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大山的深处,住着一条长尾龙,它喜好在狂风暴雨的夜晚从山里冲出来,如果人们离得太近,就会被它吃掉……” 这是科普童书《大山里的长尾龙》的第一句话。

如此有童心的语句,出自于一名整天在山沟沟里打转的地质调查事情者。
530全国科技事情者日前夕,封面新闻专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央教授级高等工程师铁永波,聊聊他在四川“修地球”的故事。

我在四川修地球|530致敬科技工作者 汽车知识

铁永波(左二)在事情

永久奔赴在路上的地质事情者

跟“地皮”打交道的人,常被称为“修地球”的人。

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六大根本学科之一,四川的山川大河中,保存着地质变迁的记录,被称为“地球科学的王国”。
地质科技事情者们,便是用脚步丈量着四川的每一座高山和每一条川流。

“远看像是要饭的,近看像是逃难的,仔细一看是干地质的。
”这句“行业黑话”,乍一看是地质事情者们的自嘲,却也反响了地质科技事情者不畏困难,“不是在现场,便是在奔赴现场”的科学家精神。

铁永波2009年加入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央,开始了他踏遍四川的地质调查事情。
每年的5月-10月,是四川的汛期,因此每当这个时候只要山区涌现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磨难,特殊是有暴雨预警时,都须要赶到现场辅导地方开展地质磨难风险研判与应对事情,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仅这天常的地质调查,作为自然资源部汛期地质磨难防御驻川专家组组长,每当发生重大地质磨难时,地质事情者总是会第一韶光赶往现场。
于是,参加事情15年来,泸定、芦山地震,铁永波去了;乃至2023年的青海积石山地震,2024年年初的镇雄山体滑坡等,他都在第一韶光赶往了现场。

铁永波参与了多起突发重大地质磨难防御并多次得到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昭通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表彰与认可。

当然,也有一些群众不理解他们的事情,在地质调查界还有一句“行业黑话”:“农业有三害,狗熊野猪地质队。
”看似是老百姓对付地质事情者的不理解,把他们当作“三害”,但地质事情者的调查结果才能让他们成功躲避自然磨难,因此铁永波近年来格外重视科普事情,每年都会进行科普和宣扬,提升普通大众的地质磨难防治知识水平。

调查队在进行调查事情的路上

永久年轻永久热泪盈眶的文学爱好者

在铁永波的办公室里,有一座小小的模型,是大略的两间中国西部随处可见的夯土造型房屋。
这既是地质事情者调查时常常碰着的房屋,须要他们帮助老百姓守护的房屋,也是铁永波的乡愁。

“我从小便是生活在这样的房屋里的。
”铁永波成为地质调查的专家属于误打误撞。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他,在读书的年纪,主流的发展路径是去“上中专和中师,毕业后能当一名有铁饭碗的银行职员或基层西席”。

但铁永波爱看小说,白天看、晚上看,乃至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还要偷看,家里给的粮票也时常被他换成了小说看。
一来二去,没考上空想的中专,只能去读高中。
“我常常在想,也可能便是因此因祸得福。

铁永波办公室里的模型

直到现在,铁永波也是个“文艺青年”,仍旧爱看小说。
每届“茅盾奖”的获奖作品,他本本不落,家里的书柜中都摆满了书。

凭借着从小积累的笔墨功底,铁永波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特殊是当文学创作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之后,《大山里的长尾龙》这套科普作品便应运而生,还得到了“湖北省精良科普图书”、“天府科技云科普创作百佳作品”等名誉。

铁永波出版的书本

“当时灵感便是,在山区的老百姓将泥石流称作‘走龙’,于是我就将泥石流的成因、发展等,通过拟人化的口吻写了出来。
”铁永波说。

在他的影响之下,儿子“小铁”也很喜好写作,目前小学六年级的“小铁”还以就读班级为灵感,创作了一部2万字的短篇小说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同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用度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