踊跃捐献。1951年,青海互助县拉东村落是土族的一个村落。抗美援朝期间,那里的村落民为相应青海全省捐献三架飞机的操持,积极展开捐献活动。拍照 茹遂初/公民画报(组图来源:公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写信问候毛主席。1951年,陕西延安北郊杨家岭(毛主席曾在此办公)的农人们,在春节前夕写信问候毛主席,他们还拿出自己生产的花生、瓜籽要送给毛主席。拍照 茹遂初/公民画报
赶制献给毛泽东的吉普车。新中国成立后制造的第一辆汽车是天津汽车制配厂(本日津机器厂)于1951年试制的吉普车。1951年9月14日第一辆吉普车试制完成,9月19日完成第二辆。9月25日两辆吉普车作为国庆礼物开拔北京,个中一辆献给毛泽东主席,一辆献给朱德总司令。拍照 敖恩洪/公民画报
公示职工个人生产成绩。建国初,“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曾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规复和发展。1951年,天津恒源纺织厂实施“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的方针,使这个工厂由过去又老又破的状态走上发展的道路。在生产竞赛中,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各种发明创造不断呈现。这是工人们在关注她们每天的生产古迹。拍照 蔡尚雄/公民画报
各地劳动模范来到都城。1952年,很多劳动模范被中心公民政府约请到北京,参加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庆典。这是河北省农业生产劳动模范到达北京,当时华北行政委员会的代表在车站欢迎了他们。拍照 郑光华/公民画报
贴年画,迎新年。1952年春节,贴“新年画”成为全国公民推崇的一件事儿。北京郊区六郎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刘金荣家在春节前就贴上了新年画,使得家里提前感想熏染到节日的喜庆。拍照 丁一/公民画报
露天讽刺剧演出。河北胜芳是天津以西90里与冀中接壤的一个屯子市镇,那里盛产苇、鱼、稻米、螃蟹和藕粉。1952年,胜芳在公民政府领导下,村落民们分得了地皮,规复并发展了生产,生活得以改进。同时,胜芳镇公民的文化生活随着他们经济生活的改进而有所提高。当地群众常常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组织了不少业余剧团和秧歌队到各地巡回演出。拍照 张吉年/公民画报
公开农业互助社账目。1952年,河北省饶阳县五公村落耿长锁地皮互助组在耿长锁带领下,艰巨创业,推广新技能,发展农业生产,走上了农业生产互助社的道路。由耿长锁领导的生产互助社,坚持民主领导,每年定期举行三次全体社员大会,每月举行一次家庭代表会,决定生产操持、事情操持和结清理计帐目。拍照 丁一/公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