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象棋活动在民间发达发展的情形不仅在当时文人撰写的小说中有明显的反响,而且在当时民间盛行的民歌、山歌、杂曲、小调中可以得到证明。

明末精彩的普通文学家冯梦龙,壮年时常常出入于歌楼酒馆。
由于他有机会较为广泛地打仗市民阶层,对民间和市民的生活非常熟习。

诗词歌诀明清时期的古代象棋平易近歌 休闲娱乐

他采集当时盛行于歌楼妓院和市坊闾巷之间的时调小曲,编成《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子。
个中就有反响当时民间象棋活动的时调小曲。

例如:《挂枝儿·咏部八卷》有一首题为《象棋》的情曲:

“闷来时,取过象棋来下。
要你做士与象,得力当家。
小卒儿向前行,休说转头话。
须学车行直,莫似马行斜。
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思情也,我就炮儿般一会子打。

曲调“挂枝儿”初时盛行于我国北方,后传至南方,末了“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分老幼良贱,大家习之,大家喜听之”。
它在16世纪末风行一时,传唱极盛。
此处所引《象棋》小曲,其详细创作年代虽已不可考,但可肯定地说,它是明万历后所盛行的一首民间歌曲。

曲词用天真的即兴比喻,女主人公对付丈夫的苦心规劝,以及那绝不容许丈夫喜新厌旧的语辞,所反响的完备是市民妇女阶层的思想,具有明显的时期和社会特色。

情歌是明代时调小曲所表现的紧张内容。
情歌的作者大都长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富有特色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双关等表现手腕,把情爱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生动地描述出来。

由于明万历年间市民象棋特殊兴盛,常被时调小曲的创作者们信手采集,谱成歌曲广为传唱,因此以象棋作喻体的情歌,颇为常见。

冯梦龙所辑集的民歌集《山歌》卷六《杂歌四句》中也有咏《棋》两首:

“收了象棋着围棋,姐道我郎呀,你着着双关教我[冉阝]亨移,零了中间吃郎打子辘轳结,结来结去去世还渠。

“收了围棋下象棋,石炮当头须防两肋车,我只道你双马饮泉叉起个羊角士,罗道你一卒钻心教我难动移。

以上二首咏棋的情曲,冯梦龙也收入他编辑的《黄山谜》中,曲词除个别稍不同外基本相同。

曲词中一些象棋术语均系双关语。
当头炮、两肋车、双马饮泉都是隐喻对方为了求爱向我方发起的主动进攻,而叉起羊角士则暗指我方的拒爱,一卒钻心是指我方筑起的拒爱防御体系被对方奥妙攻破,对方终于牢牢地霸占了自己的心。

这即是是通过这首象棋情曲模糊约约地见告对方:你的求爱已经成功。
全曲利用双关性的象棋术语在男女双方之间传情达意,颇为有趣。
如果不是男女双方均善象棋,理解象棋布局和残局杀法的术语的意义,绝创作不出这种歌曲。
设想象棋不是在当时民间盛行,这类歌曲也决不会广为传唱,同时为一样平常市民所理解。

以上咏棋曲,充分反响江南吴语地区象棋在民间盛行的事实。

《山歌》卷七《私情杂体》中又有《象棋》情歌一首,歌词是:

“结识私情像象棋,棋逢敌手费心机。
渠有当头石炮,我有士象支持;渠用卒儿掤进,我个马会邪(斜)移。
姐道郎呀,你摊出子将军头要捉我做个塞杀将,小阿奴奴也有个踏车形势两逼车。

这首山歌用下象棋比喻男女结识,各存心计,男方使出绝招,女方沉着自若,妙手解围。

清朝乾隆、嘉庆期间,无论南方或北方,象棋之风均很盛,一些民间文人以象棋为题材,编成民间小曲,广为传唱。

例如:山东历城的华广生,在他所编的《白雪遗音》(刻于清道光八年)卷二中,有一首《马头调·下象棋》:

“打扫打扫堂前地,抹了抹桌子,排下了象棋。
下棋的人个个都是有缘的,输了棋,千万莫要伤和气。
你有炮来我有的是车,连环马,看你老将往哪里去?那时节,莫怪俺们无情意。

这首民间小曲,所咏的彷佛是民间棋馆,四方的人都可来此下象棋,这无疑是当时一些象棋迷的好去处。

(来自“象棋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