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公民兴建龙河口水库(来源:资料图片)

中梅河街道总格局是南北主大街,约1500米;东西次大街加东湾草市,约2500米;十字街之外还有永成、永安和河北等几条小街。
十字街建筑四道闸门,全用水磨砖砌就,严丝合缝;门框是从江南太平县购来的青石,宽窄厚薄,像木板一样规整,平滑坚固;对开的闸门,铁皮铜钉,钢板穿条,布局坚牢,古朴凝重。
个中主大街上的临河北闸门和迎水南闸门最为壮不雅观。
北闸门上方书写“智水仁山”四字,字体粗重;南闸门上方书有“溯石枕流”四字,笔势雄浑。
东闸两门头上前书“迎旭”,后书“曙光”,西闸门头上写了“德渊”二字,字体清秀典雅,令民气旷神怡。
傍晚暮鼓一敲,四门关闭,固若铁桶,无法进入。
居民都是青砖小瓦,屋舍整洁。
街道铺的是鹅卵石,青石条嵌在当中,专供独轮车行驶,以是留下了很深的沟槽印记,记录着古镇的沧桑。

安徽舒城湖底龙宫中梅河 往日繁华无存 第二县治不能忘记 汽车知识

桃溪老街(拍照:张恣宽)

中梅河上通湖广,下达镇江,最繁华的期间是抗日战役爆发,舒城县政府以及大小机关迁到这里之后,人口猛增到一万多,街道占地五平方华里。
当时国共互助,县长陶若存经由上海留日学生救亡事情团团长李竹平的事情,成了民主人士,担当了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对组织活动很有帮助。
县委先后布告鲍有荪、徐平、严佑民等在这里借国共互助的东风,组织了工抗、青抗、妇抗、商抗等民众组织,抗日气氛热烈,抗日事情搞得红红火火。
特殊是1939年,徐建楼任县委布告初期,在梅山上召开了一次各区委布告会议,研究支配当前事情。
那次会议对全县抗战事情起了很好的辅导浸染。
当时胡泽润主理的《舒城战报》的报社设在中梅河对面的梅山上,对这次会议作了及时宣布,影响很大。

1939年,县委布告鲍有荪(来源:《文化舒城》)

那时的中梅河,河下舟船排筏,卸货上货,载物渡人,昼夜繁忙;街上商家密布,商贾云集,叫买叫卖,计货兑账,付钱找钱,送贾迎客,一片凌乱,一片昌盛。
街上大小商铺近千户,家家悬挂着金字招牌,闽广台糖、红白蜡烛、扬州丝绸、药材大枣、生漆桐油、板栗老姜、毛坦厂雨伞、景德镇陶瓷,或销或购,各有财路。
最著名的是钟、陆、聂三家,钟家财大气粗,常做善事;陆家联保主任、商会会长、财政局长系于一身;聂家大船载货,声势显赫。

三河古南街(拍照:束文杰)

中梅河中街有一座城隍庙,飞檐斗拱,肃穆森严。
门头上画一大算盘,写着“不由人算”四字。
正殿装有琉璃佛龛,佛龛内坐着龙袍玉带的城隍菩萨。
这个菩萨是檀喷鼻香木的,两眼和四肢都能活动,搀着它还能走路。
两个判官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站在城隍两边,手捧朝笏牌子,牌子上写着“善恶分明”四字,警告众人不要作歹。
大殿匾额“理阴赞阳”四字由当时的晓天巡检杨阁成所书,配有对联:

雪助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

云随雨势,黒满天地不多时。

回廊的横额是:你也来了!

庐州府城隍庙(拍照:束文杰)

让不雅观看者不寒而栗,心底里暗暗起誓再也不敢干坏事了。

中梅河南门外有座万年台,额上大书:“查仁孝堂”四字。
系乾隆期间始建,民国初年重修。
台前雌雄石狮对视,四角飞翘,每角挂一铜钟,台顶绘有百鸟朝凤图案,维妙维肖。
旁边门上写有“出将”“入相”字样。
台的前面呈凸形,台的中心屏风上书写着:“一片升平雅颂声”几个字。
这里常年演戏,有有名遐迩的大戏班登台献艺,但多数都是草台班在此演出。
演出最多的是《打渔杀家》《皮氏女三告》《苏三起解》《小辞店》《先生长西席讨学俸》等等剧目,吸引着周边百姓,昼夜不雅观看。
最难忘的是徐建楼组织青抗队员编演的《放下你的鞭子》,场场爆满。
台下不雅观看的人议论激愤,很多青年看了这个戏之后,纷纭跑到新四军四支队,报名参军打鬼子。

三河万年台(拍照:束文杰)

距万年台不远的西街,一排二十多间楼房,开着中梅河最大的当铺,当铺门前是广场。
这个广场比万年台的广场更大,1945年庆祝抗日胜利的集会就在这里举行。
会后玩大灯,个中一对绸狮子,攀登七层方桌外加一把椅子,动作纯熟精美,不亚于玩把戏的水平。

城关西门老当铺(来源:《舒城县邮电志》)

街西还有个小花园,是吴姓建筑的。
四周竹篱围挡,里面假山水榭、盆景花卉、池鱼笼鸟、盎然成趣。
园前有茶楼酒肆,书有“室雅无须大,花喷鼻香不在多”的楹联,很有风味。

中梅河(来源:《十万分之一民国图》)

再便是梅河学校,学校设在“培中烟厂”内的一座“老虎楼”里,除了校长老师的办公室,还有大礼堂,能容纳全校20个班级的师生在里面开会,真可谓规模伟大。

茅草屋、泥巴墙(来源:网友“执着”)

北闸门外有座木板桥,直达五老山。
水小时供人往来,水大时桥毁路断,只能靠舟楫渡人。

万佛湖(拍照:李晓波)

1958年,舒城县带领全县公民,劈山引水,兴利除害,兴建了龙河口水库,中梅河当在水库中央,居民只得移到下贱的丁家井,重修街道,并且更名万佛湖镇,原址沉没水底,犹如龙宫。
昔日的繁华只在老人们的梦中偶尔浮现了。

编者注:由于本号尚未探求到民国期间中梅河照片资料,故文中以附近市镇类似建筑、街道照片配图。
如有读者手中有干系资料,欢迎向我们供应!

作者先容

撰稿人许昭堂,号苍山居士,笔名舒盲,男,61岁,舒城人。

许昭堂,男,1957年生,毕业于安徽医学院。
曾从事西席、外科年夜夫和卫生存生行政管理等事情,正处级。
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央研究员,安徽《旅游﹒生活》杂志副主编,李鸿章研究会常务理事,《合肥通史》编纂办公室副主任,合肥财经学院客座教授。
庐阳智库·文化旅游专家组成员、蜀山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专家辅导组成员。
长期致力于合肥地方历史文化资料网络,曾揭橥《巢肥运河的形成与历史演化蠡测》《培植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历史文化根本与思考》《巢文化是合肥本土文化之根》《中国“家与国”起源地探析》等数十篇研究论文。
出版发行《优生优育》、《巢湖史话》、《合肥城图志》《影像李鸿章》,《李鸿章画传》,与许高彬合著《走近李鸿章》等著作。
《2012城市发展—安徽》等多部著作任命了本人干系文章。
巢肥水道的研究不雅观点被写进《合肥通史》,并被央视采访拍摄。
全国顶尖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以《读许昭堂师长西席巢湖史话》为题,为《巢湖史话》一书作序,给予很高的评价。
《影像李鸿章》走出了国门,被美国国会、澳大利亚、哈佛大学燕京、加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收藏。

作者:许昭堂(作者授权揭橥)运营:束文杰编辑:束文杰制作:町甽融媒体事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