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1、讲解员:“不要看了!
听我讲解!
”
讲解员带着小朋友们,经由幻影成像设备前,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不雅观看这里正在播放的幻影成像。虽然讲解员还在连续讲解文物,但是已经没有几个小朋友乐意听了!
看到这样的情景,讲解员和老师都很生气,让小朋友不要再看,连续负责地听讲解。绝大多数小朋友都很听话,但是有几个男孩还在不雅观看,立马遭到老师的训斥。
在我看来,小朋友没有错。这里的幻影成像设备便是让大家不雅观看的!
它不仅直不雅观生动,而且科技感十足,当然会吸引小朋友的把稳力,比讲解员呆板的讲解更有趣,也更随意马虎让小朋友得到知识。因此,不妨耐心等待,让小朋友看完。
2、讲解员:“半坡人吃过煮熟的食品吗?”
走到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前方,讲解员向小朋友详细先容了这里陈设的一件陶甑,底部有很多小孔,类似本日的箅子。蒸汽通过小孔进入陶甑,里面的食品就被蒸熟了!
当讲解员先容完这件陶甑的浸染和意义之后,她向小朋友讯问道:“半坡人吃过蒸熟的食品吗?”听到这个问题,小朋友们都愣住了!
他们吃过呢?还是没有吃过呢?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故意义。讲解员花费很长的韶光,先容陶甑蒸食品的功能,从小朋友们的反应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有听明白!
如果没有搞清楚陶甑的浸染,就算知道半坡人吃过蒸熟的食品,有什么意义呢?
3、讲解员:“半坡人生活的环境好吗?”小朋友:“不好!
”
离开第一展室,穿过中间廊道,这里复原了半坡人生活的场景。远处,山峰连绵起伏,河流蜿蜒弯曲;近处,树木森林茂密,有人在田间劳作,有人在追赶猎物。
准备先容这个场景的时候,讲解员先向小朋友们提问:“半坡人生活的环境好吗?”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好!
”“没有灯!
”“没有汽车!
”“没有高楼大厦!
”
在我看来,该当等到先容完幽美的环境后,再提出这个问题。讲解员想让小朋友们回答:“环境好!
”但是,小朋友不像成人,神往着田园生活。他们喜好繁盛热闹繁荣的城市,当然以为半坡人生活的环境不好!
4、讲解员:“半坡人的装饰品好看吗?”小朋友:“不好看!
”
走进第二展室,劈面的展柜里,摆放着半坡遗址出土的骨笄、陶环、牙饰、蚌饰等。它们都是半坡人日常生活中利用的装饰品,可以固定头发,可以戴在身上。
依次先容完这里展出的装饰品后,讲解员向小朋友们提问:“半坡人的装饰品好看吗?”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好看!
”“没有我们的皮筋和发卡好看!
”
在我看来,讲解员该当从实际出发,不应该画一个圈子,让小朋友往里面跳。跟现在精美的装饰品比较,这里的骨头和蚌壳确实不好看,不必非要让小朋友说它们好看。但是,可以见告小朋友,这是当时最好看的装饰品了!
5、讲解员:“上学之前,你们不会写字吧?”小朋友:“会!
”
走到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前方,讲解员准备向小朋友先容彩陶上面的图案,包括人面鱼纹、动物纹和几何纹等。这些纹饰由简到繁,发展的规律很明显。
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些纹饰的主要意义,讲解员问道:“上学之前,你们不会写字吧?”小朋友犹豫了一下,然后一些人回答道:“我上学之前,就会写好多字!
”
在我看来,讲解员便是想说:过去,器物上没有纹饰;现在,器物上有纹饰了。解释人类文明进步了!
但是,由于没说清楚,把小朋友带偏,转移话题,影响效果。因此,举例子的时候,一定要自作掩饰。
6、讲解员:“你们认识哪一个符号?”小朋友:“问号!
”
展厅的结尾处,通过一张图片,展示半坡遗址创造的神秘符号。这些原来描述于陶器表面的符号,被整洁地排列在图片之上,中间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走到这张图片前方,讲解员手指着图片,向小朋友们提问道:“你们认识哪一个符号呢?”小朋友们经由不雅观察后,指着中间激动地说道:“这是问号!
”
在我看来,讲解员跟小朋友互动之前,该当说清楚这个游戏规则。最最少,有一个大略的开场白,指着中间的问号,再向小朋友提问:“半坡遗址非常的神秘,给我们留下很多问号。你认识周围的符号吗?”
我常常带领小朋友们,参不雅观陕西各大博物馆,给他们讲解各种各样的文物。但是,我从来没有跟随小朋友,听过其他人的讲解。因此,第一次体验,感触非常深。三步一尴尬,五步一打脸!
在博物馆讲解的工具之中,小朋友是最难把握的群体。他们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没有套路,童言无忌。因此,给小朋友讲解要比给成年人讲解难多了!
给小朋友讲解是良心活。你讲得不好,他们也无所谓,谁会质疑老师呢?但是,如果你讲得好,他们受到影响,就会对文物与博物馆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