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韶光,徐州人痛定思痛、自我革命,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打破制约瓶颈,闯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之路。
十年后的本日,徐州已是一座鸟语花香的山水城市。生态,已成为徐州新代言词。
这座城市由“黑”转“绿”的蝶变,其背后经历了若何彻骨的改革?
疗伤:采煤塌陷地从“城市伤疤”到“城市名片”华美转身
纵然在“人见人躲”的三伏天,也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潘安湖湿地公园赏花、划船、乘凉。看着面前旖旎的风景,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徐州市塌陷面积最大、情形最严厉的采煤塌陷区。塌陷面积1.74万亩,积水平均深度4米以上,“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黑、脏、乱”,是原住村落民对这里以前景象的影象。这,也是徐州人过去不愿触碰的“城市伤疤”和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曾经荒草丛生、坑塘各处的塌陷地如何变成一个波光粼粼、景致秀美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华美转身的背后,是当地政府用十年韶光主动做出的转型突围。
素有“百年煤城”之称的徐州市贾汪区,自1880年掘井建矿开始,经由100多年的发展,成为徐州地区主要煤炭产地之一,累计出产原煤3.6亿吨,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的能源基地。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频繁的开采,让这座城市的煤炭储量日益减少,随即而来的,是过度开采带来的窘境。“永劫光、大面积、高强度的开采,造玉成区采煤塌陷地面积13.23万亩,涉及四个州里,尤其是潘安湖地区大约有3万余亩。深度大约有十几米。”徐州市自然资源和方案局贾汪分局耕地地保护科科长王晓侠说,采煤塌陷造成了沟渠塌陷、房屋开裂,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据统计,徐州市采煤塌陷地,超过三成在贾汪。2011年,贾汪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让人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就摆在面前:百年煤炭开采带来过辉煌,如今已成沉重的“生态包袱”。
改变,迫不及待。就在贾汪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的这一年,当地政府决定要对这里开始整治,还原生态本色,用生态转型缓解“城市之痛”。
贾汪区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管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不雅观开拓“四位一体”的管理,因时制宜推进成片的采煤塌陷区、工矿废弃地和采石宕口实施生态修复,并将采煤塌陷最严重的潘安湖区域履行综合整治,形成了4000亩开阔水面和2000亩湿地景不雅观。经由多年努力,如今的贾汪区已得到了超值的回报。
蜕变:生态“红利”带百姓从矿下走出去、富起来
在离潘安湖不远的马庄村落喷鼻香包文化大院,有一个惬意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干净整洁的环境、古色古喷鼻香的建筑、喷鼻香气扑鼻的草药,数十位妇女一边缝制着喷鼻香包,一边唠着家常……
“你看,我们每天吹着空调,做着喷鼻香包,多爽快!
”今年68岁的喷鼻香包工邵世英乐呵呵地说。她所说的“爽快”,不仅是吹着空调劳动的风凉,更是老徐州人打心眼儿里的喜悦豁达。
随着采煤塌陷地摇身变成了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几百万人次,“旅游热”也为周边家当发展插上了“翅膀”。借助着紧邻潘安湖湿地公园的区位上风,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庄喷鼻香包买卖火爆,供不应求。喷鼻香包事情坊逐渐由一个小作坊发展为一家公司,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喷鼻香包家当带领了几百位村落民走向致富之路。
“原来在矿上多累啊,每天便是拉煤,一个月就50多块钱,热起来的时候汗流不止。现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啊。原来半年挣的钱,还不足现在两三天挣的!
”回顾起曾经在矿区事情的日子,邵世英不禁感慨了起来。
在不同年事段的徐州人影象里,都或多或少储存着一段和煤矿有关的往事。乘着徐州家当转型的东风,32岁的武家龙用7年韶光,实现了从“矿下”到“云端”的超过。
2010年大学毕业后,武家龙的第一份事情便是在庞庄煤矿从事机电掩护。“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一整天的韶光都是在井下度过的。”每天从井下上来后,武家龙的脸上沾满了玄色的煤渣,“一千多米的井下温度高达四十多度,每次干干净净下去,全身都是黑黢黢的。”他回顾说,以前从事体力劳动,每天出井后就很累了,没有心思关注表面的天下,空闲的时候,就和矿友聊来聊去,也全是矿上那点事儿。
2014年,伴随庞庄矿的关闭,武家龙也迎来奇迹上的新阶段。通过考试,他成为富丽热电热控专业的一名新员工。每天穿着白色的事情服在敞亮的电厂办公,武家龙形容自己“由黑到白,改变得彻底”。
2017年,他主动申请来到还在培植中的淮海大数据家当园。淮海大数据家当园是徐矿集团转型的考试测验,面向徐州以及淮海经济区供应数据存储、打算、剖析等信息化做事。和其他的数据中央比较,最大的上风在于供电,富丽电厂靠蒸汽发电供应40%的电能,大大降落了机房的用电损耗。
“大数据是新兴家当,也是徐州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一领域有更多发展。”2019年,是武家龙转岗的第五年,但他打仗到的新知识比以往多得多。现在的他很有紧迫感,每天到家再累也要翻几页书,这样让他以为心里踏实。事情之余,他开始研究区块链和比特币,他开始思考努力的方向,也更喜好自己现在的样子。
腾飞:换道超车,“为凤筑巢”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徐州市鼓楼区,曾云集着海鸥洗衣粉、北方氯碱等全国有名的化工企业。现在,这里已看不到一家化工企业,取而代之的是一个40多平方公里正在培植的高新区。在老城区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够腾挪出这么大的空间,可以想见这里经历了若何的“洗手不干”。
鼓楼区,徐州历史最悠久、最密集的传统工业集中区。20世纪,这里大大小小的烟囱是徐州人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工业区内掉队产能集中、根本举动步伐老化、环境污染较重、困难群体较多等问题日益凸显。骄傲,成了包袱;转型,就在面前。
一边是数万名百姓的生存大计,一边是振兴老工业区的历史义务,如何决议?一场彻底的改革,展现了主政者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2008年,江苏履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计策;2010年,鼓楼区累计关闭迁居工业企业近400家。企业陆续迁居后,腾出了一片夸夸其言,但是掉队产能淘汰后,如何利用好这片地皮,让老工业区换发新活力?
谋定而后动。当地政府决定,未来必须加快造就新兴家当,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动力。“企业搬出之后,我们在思考鼓楼区到底该当发展哪些家当?”鼓楼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科技管理中央副主任吴德国先容,2017年12月13号,徐州鼓楼高新技能家当开拓区(以下简称“鼓楼高新区”)获江苏省政府批复筹建,批复面积5.58平方公里,方案面积45平方公里。
“我们开始构建以人工智能家当为特色,以聪慧物流家当、科技做事业为支撑的’1+2’聪慧家当体系。”吴德国说。近两年,鼓楼高新区重点开展创新能力提升、双创人才汇聚、金融做事支撑、创新型主体造就、发展环境优化等家当发展五大支撑行动,努力营造智能范、未来感的高科技园区。
有了肥沃的创新土壤,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打造发展平台是关键。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新企业入驻,鼓楼高新区建立了“招建管”全流程做事链条,进行精准做事、跟踪做事,积极帮忙企业完成项目落地。“尤其针对注册在高新区的企业,做到‘只说一遍、只跑一次、专人对接、做事到底’,让企业入驻高新区更高效、更顺利。”吴德国先容。
“保姆级”的“店小二”做事,深深打动了前来入驻的企业。“我们能与鼓楼高新区领导直接对话,一旦碰着须要政府办理的困难,高新区领导会直接过来开调度会,这大大提升了事情效率。”徐州鼓楼矿大科技家当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感慨道。如今,“开调度会、现场办公”已成为鼓楼高新区的常态化事情。
据悉,近两年,鼓楼区积极开展自主招商和做事,一年来共春联系谈客商100余次,通过领导和招贩子员的共同努力下自主招引了江苏数网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健之桥医疗科技(徐州)有限公司等51家企业落户高新区,徐州鼓楼矿大科技家当园有限公司、徐州晟神海机器设备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在高新区完成注册。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风,吹绿了鼓楼的大地,唤醒了这片沉寂的老工业区,那个曾经“灰入夜地”的老工业区,如今站积蓄起了出路似锦的力量,准备开始新一轮的转型。
徐州的实践证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这篇“大文章”完备可以做优做好。
如今,徐州拥有了一张张令人惊叹的“绿色名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名誉,2018年喜获“联合国人居奖”……
曾经那个灰入夜地的工业老区,如今已是一幅碧水上苍的彩色画卷。(戚轩瑜 蔡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