿子与宋丹丹饰演的儿媳妇应运而生。
3.引入现场不雅观众,包袱不响演员会慌
拍照棚内的道具布景和不雅观众席位各占一半,每次录制都要约请近百名不雅观众。情景笑剧带不雅观众,就像春晚现场直播演出小品一样,得一条通过,不雅观众笑了便是成功。“演员压力很大——现场不雅观众笑了,他们的状态就好,但若包袱没响,演员接下来就会慌。”
4.现场不雅观众险些都是附近大学生
《我爱我家》前80 集的大部分不雅观众都是来自拍照棚附近几所学院的大学生。“教诲水平比较高的人,对付我们剧中的典故、比喻等包袱点理解得比较快,更随意马虎发笑。”后80 集搬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录制,不雅观众就变成广院、二外、煤干院的师生。
5.这些情景笑剧的现场笑声,都是一样的!
《我爱我家》《中国餐馆》现场不雅观众的笑声被录制并剪辑到其他作品中,后续其他情景笑剧导演也在利用。《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东北一家人》等几十部作品,都利用的是英达的素材,“有不雅观众问我是不是有几个职业‘笑手’,否则为什么看哪部情景笑剧,听到的都是这几个乐?”
《闲人马大姐》
6.“闲人马大姐”是为蔡明量身定做的
英达十分赏识客串了《中国餐馆》的蔡明的笑剧才华。便操持为蔡明量身定做一部家庭情景笑剧。英达决定把她设计成居民楼里一个爱管闲事的马大姐,虽然坦直但热心肠,常常好心办坏事,这类人不仅可以贴近不雅观众生活,还和蔡明以往的形象反差极大。
7.英达二十多年前就给蔡明定位毒舌老太
“当时蔡明刚30 出头,她一开始还不愿意演这样的角色,但我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你的演技,末了总算是把她说通了。”英达坦言,马大姐也为蔡明后来在春晚上饰演毒舌老太太奠定了很好的根本。
8.随播随写,社会新闻和剧组日常都是素材
不雅观众和平台都希望“马大姐”一贯播下去,于是英达带着编剧团队“随播随写”,当天写剧本,第二天就拍摄,一周内再播出,团队险些每天都处于创意枯竭的状态。“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什么新闻,剧组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小情,就急速当做剧本素材来写。这是之前情景笑剧创作中从未考试测验过的。”
《东北一家人》
9.英宁的亲舅舅一家是原型
英宁仿照《我爱我家》的模子,以自己东北舅舅一家为原型写了几集剧本,起名为《东北一家人》。“ 牛永贵是按照我亲舅舅来写的,我表姐夫叫孙伟明,我就改名叫孙明,这一家便是东北真实存在的一家人,以是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10.《东北一家人》要感谢春晚小品“推广”
因东北小品在春晚火爆,东北方言意外成笑剧方言,这让《东北一家人》在推出后竟得到不俗反响。刚开始英宁只写了40 集剧本,但播出后全国各地收视率都很好。于是英宁便一口气写了后续80 集,采取《闲人马大姐》式的边拍边播模式。
11.英宁对《东北一家人》只有1/3满意
拍摄时周期十分紧张,平台想尽快播出第二部,新增的80集剧情只能全靠英宁边拍边写。在极度的创作速率之下,英宁认为《东北一家人》只有三分之一是佳构,剩下一半是基本完成了情景笑剧任务,一半是完备不满意的拼凑创作。
12.《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和剧情没紧要
当时由雪村落演唱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已红遍大江南北,歌词里“老伸开车去东北”实在和剧情毫无关系,但这首歌却把东北味道、东北人豪迈仗义的个性表示得淋漓尽致,很符合《东北一家人》的特色。于是英宁便向好友雪村落邀歌做主题曲,并制作了笑点十足的卡通MV 放片头。
13.拍照棚里裹军大衣戴军帽,都是汗
虽讲述的是东北生活,但因资金和条件受限,所有内景都在北京拍照棚里拍的。东北特色的外景、自然风光,都是英宁后期到东北单独拍摄的空镜头。当时为了拍摄出寒冷的觉得,所有演员都在酷热的拍照棚里裹着军大衣和军帽子,表演出非常冷的样子,实际上每个演员都被汗浸湿了。
《炊事班的故事》
14.炊事班出来的人拍了《炊事班》
从前刚进入军队汽车连时,尚敬曾在炊事班事情。后来他成为空政的专业编剧后,以为如果以基层空军场上炊事班里的几个年轻大兵为切口,透过情景笑剧办法,表示部队的变革和士兵的发展,肯定既有亲和力,也有娱乐性。
15.不再用美国情景笑剧的办法了
尚敬便带着几个业余作者到飞机场站炊事班采访士兵的生活,并结合美式情景笑剧的办法,从零开始打磨剧本。前两部《炊事班的故事》先后打磨了近一年的韶光。
16.以空政演员特色编角色
尚敬和洪剑涛、毛孩、周小斌,姜超,高亚麟和胡亚捷几位相熟的空政演员参加晚会,按他们打造的角色。因胡亚捷档期不敷,邀沙溢演“帅胡”。剧中胖洪、大周、老高都身材魁梧怕效果不好,便和高亚麟切磋后让他转作幕后,邀范明出演老高一角。
17.第三部要赶在八一节前播,制作仓促
尚敬坦言,情景笑剧的剧本一定是慢工出细活,但《炊事班的故事3》要赶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播出,以是从创作到拍摄都很仓促,剧组每天拍一集,两个月就完成了60 集。“韶光不敷,让这个系列终归留下了一点遗憾。”
18.有个北京演员说了广东话!
洪剑涛是隧道的北京人,北京话过于靠近普通话,且洪剑涛的北京腔曾被尚敬吐槽像“说相声”。为保持整部剧的方言特色,洪剑涛把上部戏中学到的一口非纯洁广东口音照搬到这部戏中,虽然发音并不标准,但好歹担保了方言的基调。
19. 姜超第一次全靠磨
姜超表示,《炊事班的故事》是他第一次打仗情景笑剧,刚开始完备不懂该当如何拍摄。“搞笑实在是大聪慧,真的有技巧,也须要磨练和拍摄履历的。”
20.沙溢靠“偷学”别人进入角色
一开始沙溢却很难进入角色,屡次受挫的沙溢开始在片场“偷师”,因和周小斌都是东北人,语感上也相似,以是他常“偷学”周小斌演戏。大家下戏都回到房间,沙溢开始拿着剧本琢磨,如果这句话换成周小斌,他会怎么说?第二天按这样的办法演,创造很有效果之后,沙溢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21.拍之前带机走戏
在拍摄《炊事班的故事》前导演尚敬会带着剧组进行很永劫光的排练,叫“带机走戏”。常日一部室内剧带机走戏只须要1-2遍,但尚敬排练情景笑剧次数要更多,“由于很多笑剧点都是在排练中二次创作出来的。
《武林外传》
22.找的演员都是互助过的
在预备期间,尚敬选择了在《炊事班的故事》和《都邑男女》中和自己有过互助的闫妮、沙溢、姚晨、姜超、喻恩泰等演员,请他们分别饰演了“同福堆栈”中的主要角色。
23.上百号人在一破败山头,封闭了一年
当时海内没专门的拍照棚可供剧组搭建古装情景笑剧所需的场景,于是资方掷重金,在北京平谷一破败山头,搭建了一座影视基地。两个一千多平米的拍照棚,能容纳三个剧组同时拍摄。尚敬透露,当时剧组上百号人,在条件极差的拍照棚里封闭了近一年的韶光来打磨、排练、拍摄,吃住行全在大山里,从秋日熬到冬天,又熬到夏天。
24.全民下饭神剧,买广告推广都得靠关系
《武林外传》播出后,堪称“全民下饭神剧”。播出第一天收视率只有1.95%,第二天便攀升到4.62%,附近收官乃至打破9.5%;由于收视好,《武林外传》的广告也从无人问津变成抢手货。央视广告部人士曾经向媒体透露,当时想要投《武林外传》广告必须靠关系。
25.“同福堆栈”这个名字灵感来自空政
尚敬透露,“同福堆栈”的名字实在小有来历。当时空政话剧团单位所在地叫“ 同福夹道”。宁财神正为名字发愁时,尚敬建议了“同福”,且堆栈本便是社会、江湖的一个小缩影,“宁财神常会用身边人来做他剧本里名字的创意。以是我就建议干脆把最主要的堆栈起名为‘同福堆栈’。”
26.每集中间“默剧”部分是即兴演出
《武林外传》原有160 多集,一集只有20 多分钟,为了适应央视八套黄金时段的播出模式,才把两集故事压缩成一集,“如果直接生硬地把两集放在一起很奇怪,以是每一集的剧名我们都设计了两句对仗句,两集的衔接部分,我们就在现场拉起一块大白布,拍摄1-2分钟的纯形体默剧。”尚敬透露,每一集中间的“默剧”都是他带着导演组和演员现想现拍的,有时事情职员也帮忙出点子。每隔两三周,团队就要组织演员拍一批。“虽然只是各种瞎玩耍的小品,但放在中间就变成了一个有条有理的小插曲,不仅起到衔接浸染,还非常有寓意。”
27.无双的衣服,展红绫和小郭都穿过
《武林外传》剧组是能省就省,坏了就缝缝补补。当年的“ 酸楚”如今再回顾起都成了美好:剧中的道具饭菜是演员们的餐食,拍戏也是真吃,省一笔炊事费。主演的衣服也是和大家换着穿的,“无双”的衣服展红绫和小郭都穿过,钱掌柜的衣服老白穿过,老白的衣服燕小六穿过。
28.剧中抢吃“烧鸡”,剧外是噩梦
姜超笑称《武林外传》剧组所在山头距村落很远,村落里小卖部的食品种类也很少,以是卖力道具的人每去一趟,就会采购一堆塑封装烧鸡,“当时李大嘴一吃东西就啃鸡腿,我们在剧组一年,吃了不下几十只烧鸡,拍完之后得有小半年没法吃那玩意儿。”
29.“葵花点穴手”的动作纯属自创
沙溢饰演的“白展堂”最经典的动作便是“葵花点穴手”了,这个动作在剧本上没有详细说是什么样的,沙溢就瞎想,自己琢磨着设计动作,灵感紧张来源于戏曲的云手,还有一些看过的古装武侠片。
《家有儿女》
30.“和平”是儿子偶像
张一山透露,演情景笑剧的演员中,宋丹丹对他的影响最大。作为一名情景笑剧爱好者,张一山最喜好她在《我爱我家》里的“和平”那个角色。
31.张一山从小爱看情景笑剧,圆梦!
从小就喜好看情景笑剧的张一山说:“情景笑剧特火的时候,也恰好是我塑造人生不雅观、代价不雅观的时候,以是它对我影响很深。”从情景笑剧爱好者到自己主演,当年《家有儿女》全体拍摄过程对张一山来说是快乐的。
32.张一山和杨紫的感情在运动中建立
“剧中姐弟三人的交情也是从那会逐步建立起来,“我跟杨紫都属于奔跑型的,踢球、打羽毛球,空隙时候都是玩运动型的游戏,小弟弟喜好玩电脑打游戏。”
33.当年小朋友都是海选,宋丹丹高亚麟是“评委”
当年的小演员都是全国海选选拔出来的,张一山当时没当回事的口试了,之后接到剧组电话进行了第二次见面,“便是很小范围的,丹丹姨妈、亚麟叔叔、导演,还有其他小演员。”张一山已经不记得了聊了啥了,“紧张便是看看丹丹姨妈和亚麟叔叔对我们的觉得。”
34.会演后,才知道有多难
“对情景笑剧来讲,每场戏拍的过程中三个机器在录,你在演出的同时要知道哪个机器亮灯在拍,哪个机器在拍我,哪个在拍别人,相互不能挡镜头和光。演员跟导演要一起改剧本,让它更故意思,全靠编剧一个人把剧情写那么有趣是很难的事。”(张一山口述)
35.重拍《家有儿女》反响一样平常,心里早有准备
《家有儿女初长成》播出后反响平平,但这并没让张一山对情景笑剧灰心,“我演戏从来不想结果,我也没想过播出后会怎么样。这部戏反响一样平常缘故原由有很多,现在的不雅观众群体彷佛已经不知道情景笑剧是什么了。现在没人做,我们做了个情景笑剧,肯定会关注度少。”
《爱情公寓》
36.因和曾小贤气质相似,陈赫当选中了
因经典台词“好男人便是我,我便是曾小贤”,再加上卖萌耍贱的挑眉动作,不雅观众记住了陈赫。实在最初试镜的时候,陈赫演的并不是曾小贤,据陈赫回顾,可能是选角副导演看中了他与曾小贤某种相似的气质,喜好他的即兴反应。
37.演错了,导演不喊“咔”!
“即兴“让这部作品有了许多意见意义,陈赫表示,“很多时候我们哪里出了一点小差错,导演也不喊‘咔’,就让我们接着演,这种临时发挥的东西,有的时候效果确实不错,会更搞笑又挺真实的。”
38.花式搞怪动作,全靠自己设计
陈赫会根据剧本提示设计专属曾小贤的搞怪动作:贱萌式怪笑、打嗝至少持续2秒以上、跳眉毛舞等……“由于好玩儿啊。比如剧本上写个做搞怪反应,我就会把各种能想到的搞怪动作都做一遍,看导演选哪个,之后我就知道再碰着类似的情形要怎么做了。”
《龙门镖局》
39. 5集剧本就敢开机,而且目标是大片
据郭京飞回顾,“宁财神当年想用最少的钱拍个最大的片。”但现实是,“他出了5集剧本就开机了,没有团队,得自己写剧本、考虑统筹、考虑每集来串戏的明星,根本不敢去外景。”以是,想象中的“大片”变成了《龙门镖局》。
40.镖局没钱,明星给面子纯粹来聚会
没钱到什么程度呢?当年拍摄《龙门镖局》窘迫到了所有的服装道具全算下来,也就花了10 万块钱。“所有来串戏的明星也都是卖财神面子,都没拿钱。末了《龙门镖局》就真的变成一个局了,所有人都得来这儿聚聚会、喝饮酒。”
中国情景笑剧,对很多不雅观众来说,是一个分外的情结。
不仅由于它出身即高峰,《我爱我家》贡献了无数笑点,也不仅由于它打造的中国特色,《武林外传》完美结合了笑剧和中国人的武侠梦,更是由于它近些年的沉寂无声……不雅观众不是不喜好情景笑剧了,而是情景笑剧的发展跟不上不雅观众的眼力了。
25年来,大概共拍了100 部情景笑剧,究竟不雅观众们喜好什么样的情景笑剧?谁是不雅观众心中最可笑的男女主演?谁的配角演绎得最出色?谁客串出演惊鸿一现之后让不雅观众念念不忘?哪部情景笑剧,不雅观众最想看续集?
新京报制作“情景笑剧25 周年”调查问卷,在很短的韶光内收到有效问卷374 份,这些热心不雅观众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和对情景笑剧的热爱。
▲戳开可看高清大图
你对哪一部最念念不忘呢?
专题监制 金秋 李世聪 专题统筹 何建为 佟娜 专题采写 张赫 张坤玉 刘玮 武芝 新京报制图/许骁 赵斌 新媒体编辑 吴奇函 封面拍照/制图 郭延冰
值班编辑 花木南 吾彦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