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落门头沟科技园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受访者供图
政府部门在中关村落门头沟科技园区内设立做事站。
门头沟曾经的采石场变身为京西古道风景区。受访者供图
如果这是一道连线题,在资源开采和生态高精尖之间,一定还有不少人会将门头沟与前者勾连,眨眨眼睛,仿佛还能看到黝黑的煤炭、轰鸣的机床、卡车往来卸货的热闹场景。
然而,如今的门头沟早已旧貌换新颜,青山绿水的风景保护区取代了曾经的采石场,高精尖企业接过了经济发展的“接力棒”,都城后花园——门头沟正在宜居、宜业、宜游的当代化生态新区培植的转型之路上,大步前行。
采石村落变身风景保护区
水峪嘴是门头沟妙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村落。历史上,这里是往来京畿的交通要道,护卫京城的军道、晋商行走的商道、妙峰山的喷鼻香道,在水峪嘴村落全都留有遗迹。喜好寻古访胜的游客早就知道这里有古道第一隘口牛角岭关城、有数百年踏行踩出的深深蹄窝,由此,水峪嘴有“京西古道第一村落”之称。
不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石场才是村落里的“摇钱树”。从石灰石的开采、加工到运输,所有村落民都投身于这条家当链上。采石业带来的污染,让全体村落庄罩着一层灰色的粉尘,村落民胡凤祥回顾,偶尔有游客慕名前来,也只是拍几张照就走。
2006年,为保护生态环境,水峪嘴村落关闭采石场,开始挖掘村落庄本身的历史文化代价。从2010年开始,村落里方案了京西古道风景保护区,整理分散的历史遗留,建筑了古道博物馆,网络周边物质和文化遗产,再现古道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而古道两旁,正在依据历史资料,修复茶棚、酒肆、铁匠铺等遗迹。将来,游人穿过城洞,就有如“穿越”到了热闹非凡的商路上。
从灰蒙蒙的采石村落变身高大上的风景保护区,水峪嘴村落的家当进化史,也是门头沟构建生态新区的转型缩影。在新期间发展中,门头沟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相互叠加,使之转化为促进创新发展的上风;把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作为一个完全的体系加以推进,真正让绿水青山转化成了金山银山。
厂房外迁给研发腾空间
山区靠自然生态,城区靠科技创新。从传统工业园区升级,打造高精尖家当,昔日的石龙经济开拓区也实现了华美转身。
出八宝山地铁站,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十来分钟,就到了中关村落门头沟科技园。安静的街区、俏丽的绿化、便捷的交通,如果不是草坪间拔地而起的当代化写字楼和路边蓝色简洁的指示牌提示自己的身份,比起科技园区,这里或许更像一个旅游景点和城市公园。
园区大变样,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25年前,这里还叫做“石龙经济开拓区”。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农从2003年起就在石龙事情,他的办公室在公司院内一栋5层高的圆顶写字楼中,几年之前,这栋5层高的建筑还是全体石龙数一数二的“高楼”。
受区域交通条件、家当资源等诸多条件限定,20多年中,石龙的主力军一贯是加工制造业。企业的产值与厂房的大小息息相关,5年中,精雕科技的厂房从50亩扩展到100亩,在精雕科技附近,服装、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等各种产品,生产得热火朝天。
转机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石龙正式成为中关村落“一区十六园”之一,改名“中关村落门头沟科技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稀缺的地皮资源、较高的人力本钱已经成为园区企业扩展壮大的最大瓶颈。为了破解发展难题,门头沟鼓励园区企业将生产制造环节外迁。
2013年,精雕科技的生产环节开始迁往河北廊坊300亩的新厂房。腾出的空间,则培植成为国际前辈机床生产技能的设计研发中央和客户体验中央,进行主轴研发与机床及掌握系统的实验。
厂房的扩大,让机床的产量成倍增加,研发力量的跟进,则让企业拥有更多“高身价”的新产品。叶农记得,2013年,精雕科技的产值为7亿,这个数字已经徘徊多年,2014年,发卖额一跃升至38亿,比讲明前增加了4倍余。
目前,石龙有十多家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的生产线均停产或外迁,“黄金地”腾出来,符合都城功能定位的科技创新企业终于有了发展空间。
真金白银吸引创新创业者
腾出了空间,转型之路离不开方向的确定和政策的支持。2015年,门头沟发布家当发展方案,确定了以互联网家当为核心,以智能制造、医疗康健、节能环保三大家当为支撑的“一主三辅”全新家当体系,开始引进符合定位的各种高新企业。
当年9月,门头沟出台“创新创业门头沟行动操持”和“门创30条”,拿出“真金白银”对精良人才、中小创新创业企业及总部企业、创业做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针对双创企业资金普遍短缺的难题,中关村落门头沟园除补贴3年房租、补贴宽带资费外,还设立了多种科技研发补助,最高可申请额度300万元,企业成功上市融资的,还可得到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门头沟副区长张兴胜先容,“门创30条”借鉴了各中关村落兄弟园区的履历,覆盖了精良人才、中小创新创业企业及总部企业等四类群体,基本穷尽了中关村落各个园区紧张的政策支持工具;支持的项目包括研发、房租、上市褒奖等,也涵盖了绝大多数的支持项目,不可谓不严密。
京西创客工场,也并不纯挚只是一座写字楼。作为创新型孵化器之一,创客工场集办公、社交、投资、辅导、政府做事为一体,整合了各种做事资源。以工商注册为例,京西创客工场的二层设有工商网点,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等业务,只须要一天韶光。
优胜的政策支持,幽美便捷的环境,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2015年以来,门头沟高新技能企业增量,超过从1992年到2014年22年中的数量总和,截至去年底,中关村落门头沟园高新企业数量达123家,2016年规模以上高新企业总收入达174.5亿元,同比增长33.8%。
由“玄色”向“绿色”转变
从资源开采到生态涵养,从工业制造到科技创新,门头沟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地区发展,依托区位上风及独特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上风,调度优化家当构造,一座当代化生态新区正在都城西部崛起。
“对付门头沟区来说,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家底,生态涵养发展区是绿色发展的定位,示范区、试验区、试点城市培植是绿色发展的抓手,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举措是绿色发展的保障”。门头沟区委布告张贵林先容,通过对低端家当进行全面清盘,讲明和退出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家当类型,门头沟完成了地区主导家当由玄色向绿色的转变。
转型固然有阵痛,门头沟面对家当升级换挡期的严厉寻衅,稳增长、调构造、匆匆转型,保持了经济平稳康健发展态势,实现了地区家当的升级。
接下来,门头沟区将按照“都城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管理协作区”、“都城西部综合做事中央”、“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的功能定位,加大生态文明培植力度,突出区域协同发展,做事都城核心功能,传承京西文脉,加快培植宜居宜业宜游的当代化生态新区,努力实现与都城一道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访谈
门头沟区委布告张贵林
守住绿水青山,加快转型发展
新京报:这五年间,门头沟区逐步实现了从挖煤采矿的“玄色经济”向生态涵养的“绿色经济”转型,门头沟区在转变发展思路方面有哪些变革?
张贵林:门头沟区经济总量小、根本薄弱,在经济发展、社会培植、生态文明培植等方面的任务都十分艰巨,特殊是煤炭开采等资源型家当退出后,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
面对这些难题,近五年,门头沟区认识到,要实现转型发展,首先要妥善处理好“涵养”与“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不断强化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特殊是习近平总布告“2·26”讲话以来,门头沟区进一步深化了对“讲明”与“提升”的认识,深刻认识到要调度优化家当构造、扩大经济总量,必须坚持“高精尖”导向,坚持做“菜心”、不做“白菜帮子”,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统筹抓好家当升级与人口调控、用地集约、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带动地区家当不断向高端化、领悟化、低碳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新京报:在这一发展思路的勾引下,门头沟区在转型发展方面,详细采纳了哪些举措?
张贵林:门头沟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以中关村落门头沟园为龙头,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明确了“一主三辅”家当发展方向,发布了“门创30条”等政策,出台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及“创新门头沟行动操持”,高新技能企业总数占园区企业的83%,逐步实现了“传统工业园”向“高科技家当园”的转型。
另一方面,加强了生态保障及水源涵养,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康健家当,利用浩瀚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方案培植八大旅游景区组团,使山区家当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
新京报:过去五年,全市的关键词之一就是非都城功能讲明,在这过程中,门头沟区做了哪些事情?
张贵林:一方面,我们以家当讲明腾出空间,通过清理淘汰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调度讲明一批,有序推动非都城核心功能讲明。“十二五”以来,共关停10家市级上账的高污染企业和61家掉队产能企业,京煤集团木城涧煤矿和大台煤矿也将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关闭停产,门头沟区将彻底退出煤炭采掘业。
另一方面,我们大力履行棚户区改造、石龙开拓区扩区计策,并以S1线和长安街西延线培植为契机,有序开展房屋征收事情,在改进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办理“瓦片经济”等地皮低效利用问题,共腾出城区15平方公里的家当发展空间。
新京报:今后五年,门头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什么?
张贵林:下一步,门头沟区将按照《北京城市总体方案(2016年-2030年)》明确的“都城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管理协作区”、“都城西部综合做事中央”、“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强化四个方面的事情,从而推动生态涵养、旅游文化、科技创新“三大功能”的有机领悟。
一是要加大生态文明培植力度,着力打造都城西部“后花园”;二是要更加突出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提高城乡方案培植管理水平;三是要更加突出做事都城核心功能,着力推进地区家当转型升级;四是要更加突出京西文脉传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区。
门头沟区将武断信心,凝聚力量,加快培植宜居宜业宜游的当代化生态新区,努力实现与都城一道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我眼中这五年】
1、这五年来发生在你身上的最大变革是什么?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农:最大的变革是这两年出国旅游的机会比以前多了。五年前就去过一次新马泰,近五年每年都出国。一方面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另一方面自己的思路也开阔一些。
2、你以为这五年来北京发生了哪些变革?
叶农:感想最大的还是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现在去山里都很方便。原来去净水办事儿,路上最少两三个小时,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到。
之前觉得门头沟便是远郊区,来一趟不随意马虎,现在不一样了。像阜石路高架,十来分钟就能到四环,非常方便。之前有人打电话做交通调查,我说自己住中关村落、在门头沟上班,每天路上30分钟,对方大概以为我在捣乱,直接把电话给挂了(笑)。实在现在真的很方便。
3、未来你最期望看到的变革是什么?
叶农:希望所有比较基层的“北漂”生活能好点、收入能高一点。平时常常能见到由于钱而发生冲突,比如我会看到小区周围有人在垃圾桶里找瓶子卖钱,还和环卫工人发生抵牾,一个瓶子卖多少钱?他们生活条件不好,会非常在乎。路边停车费十块八块,停车的人也纠结。希望大家经济条件都好点,不用再为了一点小钱而纠结。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 戴轩
A08-A09版拍照/新京报 侯少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