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门轴侧棱线不顺问题与制件造型、工艺设计、模具构造、细化方案、钳工调试等诸多成分有关,为提升门轴处风雅感,需办理翼子板单件的棱线不顺问题,现阐述翼子板门轴侧棱线不顺问题与制件造型及现场调试的关系,并制订整改对策。
翼子板门轴侧棱线不顺的缘故原由剖析
1
(a)棱线不顺易发部位
(b)局部状态
图1 翼子板门轴侧棱线不顺
翼子板门轴侧棱线不顺问题如图1椭圆处所示,棱线不顺影响整车的外不雅观质量,属于Audit评审中的A类毛病,目视R角不一致,搭接间隙错动,降落了消费者对外不雅观造型的满意度,须要修复。造成翼子板门轴侧棱线不顺的缘故原由紧张有2个:制件造型和现场调试。
01
制件造型
从制件构造对冲压成形影响的角度考虑,翼子板门轴侧安装法兰面段差构造、断面弧长、与前门分缝等方面的差异均会对该部位的棱线成形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 门轴侧安装法兰面段差构造影响
图2 安装法兰面段差与翻边间隙的关系
翻边间隙对棱线成形质量具有较大影响,翻边间隙不均时会涌现棱线不顺问题,图2所示为安装法兰面段差与翻边间隙的关系。从图2可以看出,当安装面不在一个面时,在车身X向存在段差,会使后序翻边刀块与下模存在较大间隙d,导致成形过程圆弧处积料,终极涌现段差对应部位圆角过大,别的部位圆角小的棱线不顺征象。
▲ 门轴侧断面长度的影响
图3 某车型门轴侧不同部位的断面
R角及弧长不一致时,视觉上会给消费者棱线不顺的觉得。图3所示为某车型门轴侧不同部位的断面构造,从图3可以看出,翼子板与门轴侧搭接部位的圆角R值虽然相等,但由于倒角的2个面角度不一致会造成此部位圆角的弧长不一致,涌现棱线不顺的问题。
▲ 与前门分缝的影响
图4 翼子板与前门分缝对翻边的影响
翼子板与前门的分缝位置影响翻边角度,易引起棱线不顺问题,图4所示为前门分缝对翻边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前门分缝线和车身Z轴夹角为β1,此部位侧翻斜楔的角度最大为β2,当β2>β1时,翼子板此部位正翻和侧翻无法实现交刀,即侧翻刀块与制件存在较大间隙,不能实现垂直翻边,起不到翻边浸染。
02
现场调试
受职员技能(人)、设备精度(机)、板料性能(料)、调试方法(法)、现场环境(环)等成分的影响,现场生产的冲压件与CAE剖析结果会涌现差异,尤其是研合质量和翻边间隙的影响较大。
翼子板门轴侧棱线不顺问题的办理方案
2
为办理翼子板门轴侧棱线不顺问题,提高制件合格率,以下从数模设计、工艺设计、现场调试等方面展开谈论。
01
数模设计阶段
图5 翼子板门轴侧无段差构造
针对翼子板门轴侧安装面在X向存在段差而导致棱线不顺的问题,对翼子板门轴侧数模进行SE剖析后创造,取消安装面台阶造型,棱线不顺问题得到办理,图5所示为翼子板门轴侧无段差构造。建议在车身构造设计时,翼子板门轴侧安装面在Y向为一个面,且此面在车身Y向存在3°旁边夹角,肃清翼子板门轴侧安装面在车身X向存在的段差而造成圆弧处整形积料诱发棱线不顺的问题。
图6 车身Y向存在拔模面的翼子板门轴侧断面构造
针对断面弧长差异导致的棱线不顺问题,对翼子板门轴侧数模进行SE剖析后创造,在翼子板门轴侧增加与车身Y向3°旁边的拔模面后,棱线不顺问题得到办理,图6所示为在车身Y向存在拔模面的翼子板门轴侧断面构造。在车身设计时,翼子板与门侧搭接处a-b段增加平面,平面与车身Y向有3°拔模角度,肃清翼子板门轴侧目视圆角不一致而造成圆弧处整形积料诱发棱线不顺的问题。
图7 翼子板门轴处的分缝角度
针对翼子板与前门分缝不合理导致的棱线不顺问题,对翼子板门轴侧数模进行SE剖析后创造,将翼子板A柱部位和前门分缝线与车身Z轴夹角掌握在10°以内,棱线不顺问题得到办理,图7所示为翼子板门轴处的分缝角度。车身设计时,在翼子板A柱部位和前门分缝线与车身Z轴夹角掌握在10°以内,以实现A柱部位侧翻边为垂直翻边,担保机盖侧翻由一个斜楔完成。
02
工艺设计阶段
(a)落料
(b)拉深
(c)修边+侧修边+冲孔
(d)翻边+侧翻边+整形+侧整形
(e)翻边+侧翻边+侧整形+冲孔+侧冲孔
图8 某车型翼子板成形工序
翼子板成形一样平常采取1模2件、旁边对称式设计,一样平常由5副模具组合完成生产。图8所示为某车型翼子板的工序:①落料;②拉深;③修边+侧修边+冲孔;④翻边+侧翻边+整形+侧整形;⑤翻边+侧翻边+侧整形+冲孔+侧冲孔。
(a)优选方案
(b)补充方案
图9 门轴侧交刀示意图
图9所示为翼子板门轴侧交刀示意图,翼子板门轴侧翻边成形时,工艺设计优选翼子板A柱分缝切线与车身Z向夹角小于10°方案,优先选择垂直正翻边、垂直侧翻边方案,如图9(a)所示,制件造型及侧翻方向无法知足哀求时采取补充方案,如图9(b)所示,履历证采取以上方案可办理与前门分缝造成的棱线不顺问题。
03
现场调试
图10 研合方案
为了使翼子板门轴侧棱线光顺,须担保门轴侧研合质量和翻边间隙知足标准哀求。图10所示为研合方案,为了担保研合面质量和研合效果,压料面宽度担保在40mm旁边,靠近棱线25~30mm处研合率>95%,剩余10mm做研合过渡着虚色。翻边间隙设置为80%(tt为料厚),同时钳工须担保上模整形刀块装置精度及粗糙度、凸模盖板以及滑车的装置精度。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分享,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你想学设计,找不到学习的方法?想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如果你想学的话你可以加作者获取视频资料软件学习。因很多粉丝想跟作者互换 特此申请了个模具互换微信群 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互换 有想一起互换的朋友可以私信作者,群里也供应免费的视频资料 UG软件等各种统统免费资料关注小编之后私信回答: UG可以领取学习资料,祝大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