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初进丽江时,暮色深沉,站在一千六百年历史的大石桥上,踩着拱形桥厚厚的青石板,桥下的河水哗啦啦的流淌,大水车吱吱呀呀的转动,石桥的桥头,有一家卖布农铃的小店,听着一串一串的布农铃随着流水声,叮叮咚咚地作响,仿佛能看见千年马帮从山中慢慢走出来。站在拱桥上,放眼望去,灯火阑珊,朴素美好,流光从潮水中汩汩流过我的此刻。

  第二天早晨醒来,天还没亮,坐在窗前的摇椅上,心中是前所未有的平静。抬头望望天,那天空如同水墨画一般,渐渐地,那水墨好似被水晕染了,一层层荡开。还未回过神,太阳也探出了头。金色的光辉给远处的雪山披上了薄纱。温柔的光线由远及近,古城也在温柔的气息中慢慢的苏醒了。

丽江作文-描写丽江风景的作文 知识百科

  踏出客栈门,街上还未有人,我好像揭开了丽江的面纱——明清式样的瓦房顶,青中带灰的墙壁,陈旧的木匾立在房檐下,沉淀了历史,见证了慢时光。隐约听见了庙宇的敲钟声,“当”“当”“当”,紧接着,似有若无的木鱼声和诵经声遥遥传来,给予我心灵的洗涤。

  随步走进一家小小的茶吧,店里的慢谣声悠悠的响着,老板娘穿着一身素色的裙子,手随意的搭在身前的鼓上,随着慢摇声,轻轻地敲打着。见到来客也不招呼,只是像老朋友似的,点了下头。坐在店内,听着悠悠慢谣,心的节奏就慢了下来。一曲毕了,老板娘随手取了一个茶壶,从一个布袋里抓了把茶叶,不疾不徐地温壶、洗杯、投茶、洗茶,一倾一停之间流露出的美,仿若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人逐渐忘记外界的喧嚣。

  在这里,你会觉得时光慢的有理,因为这里的人们活的是一个过程。这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它让我遇见了一个悠闲的自己

  能不忆丽江?她,如来自高山竹楼的娇俏少女,回眸一笑,轻盈无声,言语洒落池塘里,韵味留在清风里。如清茗,香溢万里。这,就是丽江的模样吧。

  生活中,布衣叮咚。记忆里,魂牵丽江。

  篇二:夏日丽江

  当树上的名蝉声此起彼伏时,当柳絮轻薄地随风飘摇时,当一瓣瓣的樱花追逐着流水而去时,炎炎的夏日开始了。

  曾经的丽江,夏天是凉爽的。看着苍穹无边的蓝,让你的心驰骋在身体之外,那样的蓝会让你无比感动。走在古城里,时常可以看到游人望着蓝天眼角流露出的惊愕。的确,久居都市的人们看到丽江的美能不怦然心动吗?

  丽江是一个小城。曾几何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今却是在旅游名胜中的一匹黑马。曾经古城的宁静能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那迂回的护城河水,那隔五六米拱起的拱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只是现在,古城到处是琳琅目的商品,花花绿绿的,迷煞了我们的双眼.古城的真谛何在?日益商业化的"古城"亵渎了古城的美.那份静,那份美淹没在嘈杂的叫卖声中,我为古城拭泪.是什么抹杀了她的容颜,是什么吞噬了她的灵魂?

  丽江夏日的风像母亲的手,抚摩着我们.站在四方街,看着不断晃眼的闪光.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人还能看到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吗?我担心,我郁闷,更怕.丽江越出名,人们对她的伤害越大.我呼吁,还我古城一片宁静吧.

  夏日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变得狂躁.我们可爱的小城也会受温室效应的波及.那庄严肃穆的玉龙雪山一点点的化身为水,她要用她的生命给世人一个教训.游人呼出的气体残噬了她美丽的容颜,人们的膜拜毁了她.

  我们哭泣着送走昨天的丽江,我们哭泣着忍受着狂热.这年丽江的夏天,紫外线射伤了我的臂膊,也射伤了我们的心.

  篇三:丽江行

  “想要飞过那洱海苍山,飞上那玉龙雪山,飞到那天上人间……”每当这天籁般的歌声响起时,我眼前便呈现出葱绿的小草、遍地的野花、活泼可爱的小马,就会想起令我久久回味的丽江行。

  抵达丽江机场已是晚上8点,可兴致盎然的我们仍然决定夜游四方街。这里灯火通明,每家店里都围着一堆游客,商家与游客都轻声细语,笑意融融。我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挂件也想要,木画也不舍,怎么办?“别着急,慢慢挑。”爸爸笑着对我说。最终,艳丽的披肩、声音清脆的鱼骨铃铛、貂绒小刺猬,还有东巴文字图书……都一一被我收入囊中,直挑到我的双腿发软。

  第二天,我们来到茶马古道。抬头仰望,玉龙雪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神秘,雪水从山上缓缓流下来。不知名的小野花成片开放,闻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不时有小鸟喳喳地叫着,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正当我陶醉在这美景中时,导游笑眯眯地牵来了两匹马。我骑的马叫Baby,10岁,很帅气!一双尖尖的耳朵高高竖起,似乎能听见遥远的声音。棕色的马毛油光发亮,四条腿短而粗壮,个头只比我高一点儿。导游告诉我,这是云南特有的矮种马。

  刚骑上小马时,我战战兢兢,担心小马会腿脚发软,把我摔下来。导游见了笑着说:“别怕,一会儿你就会习惯,很有趣。”小马驮着我开始了“之”字形爬山。一开始,我双手紧紧抓住马鞍。突然,小马脚底一滑,“哦,我的天!”我大叫一声,赶紧闭上眼睛。听我一叫,小马似乎也吓了一跳,甩了甩头。渐渐地,我不再害怕了,还不时摸摸马毛,欣赏山下美丽的丽江古城。

  一小时后,我们来到大瀑布下。瀑布像银色的链条,飞流而下,溅起一道道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难忘啊,丽江!我将一切美好都打包带回了上海。

  

  篇四:丽江_450字

  从青藏高原那神秘的雪山上,带有神灵般的圣洁之水绵绵不断,川流不息地流过丽江。优美的古老小镇,以水为灵。那甘露从家门而过,长年不止。花鸟鱼虫,石阶石路,古屋老店。

  被群山环绕的平原之美在于绿,水靠天来,丽江之美八分为水,两分人文。

  丽江古镇,以水扫街的风俗让人感觉到独特,水过家门便是福,多少年留给子孙永久的遗产,不变的风情,优美的自然环境,那民间手工的工艺,吸引着所有生活在城市的人们。

  丽江小镇无处不显现古香古色的韵味,从住处到街市,从服饰到食品。水流之处生长出错综复杂而向外铺开的宅院,那水是玉龙雪山上八百年的神水,却经过小镇流向大海,多么伟大的构图。

  欧美人也在寻找生命的归宿。这是人间天堂,那“激沙沙”不但流进小镇的院内,也同样流进中华大地,奔流入海。

  我赞美丽江之美,它美在自我个性。人人都称赞丽江风韵十足,我却认为丽江除了美在古典人文,还美在雄伟神奇的“神峰玉龙”。

  我赞丽江之奇,灵秀无比的碧水虽不比九寨,但也具几分幻想色彩;玉龙雪山上,绿色的“翡翠”与白色的“水晶”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丽江,它只为长江一抹春色,沿江而下处处风光无限。

  

  篇五:梦在丽江,思绪流淌_800字

  走在青石板的老街上,回望已走过的地方,那片班驳的城墙,如今刻画着无名的沧桑。伸展开来的石板路上,路旁的建筑诠释着古色古香,水与桥构成一幅专属的风景画。

  曾几日在闭目时想象着亭台楼阁的美好,曾几日在梦中体会亭宇间建筑风格的潇洒,曾几日用手触碰图片试图了解古城经历风花雪月的悲凉。

  我就这样站在古城中,成为不起眼的路人,看着大水车的转动,感到昔日城市的繁华就这样被褪去。天空是粉蓝色的,阳光稀稀落落地洒在游人身上。水流畅而舒展,像是在追忆着似水的年华。我被催眠了,只依稀觉得空气中还飘荡着无限柔情和依依。曾经的梦境就这样真真切切地镶嵌在我的眼眶中,古城之梦在现实中兑现,成为我视线中的焦点。

  梦在丽江,没有混淆视听的路标,也没有任何事任何物改变其行走的方向。

  沿着水走,只觉得一股绿气伴着尖锐的香气幽怨地透过墙砖渗过来,仿佛能听到草与木生长发出吐舌头一样的声音。古老的丽江就这样把古朴的东巴文化与现代文明系在一起,无法割断。

  这里的夜像砚池中介于浓淡之间的水,模糊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战。外来者在尖锐的音乐声中放纵着早已疲惫的灵魂,溪水从那条街中间流过,带走许多细碎的心思。远处璀璨的灯火点缀着游人的梦。脑细胞在乐符的刺激下耸耸肩,音乐凌厉果断地割断了路人脑袋里那根被世俗催眠的弦。

  城市里总有两类人:一类是为生计奔波,塌实却有劳累地活着:另一类总是呆在华丽的场所,计较排场,假装洒脱,活得傲慢而孤独。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人始终不属于自己,他们都赖于生长在土地里的谷栗。总有一些人想朝四周的黑暗投去鄙夷的目光,但一不小心就被世俗埋葬。

  繁华包裹的城市与丽江古城的概念背道而驰。在这里,米人的风景撞近你的视线直至脑海,从未听过的狂欢曲撼动你的耳膜直至心灵。那些身不由己的语言与行为在这里肢解。人应该更简单一点,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活着。

  丽江这座另人向往的城市在古朴中展示着那分独美。并非华丽造就美丽。几束光几声响将世俗与朴素隔离开来,那曾有的欲望被打破,心就地洗礼。

  太阳越来越高,树影都敌不过他,任由它把整个天地照得不留一点余地。

  愿呆在黑暗角落的人会越来越少。

  

  篇六:夏日丽江_550字

  当树上的名蝉声此起彼伏时,当柳絮轻薄地随风飘摇时,当一瓣瓣的樱花追逐着流水而去时,炎炎的夏日开始了。

  曾经的丽江,夏天是凉爽的。看着苍穹无边的蓝,让你的心驰骋在身体之外,那样的蓝会让你无比感动。走在古城里,时常可以看到游人望着蓝天眼角流露出的惊愕。的确,久居都市的人们看到丽江的美能不怦然心动吗?

  丽江是一个小城。曾几何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今却是在旅游名胜中的一匹黑马。曾经古城的宁静能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那迂回的护城河水,那隔五六米拱起的拱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只是现在,古城到处是琳琅目的商品,花花绿绿的,迷煞了我们的双眼.古城的真谛何在?日益商业化的"古城"亵渎了古城的美.那份静,那份美淹没在嘈杂的叫卖声中,我为古城拭泪.是什么抹杀了她的容颜,是什么吞噬了她的灵魂?

  丽江夏日的风像母亲的手,抚摩着我们.站在四方街,看着不断晃眼的闪光.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人还能看到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吗?我担心,我郁闷,更怕.丽江越出名,人们对她的伤害越大.我呼吁,还我古城一片宁静吧.

  夏日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变得狂躁.我们可爱的小城也会受温室效应的波及.那庄严肃穆的玉龙雪山一点点的化身为水,她要用她的生命给世人一个教训.游人呼出的气体残噬了她美丽的容颜,人们的膜拜毁了她.

  我们哭泣着送走昨天的丽江,我们哭泣着忍受着狂热.这年丽江的夏天,紫外线射伤了我的臂膊,也射伤了我们的心.

  

  篇七:丽江的夜

  夜里的丽江最美,美在夜里的灯光,如同一串串闪光的宝石项链,又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更像一颗颗星星,笼罩着迷蒙的大地。

  当我们来到丽江的时候,夜幕已经垂了下来,小巷里透着特有的色彩,笼罩着一座座房子。那些灯光,连在一起,像一条青色的项链,还有一些灯光是若断若连的,飘荡在这片小巷里面。一些黄色的灯光,像花正在做着盛开的梦,还像黄澄澄的眼睛,在村里闪闪发光。远远望去,似一条黄色的河为迷路的人寻找方向。月亮的光也洒了下来,伴着奇特的灯光,织成了一张彩色的网,它躺在里面,做一个七彩的梦。

  屋顶上都挂着银白色的灯,当星星出现的时候,屋顶就更亮了,那灯像银白的鱼在天空中遨游。而屋顶交错的地方还燃着蓝色的灯光,弥漫在烟雾中,像一只只蓝色的眼睛。街道两旁,立着灯,白色的罩,黄色的灯光,合起来就像一支乐队站在路两旁迎接客人入住。各种不同的灯光交织成了一张美丽的图画。

  丽江的夜伴着沉沉的睡意,罩着整座古城,等待黎明的到来。

  篇八:丽江手鼓

  今天我们来到了丽江古城,它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名城。

  我们从南门进入大研古镇,首先看到的是十分别致的街道,地面全用石头铺成,街道两旁的房屋全是用木头建成的,名副其实的古镇。听那里的人说,《一米阳光》《茶**道》的拍摄现场就在这里。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看得我目不暇接。最吸引我的商品是民族味很浓的手工披肩和一些时尚的手工工艺品。让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一直萦绕在我耳边的手鼓音乐。无论你走到哪一条街都会传来那音乐配手鼓好听的旋律,会让你忍不住停下脚步,跟着那好听的旋律跳起来,也许人们就是为此踏着这节拍而来的。老板看见你在门口跳舞,就会用那特有的舞姿邀你进店一起打手鼓,一起舞蹈。

  如今,爸爸把车载音乐全换成丽江风,满载一车手鼓,敲响思念的节拍。

  篇九:丽江是我放不下的牵挂

  如果不曾离开,就不知道那里融化着我多少的思念与眷恋。

  ——致家乡·丽江

  每天晚上,我都做着同样的梦。梦里,有“近旭日而得大气”的木府;梦里,有“潭水清澈,明洁如玉”的黑龙潭;梦里,有“高耸巍峨,宁静圣洁”的玉龙雪山;梦里,有“万龙之盛”的万古楼,这无数次重复的梦境,是我深深牵挂的丽江城。

  忘不了的,是圣洁的雪山,是那个与雪山有关的美丽传说。

  相传,那里有一对爱神情侣,他们骑着红虎和白鹿,吹着口弦和竹笛,带领着无数飞禽走兽,在云和月中不停地呼唤着人世间悲苦多难的有情人。不相守,宁愿死。于是,一对对得不到肯定的情侣,相约的灵魂会相伴永远,共同守护着那个美丽的灵域净土——玉龙第三国。

  放不下的,是因“龙潭映月”出名的黑龙潭公园。

  一大股泉水从象山脚下的一棵古栗树下了汩汩而出,昼夜不歇,便汇成了清澈如玉的水潭。潭畔草木丰茂,水底游鱼如梭。

  象山上的一级级台阶记录的是人们意气风发的神态;珍珠泉底一枚枚闪亮的硬币承载的是人们无数的愿景;牡丹园里一丛丛娇艳的牡丹收藏的是人们幸福的笑脸。令人留恋的还有郭沫若先生留在得月楼上的笔迹“龙潭倒映十三峰,飞龙在天,潜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龙为神”。

  眷恋的,是古城的青石板路和潺潺的流水,是“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纳西庭院。

  记不得有多少次和同伴相约着奔向古城的小吃店,坐在古朴的阁楼里望着路上优雅闲适的行人;记不得有多少次徘徊于古城的手工艺品店,对精致的布衣和木雕爱不释手;记不得有多少次穿梭在古城的木屋小桥间,流连于清澄的泉水和复古的屋舍。总是想念那些日子,在温暖的午后,懒懒地穿过古城,看着古城口的大水车悠悠地戏水,然后走过那挂满了无数用东巴文字刻下美好祝愿的驼铃小道,用手轻轻敲打着所有的驼铃,许下一个个心愿。

  有时候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向往着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可离开之后,我却开始不可自拔地想念她。每当我激动的描绘着家乡的美景时,每当我在节假日无法回家时,每当我孤苦无助,只有通过手机才能听见妈妈的声音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酸酸的液体在流动。我想我是那么深刻地爱着这片质朴的土地,因为她给我的是任何地方都代替不了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我想,以后的夜里,我依旧会梦见他。梦见泸沽湖绝妙的湖光山色以及湖畔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梦见古城灯火通明的夜景及顺流而下的河灯;梦见玉峰寺争芬斗艳的万朵山茶和郁郁葱葱的古木。

  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丽江永远是我心底的牵挂。

  

  篇十:丽江印象_800字

  当脚趾的第一根神经接触到丽江土地时,MP3里还播放着林俊杰缠绵悱恻的《江南》我注意过,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文章大抵都逃不出江南的影子。从落难君王到风流才子,甚至包括秦淮妓女。曾有评论说中国文人厚重的文化根基便在江南的屋蓬、廊坊、流水、雾雨中,可见江南在中国文人思想中的高度。于是乎,近几年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了江南,江南烟雨文章也如雨后春笋。可是我们的丽江,一座2000多年的老城,被联合国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老成,被徐霞客冠以“宫室之丽,丽于皇城”的老城,却静静地坐镇西南边陲,不胜不响地蓄养年轮,如一位慧眼微闭的老者。我从未游过江南,但我游过丽江。我知道丽江的色彩艳而不妖,丽江的文化鲜而不淫,她厚重而艳冶,老道而鲜活,从某种程度上讲,她并不压于江南。也许是应了“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她隐于江南。她大隐。

  丽江的文化有很浓的少数民族风情。说穿了,丽江本身就是纳西族的天下。纳西文化很有特色,有些竟与汉文化背道而驰,这也许是也是早期不受汉人关注的原因。比如这里的女人以胖、黑为美,农田里的重活全靠家里的女人,而男人的任务却是享福。如果一个纳西男人不会吃喝赌,就相当于中国古代女子不会刺绣缝。我猜想,这大概是因这里多少还有点母系氏族的味道:女人当家。古城中有一对石狮子。导游让我们辨别雌雄。我根据男左女右的原则,蒙了一次,未想却对了。但真正原因却大相径庭:右边的狮子张开大嘴,说明是女的,因为只有女的才有发言权;而左边的那个闭着嘴,很明显没有发言权,只有男的了。听完导游的解释,许多游客都抿嘴而笑,这恐怕是最早的“野蛮女友”版本吧。

  纳西文化有自己的文字,但多半为象形文字,那刻在古城墙上的文字正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讲诉这座古城的历史,同时也耐心地等待有缘人去破解。我一直以为这座城是一本厚厚的书。它的页码随时间日日增加,我不可能读破。我只能于混沌中微微感触到那脉鲜活的血液,于朦胧中秘密窥见那既代表狂野又代表生命的火苗,与微醉中隐隐听到那嘹亮却不解其意的歌声,于自然中溶解在这陌生的民族风情里,一丝一丝地品位它的灵气。然后化作朗朗坤气,略带傲气地微笑地眺望江南。

  篇十一:柔情丽江

  携一束柔柔阳光,在丽江古城,轻轻地,裁一段悠悠时光。

  清晨,丽江古城的意境是温润的。白墙青瓦,那一简单的色调,宛如浓郁的水墨,化不开,亦看不透,如梦似幻,静静地搁置在四方围绕的秀逸灵山之中,宛若上天遗落的一个古朴的梦境……

  脚尖轻踏在古老的青石板之上,穿行在含蓄而素雅的风景里,像走在一首有着唯美意境的诗里。流水声潺潺,鸟鸣声啾啾,偶有的几声猫叫,绵绵的,仿佛是来自小巷深处的清晨低语,或是几只小猫窝在一起的甜甜梦话。淡淡的晨风拂过我的衣袂,在琉璃般的阳光中每一粒飘忽的尘埃都是风情万种的,用手缓缓撩拨含香的空气,仿佛就能弹出别有韵致的曲子。走在古城的外围,不见繁华市井,亦不见行色匆匆,唯有被流水打慢的光阴,像小舟柔缓地划行。一些纳西老人着一身粗布衣,挑一担水果,高声吆喝,至淳至朴,相逢的他们,笑得灿烂,互相招呼,黝黑的皮肤上刻满了幸福。

  午间,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能轻而易举打动我的柔肠。碧空上绣着云儿,鸟儿成双成对地在屋顶上歇歇脚,檐角流泄下薄薄的阳光,轻轻淡淡,如润口的茶。墙边花朵含着点点露珠,圆润剔透,枕着软软的暖阳浅浅地小睡。古朴的木楼上有几扇全敞的轩窗,窗台摆的吊兰柔软地垂挂着,有着慵懒的困意,惺忪着梦呓的双眼,醉在晌午阳光的清酿中。店家门前的小狗也迷糊着一双眼,悠闲地梳理着毛发,然后定神地趴在门前,做着一个个长长的梦……行人也倦了,于是便找家餐馆,静静地用餐,享受一方惬意时光,品几口小茶,讨几壶酒儿,然后闲看窗外的流水,看它不问去处,不知归途地流向远方……

  黄昏时分,丽江古城像一幅泛黄的老画,总感觉在个有花开的深巷中就会走出那个画里的女子。远处的天泛了黄,大雁衔着一缕炊烟,倚着暮色,与行人一起细数丽江古城的云水过往。而总有一些人此时此刻会临窗而观,温着一壶清茶,望着暮色浸润的城,待茶飘逸生香,然后饮而醉之,殊不知已自成风景,被过往的行人连同暮色一起装进旅行的背囊。花此时也盛满了夕阳的酒,一一斟给那些即将离开的旅人,这些一点一滴的细节如同微澜的水纹,让人留恋,让人深深地不舍……

  我想,我定会藏起丽江的这份温柔,让多年后自己的梦里,依然能望见她老不尽的容颜……

  篇十二:夏之旅——游丽江

  我们从大理坐了4个小时的汽车,终于到了丽。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丽的黑龙潭公园和丽古城。

  我们就先来黑龙潭公园吧!黑龙潭位于丽市中心,就在玉龙雪山下。在公园的大门外有两排樱花树,因为现在是夏天,所以我没有看到樱花盛开。在公园中有许多亭台楼阁,最著名的就是“得月楼”,它原名“香炉亭”。“得月楼”有三层,每一层的楼梯很窄,只容一个人走,楼梯也很陡。“得月楼”旁有个湖,湖中的水是玉龙雪山上的雪融化后流下来的。在湖中有个小桥,名为“五孔桥”始建于公元1877年。在湖的一角有个珍珠泉,只要你大声叫喊,水中就会冒泡泡,像一个个珍珠,很是奇特。在公园内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文明坊石狮”、“解脱林”和“一文亭”等景观。

  接着,我就带大家来世界文化遗产——丽古城。丽古城又名大研镇,大部分得居是纳西族人。在纳西族的家庭里,家家都有井,有的有三口,你知道这三口井分别是干嘛用的吗?我来告诉你,第一口井是用来喝的,第二口井是用来洗菜,第三口井就是用来洗衣服的。你看,他们连用井都和我们有分别!丽古城的中心叫四方街,整个古城都是在卖丽的特产、服饰和纯手工做的装饰品。有牦牛肉干、牦牛披风、围巾、各种银器首饰等,由于海拔高,天气冷的缘故,服装很是畅销,我妈妈和她同事刘老师光披风就买了好几条。在古城中心还有一座“木府”,“木府”就是丽古城中的“大观园”了。“木府”占地46亩,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的余韵。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另外,我们还到古城中纳西人家的四合院去实地考察,好多都装饰成客栈,对外接待客人,我看见好多老外都住在里面呢。

  上次,我们去了大理古城,今天,我们又来到了丽古城,你觉得这两个古城又什么区别吗?它们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一个在苍山脚下,一个在玉龙雪山脚下。剩下的不同,你们可要自己来实地切身体验一下哦!

  半天的坐车和半天的游玩让我们每个人都腰酸腿疼的,就在我们走出古城的时候就看到了玉龙雪山的山顶了。下次,我们就一起去爬玉龙雪山!

  以上就是丽江作文-描写丽江风景的作文的所有内容,更多写景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熊掌号,为您提供第一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