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李凤双、王文华、闫起磊
地当河朔称雄镇,虎踞龙盘燕赵间。
河北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扼太行山东麓大道要冲,历史上是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有“燕南古郡、京师樊篱”之称。
沧桑往事与千古之美可寻可看,历史文化与当代生活相映相融。
从古建到古城,由文物到文化,正定秉持精确的古城保护理念,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代价,推动古城风貌规复提升、文旅深度领悟,赋能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文脉传承创新之路。
厚重:以人为本传文脉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正定古城南城门前,百余名鼓手排兵列阵,英姿飒爽——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山战鼓”震荡开场。
不雅观罢战鼓,拾级而上,登临城楼远眺:古街古楼、古寺古塔,古色古韵尽收眼底;商厦民居、绿地公园,古城中轴线、天涯线、轮廓线一览无余。
图为河北正定古城。新华社 朱旭东 摄
移步隆兴寺,千年古槐掩映之下,古建筑群环抱之间,《千手不雅观音》沉浸式舞蹈频频返场,为游客带来文化盛宴。
“隆兴寺景区是正定古城的骄傲。”讲解员李明自满地先容,看建筑,这里有规模伟大的宋代建筑群;看雕塑,这里有被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倒坐不雅观音;看书法,这里有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龙藏寺碑;看佛像艺术,这里有我国现存古代最高大、最古老的立式铜铸佛像……
守护文化宝贝,留住历史根脉。正定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38处,九朝不断代,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现有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00余件馆藏文物,文物数量与密集程度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十分少见。
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道在正定事情期间,为保护宝贵的历史文物资源,正定履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方法,建立起利在长远的文物保护机制。而后,正定一任接着一任干,让文物有肃静,匆匆文脉得传承。
“尊重历史遗产、器重文物代价、不断古城文脉,已成为正定人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敏说。
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形的报告上,习近平总布告作出主要指挥:“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事情。要连续做好这项事情,秉持精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代价。”
牢记嘱托,在前期古城保护事情根本上,正定按照“尊重历史、保持完全、延续文脉、凸显特色”的原则,启动履行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等24项古城风貌规复提升工程。2019年底,工程全部落成,古城整体格局得以彰显。
让千古之美可寻可看,也让历史与当代相映相融。正定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一体推进,既改进人居环境,又保护历史文化秘闻。
文物与人附近,人与古建相亲,当代与古城相融。
在古城开元寺考古遗址,透过玻璃罩,市民游客可直不雅观自唐朝开始遗留下来的古井、古城墙、古街巷等七个历史期间叠加的文化地层遗迹,身临其境,一眼千年,触摸城市根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或溜达闲谈于城墙之上,或歌舞游戏于阳和楼下,或端详沉思于古寺古塔旁,或欢聚在旺泉古街市井烟火里。古城古迹已然深深嵌入百姓生活。
游客在正定古城南城门欣赏花灯。新华社 牟宇 摄
“传承历史文脉与改进居民生活结合起来,既能让外来游客领略一城繁华,也能让本地居民安享幸福。正定古城保护将坚持以人为本的代价取向,培植人城领悟宜居城市。”正定县副县长、县文旅局党组布告王素刚说。
古雅:熔古铸今兴文旅
“遥瞻恒岳青霞绕,静对滹沱白练长。”古城南北中轴线上,原址复建的“镇府之巨不雅观”阳和楼巍然矗立,一声声高亢的河北梆子唱腔,穿越历史,回荡古老街巷。
“在元曲的故乡演出,特殊故意义。”梅花奖得到者、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蕙蘅颇为激动,“我非常乐意把戏曲宝藏分享给我的学生和戏迷票友们,把正定戏曲文脉传承下去。”
作为元曲艺术发祥地和繁盛之城,正定在中国文化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生平大部分韶光在正定生活创作。相传,白朴的许多作品都在阳和楼上“首映”。
为传承创新这一文脉,正定整合文化资源建成元曲博物馆,着重展现正定与元曲的渊源以及元曲文化魅力。“彭蕙蘅戏曲艺术传承事情室”也落户元曲博物馆,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彭蕙蘅也时常到阳和楼上演出经典剧目。
游客在正定荣国府景区不雅观看实景演出。梁子栋 摄
在正定“文旅名片”荣国府景区里,曲乐悠扬、游人如织。当年,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在这里拍摄期间,这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就火了。
20世纪80年代,正定富有前瞻性地确定了“文化兴县”“旅游兴县”发展计策。打造“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力谋划文旅领悟的范例案例。
得益于文化赋能,“清闲正定”文旅品牌愈加响亮。2023年,整年游客量超过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14.5亿元;2024年上半年,游客量超过33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0%。
“在正定,老百姓已经把古城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有肃静地复活、有代价地存在。”担当正定博物馆名誉馆长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如此评价。
如今,行走在正定,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可感可知,古城古韵越来越浓。
图为正定古城阳和楼及周边夜景。陈其保 摄
活力:开放原谅谱新篇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洋半子”伊利亚,15年前与妻子蒋云霄相遇相恋,并把家安在了正定。
“正定这几年景长虽快,但城市仍保持古风古韵的建筑风格,浓厚的历史尽现面前。”伊利亚用流利的中文说,“我喜好去公园溜达,和大爷们谈天,可以学到很多中国文化。”
2024年春节,在阳和楼上,正定居民代表与美国马斯卡廷市市民代表远程视频连线,畅叙友情,一同通过视频直播不雅观看民俗展演,感想熏染浓浓的中国年味。两个月后,马斯卡廷中学师生研学团来到正定,实地感想熏染名胜古迹。
自2013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两地已有50多批次互访互换,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4月20日,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学生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学生在河北正定的“中美友情传承青年林”共同植树。新华社 张粲 摄
原谅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正定历史底色。春秋期间,鲜虞国在此定都;战国时,中山国在此置东垣邑;秦时,在此置东垣县……千百年来,多民族在此互换领悟,文脉在炊烟里绵延成长。
本日,人们溜达正定古城,文庙、城隍庙、佛教寺院、天主教堂、清真寺等交融错落,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相得益彰。
《正定县志》记载,自唐至明代前期,正定丝织技能发达,产量和质量均较高,成为丝绸之路的货品集散地之一,“孔雀罗、瓜籽罗曾为贡品”。
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于坪兰先容,开元寺唐代石柱上,刻有唐代时粟特人从中亚到正定做生意的记载。北宋时,正定是茶马通商、丝马互商场散地。元代时,商贾云集,阳和楼一带是繁华商业区,他乡客商纷至沓来,马可·波罗曾夸赞此地是一座“贵城”。
人们在正定小商品夜市品尝美食。武志伟 摄
“打开围墙,八面来风”,改革开放之初,正定开河北“大包干”先河,推出“人才九条”广招天下英才,主动跨区域开展经济技能协作,把买卖做到全国。
开放,依然是新时期正定光鲜的城市气质。
自古“九省通衢”的正定,如今,国际机场、高铁站、地铁站、高速枢纽齐聚,高新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叠加组合,成为开放前沿、创业沃土。
一系列改革方法,彰显正定务实政风:900多项政务做事事变网上可办率达100%,不动发生意营业、过户等实施“一门办理、一章通用、一张表格、一次办理、一天出证”;开放机关单位大门供应卫生间和热水,全城大部分景点免票,4万多个停车位免费;古城之东,正定新区拔节成长,已聚拢数字经济干系企业1000多家……
从古而来、向新而生,克意改革,开放创新,正是古城正定自傲清闲、成长“蝶变”的“文化密码”。
正定,有一个值得自满的历史;正定,将有一个光辉残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