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和煦的阳光洒向窗台,我端坐于书桌前,边写着文案边听着歌曲。“扮相俊美穆桂英,谁是木偶谁是人,一颦一笑一挥鞭,真亦假来假乱真……”
这首《木偶戏》是我百听不厌的歌曲,歌词中不但刻画了木偶在舞台上活灵巧现、憨态可掬的形象,还蕴含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生千场戏,好戏太匆匆”等深刻人生哲理。小小木偶,形态万千,都是历史人物的小缩影,在三尺舞台展乾坤。
木偶戏在三尺舞台演出
闻曲思故,想起了多年前上大学那会,曾经作为志愿者接待来校参不雅观访学的英国朋侪一事。那时市区有一条文化街,街上有各种装饰、古玩、字画、花鸟鱼虫,还有一些民俗演出。某日,我与这位外国朋侪John Wilson,姑且叫他约翰,一起前往文化街嬉戏。在各式各样的小装饰品、古玩前,约翰爱不释手,惊叹不已,不断地问着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米粒那么小,怎么能刻上字?”,“为什么有太极八卦图?”等等,我则在一旁当着翻译。
木偶戏演出剧照
也巧,那天卖木偶的门店前围着一群大人和孩子,好不热闹,原来是店老板在现场边唱着边摆弄着这些木偶。这下更是吸引住了约翰,他看到这之后非常地愉快,嘴里时时的说着“This’s very good,I’m unbelievable!”约翰学习汉语的韶光不长,但也能大略说上几句,看着约翰那副惊喜的表情,瞪大的眼神。站在一旁的我忍俊不禁,更加以为有必要趁此机会跟他好好讲讲中国文化,讲讲中国的木偶戏。下面便是回顾当时我和约翰互换的内容。
1,木偶戏的前生与现代我们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度,几千年来孕育了残酷的文明,中国公民历来是勤恳聪慧的,创造出无数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古代四大发明,有雄伟壮不雅观的万里长城,有绵延千里的京杭大运河,还有多姿多彩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湛的中华医学、中国武术等。出土文物方面,更是有“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之说,以及金缕玉衣、马踏飞燕等一大批稀世珍宝。来到中国,看看这些名胜古迹,追古抚今,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增加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理解和认同感。
马踏飞燕
“好了,约翰,前面对你讲了一堆有关中华文明的史例,让你对中国的文化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本日你对中国的木偶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额,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中国木偶戏这个话题上来。”
木偶戏中最主要确当然便是木偶,这个木偶刚才你也看到了体型比较小,大约20多厘米高。和你们的洋娃娃一样,每个木偶的形状着装、表情也是千差万别的。那它是怎么来的呢?我有必要让你理解它的来龙去脉,这样也有利于它的传承与发展。约翰,你来自英国,自然地在你们的国家也会有一些独特的文化,据我理解你们有淳厚可爱的泰迪熊绒线制品,还有精美的银器、皮革制品。
精美的木偶戏演出剧照
木偶戏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在古代称为傀儡戏。“傀儡”一词你可能不太好理解,在我们汉语中原意指木偶戏中受人幕后操纵的木偶,现在一样平常比喻徒有浮名,却没有实权,受人操纵,不能自主的人或组织。英语单词“puppet”是它最恰当的翻译了。
关于木偶戏的确切起源韶光,现在不能定论,但是中国的考古科学家在1979年的时候,于山东莱西县一个村落落发掘了一具高193厘米的大木偶,更神奇的是,木偶枢纽关头居然可活动,坐、立、跪兼善,形象逼真。这个木偶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2-公元8年,也便是历史上的西汉期间。
木偶戏彩排过程
从我们已有的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礼记·檀弓》中孔子“谓为俑者不仁”。有人表明道:“俑,偶人也,有面孔机发,有似于生人。”再有人给出了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发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
这些话约翰不懂,我翻译了一下:古时有一种称为“俑”的东西,实际上便是木偶人,身体能够旋动,和我们真人差别不大,但是这些木偶人是没有灵性的。约翰表示中文本来就难懂,你们的古代笔墨就更难懂了,但经我这么一阐明之后,他连忙点头表示听懂了。
音乐俑彩陶(唐代)
因而多数中国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木偶艺术的源头“源于俑”,这些形似真人、形态互异的俑,构成了木偶戏发展的物质根本,在古代木偶戏就很发达。如今,木偶戏几千来不断地传承、发展至今,结合各地的风土人情又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它是大众喜好的演出形式和消遣娱乐办法之一,是中国艺术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木偶马
根据我所知道的干系史料知识,我给约翰归纳了一下木偶戏的起源、发展过程:木偶戏源于汉朝,这一期间对应于英国的罗马期间;兴于隋唐期间,相称于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期间;繁荣于宋代,这个时候的英国正在“征服者威廉”的统治下;在元明清期间逐渐演化发展身分歧类别的演出形式,而此时的英国海内政权更替频繁,开启了专制王权和文艺复兴,最主要的是成为最早进行工业化国家。
惟妙惟肖的木偶戏演出
再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约翰听到这里,我创造他不由地吐了吐舌头,耸耸肩,脸刷的红了,看来他是听明白了我说的,我则连续讲着。
2,小小木偶戏,大大天下不雅观木偶戏中的主要主角是木偶,刚才你在店中也看到了那些木偶有大有小,还有带线的,用木棍托着的。这实际上便是不同类型的木偶戏种,所谓小小木偶戏里藏着大大的天下呢。下面再给你说说我国木偶戏的紧张分类。
提线木偶
先说说那个线吊着的木偶吧,它实际的名字是“提线木偶”,有人也叫“线偶、线戏或悬丝木偶”。演出的时候,一人用线牵引木偶进行动作演出,一样平常牵线有16条旁边,在早期的演出中,如此多的线条,基本是一人卖力一个木偶。随着社会的进步,木偶的做工也越来越风雅灵巧,尤其是身体各部位之间的衔接更紧凑,内设机关风雅,因此,现在在舞台上一个艺人可以同时卖力好几个木偶。当然这与他们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一样平常练到这种程度须要十年旁边的韶光。听到这,约翰“哇”地一声,不断地竖起大拇指夸奖。
提线木偶戏演出过程
提线木偶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福建泉州,是盛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稀剧种,数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稳定完全的演出规制,至今还有700余出传统剧目和300余支独占的唱腔“傀儡调”。一样平常而言,为方便操作和外出演出携带,提线木偶造型多在0.7米旁边,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
《四将开台》木偶戏
提线木偶不但在海内普遍受欢迎,还代表中国精良传统文化走出了国门。据宣布,2005年春节,泉州表示木偶戏应邀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演出;2007年,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出;尤其值得炫耀的是,2008年8月8日,泉州提线木偶戏《四将开台》惊艳亮相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让全天下人们目睹了它的独特风采。泉州木偶戏先后被联合国列入“传统民间演出艺术数据库”和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约翰听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思的样子,他表示奥运那年他还在上高中,没能在电视中目睹木偶戏的风采,一定找韶光去看看开幕式视频。
布袋木偶戏
再有便是布袋木偶戏,也称为“掌中木偶戏”,这种木偶就更小了,约在0.3米旁边。它是由艺人直接用手操纵,因而动作更敏捷,节奏更轻快。全体木偶是用樟树木头雕刻,通过机关来掌握表情和肌肉运动。它因常演出汉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且动作活泼,以是深受小朋友喜好,布袋木偶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约翰,刚才你也看到了,有一群小朋友围在布袋木偶前拨弄着。”“是的,我有看到刚才。”约翰操着一口不流利的汉语说道。
风趣有趣的木偶戏演出
福建漳州可以说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布袋戏演出地区之一。2006年5月,漳州的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技能也成功入选了国务院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在福建漳州、泉州最盛行,加上这一带的人们长期与台湾、东南亚等地互换频繁,地缘附近,人缘相亲,因而,也把布袋木偶戏带到了这些地方,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艺术形式。
杖头木偶戏
“我看到那些有人高的木偶,他们又叫什么?这太未便利了。”约翰问道。这又说到另一种木偶,称为杖头木偶,这种木偶戏分布广泛,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几厘米至人高不等。你看到的那根长杆又称为木偶的“命杆”,由于它连接着木偶的头部,且上面还有很多机关,全体操作过程以掌握这根长杆为主。
“那会不会很累,一贯这样拿着。”早期的时候拿着一根长杆操作是很累,现在材料有改进了,比如用塑料,用树脂等更轻便的材料来做,还有偶头采取纸质的,掌握也更便捷了,动作也丰富了。因此,现在杖头木偶的发展依然很好。
杖头木偶
3,锣鼓声远去,不雅观者在戏中
小巧的身影,敏捷的动作,搞笑般的表情,木偶戏非常受中国百姓欢迎。场上一阵锣鼓声响起,台下立时安静,待到锣鼓声远去,人们还还久久沉静回味在剧中。
“约翰,我们国家现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木偶戏》这一课,讲得便是人们不雅观看木偶戏演出的故事。描写的非常真切,我可以找来你看看。”“这样的话,那真是太好了,感激你,我的朋友!
”《火焰山》木偶戏剧照
木偶戏传承千年景长,授予了木偶以人的动作和表情,寄托了人们的感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背后都是木偶艺人熟能生巧的结果。眼见他们从布袋中一个个取出来,装饰一番之后,在艺人们的手中便活灵巧现起来,身披大挥毫,手握兵器,披挂小弓箭,俨然一个个小英雄。在舞台上,它们也有喜怒哀乐,笑的时候,或仰天算夜笑,或弯腰捧腹,合营全身有节奏的抖颤;哭的时候,或以袖遮面,或呼天抢地,合营全身的抽动。
杖头木偶戏彩排过程
正如那篇课文中所说的“木偶戏艺人的每一个指枢纽关头都不可思议的机巧,俨如机器中那些最奥妙的部件,转瞬之间,便是一个人的悲欢离合,死活荣辱;反掌之下,便是冬去春来,换了人间。”
听到这里,约翰一直地点头以示附和。
“你还能给我讲讲木偶是怎么雕刻的,然后这个木偶戏是怎么演出的吗?”约翰一脸迷惑的追问着。
木偶头绘制
说到木偶的制作,自然要讲到中国的雕刻技能。以布袋木偶为例,它的全体造型包括头、四肢、服装、冠盔。过去的木偶没有脚的,不雅观众看不到下半身,经当代改良过的木偶不但有脚,站、立、坐、打样样皆行。木偶头是木刻的,以脸谱的形式涌现,像我们的京剧脸谱那样。
“喔,你说的这个我知道”约翰插话道。
现在木偶头雕刻技能非常博识,看重人物性情的特色性刻画,比如善恶、妍媸之分,还有眼睛、表情等的绘制刻画也非常到位,再辅以活动的机关,更是维妙维肖了。下身穿的戏服,首先由设计职员根据特定的人物,画好图纸,然后比照图纸,用在衣料上打孔,再用染料涂印,勾勒出图样,末了将绣片缝纫在一起。目前价格贵一些的木偶,所穿的戏服材料由苏州产的真丝软缎和真丝绣线手工绘制而成,价格在300-1000元不等。
表情互异的木偶们
至于说到木偶戏的演出,前面在先容不同的木偶的时候有涉及到。比如提线木偶,在其身体内部布有几十条细线,演出的时候艺人要灵巧、快速地随着曲调节奏操作细线以完成各种动作,与其他传统木偶戏比较,提线木偶戏的演出难度是最高的。在福建地区,请一出木偶戏给客人们看,那是相称有面子的事情,相称于回赠一份大礼。因此,提线木偶在当地又有“嘉礼戏”的说法。
提线木偶戏
而对付布袋木偶,演出形式从最初的坐着演出化成了站立演出,这是布袋戏影响比较大的变革之一。这个改变使得布袋戏演出人数打破限定,也在空间上加大了,能让布袋戏的木偶做出更多、更灵巧、更难的动作。配乐方面的变革也显而易见,早期基本不该用乐团奏乐,紧张依赖演出者的口技和唱腔,有时候较高水平的演出者可以用脚操控两种不同的乐器。
布袋木偶戏演出
因此,口技和念白都是布袋戏传统的基本功,布袋演员在戏中有三个“自我”—演员、角色、偶人,须要灵巧切换,对艺人的现场把控能力哀求高。
“你们中国人太了不起了,中国文化太吸引人了,我很喜好!
4,写在末了
”约翰惊喜地跳起来,乃至都要把我抱起来了。木偶戏作为中国精良的传统文化,不但在海内发展传承,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国家关注和人们的喜好。小小木偶,大大天下,从远古而来,穿越了时空,三尺舞台展乾坤。
向约翰讲着木偶戏背后的文化故事,我们一起回味了木偶戏的独特韵味。说着说着,我们又来到了其他文艺古玩店,连续我们的文化街嬉戏。
(注:图片源于网络,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