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比起诗仙李白的激昂奔放,他更加地沉郁顿挫。他将个人遭遇以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他就是诗圣——杜甫。
他的一生坎坷曲折,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但他的雄心气魄依然存在,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
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励着我们有梦去追,有梦去闯,敢于攀登的雄心壮志;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悲景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更悲,巧妙绝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几字,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我们面前。这种境界,又有谁能媲美?
在我心中,杜甫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面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一位描绘画面的心灵描绘师。
他的《垂老别》描写一位子孙阵尽亡的老人告别老妻出征的情形: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熟知是死刑,且复伤其寒。以及在《石壕吏》中的一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将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描绘的淋漓尽致。都赤裸裸的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他也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和对美好憧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字一句,道出了诗人的理想(即渴望结束战争,恢复天下的美好心愿)。
不管是白居易所说的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还是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都是对杜甫文学成就的极高肯定,他无愧于诗圣这个称谓,他的诗也无愧于诗史之称。
时间如流砂逝于掌心,诗圣杜甫却永垂不朽。——尾记
以上就是追寻先贤的足迹的全部内容。更多初三作文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