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的一家餐厅,消费者来取订购的“魔盒”。
荷兰“别摧残浪费蹂躏”运用软件公司供图

新加坡食品银行把商家和民众捐赠的未开封、未过期的食品制成套餐,供应给须要的人们。
资料图片

节约粮食一种生活习惯 休闲娱乐

在日本富山市经营餐厅的广野美代子展示用于制作汤菜的胡萝卜头、南瓜瓤等蔬菜残余。
本报 刘军国摄

在莫桑比克万宝莫桑农业园,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新华社发

针对餐饮和粮食摧残浪费蹂躏征象,很多国家通过加强立法、遍及节约意识教诲、民间力量参与等办法,勾引形成康健文明的消费和生活习气。
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力行节约食品,减少摧残浪费蹂躏的意识正在不断遍及

日本

从立法动手减少摧残浪费蹂躏

本报驻日本刘军国

针对不少民众在宴会、聚餐中忙于谈天应酬而顾不上用餐,结果导致很多饭菜摧残浪费蹂躏的征象,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政府发起了一场“3010活动”:希望大家在聚餐开始后的30分钟内专心用餐、不要离席,并在聚餐结束前10分钟再次回到自己座位,将食品吃完。
松本市政府还呼吁民众在家也开展“3010活动”,即每月的30日积极利用冰箱里附近保质期的蔬菜、肉类等烹制菜肴,每月的10日与孩子们一起利用一些可食用但常常被扔掉的蔬菜茎秆和外皮来烹饪食品。
“3010活动”在当地取得了良好效果,松本市食品摧残浪费蹂躏征象显著减少。

日本事土面积小,山地丘陵多,平原耕地少。
日本农林水产省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9年度食品自给率为38%。

在日本事情生活30多年的昭和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郭试瑜见告,就像每个中国人险些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的诗句终年夜一样,日本人从小也接管着相似的教诲。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不能摧残浪费蹂躏食品,是一种基本本色”,特殊是外出用饭时要适量点菜,已点的饭菜不能剩下,吃不完就打包回家。

为了减少食品摧残浪费蹂躏,日本政府看重从立法动手。
2001年,日本履行《食品循环法》,哀求食品生产企业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进行循环再利用。
去年10月,日本履行《食品摧残浪费蹂躏减少推进法》,规定政府有任务推进避免食品摧残浪费蹂躏的干系政策,并哀求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略少摧残浪费蹂躏。

日本其他一些地方政府也像长野县松本市一样,积极考试测验各种减少食品摧残浪费蹂躏的方法。
石川县金泽市政府推出了一项“光盘行动”,呼吁餐厅、食品零售店积极成为“光盘行动参与店铺”。
餐厅在显著位置张贴“光盘行动”的海报,按照顾客的需求去掉忌口食材,准备小分量套餐,并在消费者点餐时建议其适量,对付吃完所有菜品的顾客给予适当优惠等。
食品零售店则把食品分成小包装发卖,对付附近保质期的食品打折匆匆销。
截至8月14日,该市已有1226家餐厅和食品零售店成为“光盘行动参与店铺”。

旅日华侨吴斌在东京经营中餐馆已经十几年了。
他见告,餐馆做事员会提醒顾客不要一次性点太多菜,如果创造顾客点多了,会建议顾客先吃,如果不足再点。
在顾客用餐即将结束之际,做事员会直接拿来打包餐盒,提醒顾客可以把没有吃完的菜打包回家。

“一些蔬菜的皮、芯等部分被扔掉非常可惜。
如果加工得当,也可以是美味的食材。
”在日本富山市从事餐饮业的广野美代子对本报说,农人辛劳栽种出来的蔬果该当珍惜。
广野美代子的餐厅考试测验将蔬果的残余部分制成沙拉酱,不仅供自己的餐厅利用,还对外发卖。
南瓜瓤、白萝卜根部、菜花叶……用这些蔬果残余加工成的蔬菜汤也口味鲜美。
广野美代子的餐厅每天限量供应25份套餐。
每份套餐包含10到12种蔬菜,定价约为1200日元(约合77元公民币)。
这家餐厅在当地小有名气,颇受顾客欢迎。
“希望更多人能充分利用蔬菜、水果、粮食等食材,让它们物尽其用。
”广野美代子说。

(本报东京电)

新加坡

政府与社会共同发力

本报驻泰国林芮

在减少食品摧残浪费蹂躏上,60多岁的新加坡人朱栩娇有一整套做法。
煮饭前她会先准备好清单、确定用饭人数后再购买食材,避免饭菜剩余。
平时在外用餐,朋友们都知道她懂得拿捏菜肴的分量,会请她来点菜。
她还会将干净、剩余的饭菜打包回家。
这是朱栩娇多年来养成的好习气。
在她看来,“减少食品摧残浪费蹂躏,做起来实在并不难,吃多少就买多少,能省钱,也能节约资源”。

食品垃圾是新加坡最大的垃圾来源之一,过去10年间增长了约20%。
2019年新加坡产生食品垃圾7.44亿公斤。
据统计,本地家庭每天所丢弃的垃圾中,约一半是厨余垃圾。

新加坡所需食品中近九成依赖入口。
食品的摧残浪费蹂躏意味着新加坡须要入口更多食品。
同时,为处理大量食品垃圾,新加坡还须要培植更多废物处理举动步伐,如将废物转化成能源的工厂和垃圾填埋场等,这对付地皮稀缺的新加坡而言难以持续。

2015年11月,新加坡环境局启动了减少食品摧残浪费蹂躏推广操持,通过在网站、电视和报纸等媒介和社区等渠道宣扬节约粮食倡议,鼓励"大众养成合理购买、储存和制作食品的习气。

新加坡政府通过向食品零售机构、超市和食品生产厂商发布减少食品摧残浪费蹂躏的指南,降落食品在供应链中的摧残浪费蹂躏。
政府还与学校互助,通过供应教诲资源,如海报、工具包、视频、游戏和演示材料等,向学生遍及节约粮食的主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加坡非政府机构也开始关注食品摧残浪费蹂躏问题。
成立于2003年的“善粮社”,旨在帮扶社会中短缺食品的弱势群体。
“善粮社”发起的“空盘零剩食”活动鼓励公众年夜众在用餐时吃多少点多少,这个活动逐步扩大推广规模,在学校的根本上,去年首次将小贩中央(熟食市场)纳入个中。
慈善机构新加坡食品银行则大力推动商家和民众把他们不须要但未开封、未过期的食品捐出来,供应给有须要的人。
在过去6年中,新加坡食品银行“挽救”的食品从每年2吨提高至每年550吨。

新加坡有一家公司,专门为外不雅观不适宜出售的新鲜农产品建立专门的发卖渠道,帮助供应商减少摧残浪费蹂躏。
Tresuresure公司则开拓了一款运用程序,可将企业和酒店中多余的食品供应给消费者。
该公司与新加坡部分酒店建立互助,让消费者在酒店自助餐供应时段的末了30至60分钟内以低价购买食品,减少了自助餐摧残浪费蹂躏。

全民减少食品摧残浪费蹂躏运动已初见成效。
去年1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2019年新加坡的食品垃圾比2018年减少5.8%,是2013年以来的新低。
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在订自助餐会的食品时,会根据来宾人数预定适量或较少的分量,对外表残次食品和即将过期食品的接管度也更高了。

(本报曼谷电)

意大利

剩余食品回收率超23%

本报驻意大利韩硕

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家“未来超市”,消费者可以通过互动式显示屏理解每一种产品背后的故事。
例如,货架上的苹果是出自哪棵苹果树,经历了若何的成长过程,栽种者付出了若何的劳动,以及如何运送到货架上。
直不雅观的体验,让人们对食品的代价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也增加了对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

在意大利的社交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轻松又富有创意的视频,教人们如何把剩菜剩饭或是食品的边角料做成精美的菜肴。
比如,把剩余的意大利面做成煎饼,吃不完的玉米粥做成焗烤饭等,既增长了生活乐趣,又培养了人们节约食品的意识。

“杜绝食品摧残浪费蹂躏,须要政府制订干系政策、加强公共宣扬,全社会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气。
当然,技能和行动层面的创新也很关键。
”意大利农业联合会主席埃托尔·普兰迪尼表示。

意大利将每年的2月5日定为“全国反对食品摧残浪费蹂躏日”,并在2016年通过了《反食品摧残浪费蹂躏法》,力争减少在食品生产、加工、分配、消费等全体链条上产生的摧残浪费蹂躏。
根据2020年的最新数据,自这项法律出台以来,意大利剩余食品的回收率已经达到23%以上,在欧洲国家中名列前茅。
很多社团约请超市、面包店和餐厅参与,发动民间力量把回收的食品分享给慈善食堂或生活困难的人们。
意大利农业联合会理事长玛丽亚·基亚拉·加达认为,这项“绿色新政”具有首创性,它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应对社会不平等征象。

意大利环境部副部长罗伯托·莫拉苏特表示,制止摧残浪费蹂躏是一个涉及道德、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议题。
在意大利,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力行节约食品,减少摧残浪费蹂躏的意识正在不断遍及。
“抵制摧残浪费蹂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任务感在每个人的内心扎根,才能使节约粮食成为一种生活习气和社会风气。

博洛尼亚大学国际农业政策教授安德烈·塞格雷是意大利“零摧残浪费蹂躏运动”发起人,他的团队的研究显示,2020年意大利的食品摧残浪费蹂躏征象首次涌现低落趋势,摧残浪费蹂躏总量比2019年低落了25%。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意大利家庭的食品摧残浪费蹂躏量进一步减少,人们不得不更加看重食品的有效利用。

意大利一些地方教诲部门和学校还出台教诲项目,对在食品和生活用品再利用方面做得好的孩子进行褒奖,从小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
我们考试测验在很多学校发起‘饮食教诲’项目,让孩子和家长理解食品的代价和主要性。
有效的教诲和知识遍及是对抗食品摧残浪费蹂躏的主要路子,孩子们须要理解食品对付个人康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主要意义。
”安德烈·塞格雷说。
数据显示,70%的意大利人认为该当将抵制摧残浪费蹂躏的教诲引入教诲体系,通过广泛的食品和环境教诲,促进人们特殊是青少年良好习气的养成。

(本报罗马电)

荷兰

“魔盒”模式受商家青睐

本报驻比利时任彦

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就读的埃里克·弗兰斯曼,每天都会定时浏览一下手机上的运用软件“别摧残浪费蹂躏”。
打开该软件,可以看到哪家面包店、餐厅、超市乃至酒店出售“魔盒”。
“魔盒”实在是一个装有食品的封闭包装盒,里面可能是咖啡、面包、乳制品、蔬菜或其他已经做好的饭菜。
由于消费者不才单时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食品,因此取名“魔盒”。

“魔盒”里的食品都是商家当天没有卖完但仍旧可以安全食用的商品,价格常日在3欧元到5欧元之间,只有原价的1/3,乃至更低。
“我常常通过这个软件购买食品,虽然取货韶光常日在正常饭点之后,但价格低廉。
”弗兰斯曼说,这款低价购买食品的软件在大学里很受欢迎。

乔斯特·里特维尔德是“魔盒”发卖活动的发起人,他对说,之以是发起这项颇有创意的发卖活动,紧张是为了和食品摧残浪费蹂躏作斗争,“从田间到餐桌,每个环节都存在粮食摧残浪费蹂躏征象。
我们摧残浪费蹂躏的不仅仅是食品,也在摧残浪费蹂躏生产食品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被扔掉的食品对环境也非常有害,环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与食品垃圾有着直接关系”。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央与荷兰营养中央联合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荷兰每年每人均匀会把34公斤优质食品扔到垃圾桶里,每年所有家庭扔掉的食品总量加起来有8亿公斤,总计代价250亿欧元。

据里特维尔德先容,自2018年创业以来,他的商业模式受到很多商家的青睐,至今在荷兰全国已开设了3700多个发卖点,注册用户达到150万,“挽救”了300万份食品,总重量约有25万吨。
“这项活动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低价出售食品,而在于培养人们节约粮食的意识。
食品非常宝贵,是用来享用的,不是用来摧残浪费蹂躏的。

瓦赫宁根大学有名专家托尼·蒂默曼斯在接管本报采访时表示,荷兰政府近几年大力倡导节约粮食,但在减少粮食摧残浪费蹂躏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从消费者、超市、餐厅到其他干系机构,从食品生产、运输、仓储到消费各个环节都存在摧残浪费蹂躏行为,但摧残浪费蹂躏最严重的还是消费者,详细来说便是家庭。
“粮食摧残浪费蹂躏问题中最关键的实在是认知问题。
很多人不以摧残浪费蹂躏粮食为耻,因此就不会看重节约了。

“荷兰很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饿,因此对粮食摧残浪费蹂躏没有观点,每顿饭不管剩多少都会倒掉。
他们去餐厅用餐,也很少有人打包,认为那样做不体面。
”在荷兰生活多年的华人戴璐翌对说。
比较之下,荷兰老一辈对粮食就特殊珍惜,吃完饭时,盘子特殊干净,不剩一点菜汤或者面包屑。
住在荷兰中部泽沃德市的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对说,在二战时她吃过郁金喷鼻香球茎。
“我用饭时一粒粮食也不会摧残浪费蹂躏,由于我经历过战役和饥荒,清楚地知道饥饿的痛楚和粮食的宝贵。

“如果人们有了节约粮食的自觉意识,并相应改变消费和生活办法,很多食品就不会摧残浪费蹂躏了。
”蒂默曼斯给出几个小技巧:一是带着购物清单前往超市,这样就可以减少购买不必要的食品;二是精确认识食品的保质期,食品的保质期多数时候便是质量的一个担保期限,有些食品在保质期刚过的时候仍可安全食用;三是科学储存食品,如将冰箱冷藏室的温度调到4摄氏度,而不是6或7摄氏度,这样可以使食品保存的韶光更久一些;四是烹饪时要心中有数,够吃就好,减少剩余。

(本报布鲁塞尔电)

版式设计:蔡华伟

《 公民日报 》( 2020年09月0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