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山里山外的农活也多了起来,赖家麒总爱抽空将闲置的木偶拿出来,挂在长竹竿上晾一晾。
“现在是木偶戏演出的淡季,看到这些久违的小家伙,就像瞥见了久别相逢的老朋友。
”赖家麒抚摸着木偶,梳理着木偶提线,一脸的眷恋。

宁化水茜镇沿口村落距县城30多公里,是个偏远的小山村落。
村落民赖家麒今年51岁,是一名亦农亦艺的民间艺人,现为永盛堂木偶戏第三代祖传传人。

赖家麒守住非遗木偶戏 汽车知识

宁化提线木偶戏,俗称傀儡戏,是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俗艺术,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2018年7月,宁化水茜木偶戏被列入三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赖家麒从小耳濡目染木偶戏的精彩纷呈。
刚开始,他瞥见父亲部下的木偶会动,以为好奇,跃跃欲试。
1983年,时年14岁的赖家麒跟随父亲学习提线木偶戏,走遍宁化及周边县市,乃至远赴江西石城、宁都等地演出。
1986年,他学成出师,熟习提线木偶戏的演出技法,善于二胡、唢呐、锣鼓等各种乐器,能同时提线演出多个角色。

赖家麒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和一副好身体。
“在我心中,木偶戏演出是很光彩的职业,家里有天算夜的事,也不能延误演出。
”回顾37年的从艺经历,赖家麒十分感慨。

赖家麒外出演出提线木偶戏

木偶戏戏班一样平常是2个人同台演出,3个人伴奏,木偶戏的提线技艺最为繁芜。
赖家麒演出的木偶戏多为《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历史名著改编,还有民间传说,融入适当的当代元素,有一定的劝诫和警示浸染。

一线“提起”天下事,双手拨动古今人。
每次演出前,赖家麒都会提起木偶,逐步梳理提线,防止提线打结。
演出时,他会奥妙地利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悬控木偶做出走、跑、跳、坐、骑马、坐轿、舞枪弄棒等繁芜动作,授予木偶艺术生命,令人叹为不雅观止。

木偶戏班农忙务农,农闲务艺。
赖家麒常外出宁化各州里,周边建宁、明溪、清流、石城等县演出,每年在外演出160多天,演出剧目200多个。
他的戏以文武戏为主,富有浓厚的水茜地域特色。
他还会低廉甜头木偶偶头,配置衣饰、穿线,制作道具。

近年来,宁化提线木偶戏逐渐走向衰落,艺人纷纭转业。
为传承保护好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9月,水茜中央学校将木偶戏引进校园,成立木偶戏社团。
赖家麒被学校聘请为木偶戏社团辅导老师,定期进校辅导师生排练木偶戏。

赖家麒辅导学生练习木偶戏

赖家麒在木偶戏情节上融入许多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借助幕下操作演员的说唱与当代广播音响的结合,充分表现鲜活的木偶角色,呈献给不雅观众一场场新的视听盛宴。

“校园木偶戏更要在题材、舞台形式、木偶造型、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融入当代题材,排演适宜学生不雅观看的儿童剧。
”赖家麒表示,木偶戏要与时俱进,适应当代人的审美代价和取向,让传统剧种重焕新活力。
(赖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