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文艺志愿者送文艺下乡演出(余庆德 摄)
近年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村落庄振兴事情中,云南昭通巧家县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开展“志智”双扶,引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勾引脱贫群众用勤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点燃村落庄振兴“心”引擎。
创新“文艺+”,全力涵养“自强诚信戴德”新风尚
期间,巧家县利用“文艺+宣扬+巡演”办法,组织县内艺术团专业军队、老年文艺军队、乡土文艺人才创作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花灯、小品、快板等舞台演出文艺作品,拍摄录制成为视听节目,通过县内全媒体矩阵加持全覆盖传播,组织原创团队展演、辅导州里(街道)文艺队排练巡演,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通了文艺宣扬深入群众“末了一公里”,突出打造“巧家文艺扶志扶智”品牌。突出本土特色,创作并编排了《(志智双扶村落庄行)方言小品:爱情回来了》《花灯小戏:志智双扶匆匆振兴》《快板:志智双扶惠村落庄》系列舞台作品。
同时,县融媒体中央拍摄制作后通过全媒体平台联合首发,17个州里(街道)"大众年夜众号、192个村落(社区)微信群对节目进行转载、转发展播,县城、乡集镇利用户外LED大屏进行展播。期间,作品原创团队到玉屏街道滨江社区等8个移民村落(社区)进行示范展演,州里(街道)组织文艺爱好者利用3个节目的脚本(剧本)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编排,组成“文艺轻骑兵”深入辖区内村落组全覆盖演出,充分发挥了节目的导向和示范浸染。这些“地方话”“百姓话”“故事化”的文艺节目让志智双扶宣扬教诲不再空洞,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发了广大群众情绪共鸣,让“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深入民气。
打好“组合拳” 着力破解“思想、精神穷苦”瓶颈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巧家县在“自强诚信戴德”主题实践活动根本上,从娃娃抓起,打好“小手拉大手”活动“组合拳”,着力破解部分群众“思想穷苦、精神穷苦”的瓶颈,形成了学生带动家长、家庭带动社会的辐射效应。
打好“起手式”:“刚柔并济”确保适龄学生进校园。县教体局牵头常态化落实外出学生定期排查报告、“四查三比对”排查、思想不稳定学生定期研判报告、视频点名核查 “四项机制”,压实入学、劝返、稳控、保学四个刚性任务;全县各责任教诲学校采纳灵巧多样的形式,每月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责任教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依法控辍“四步法”等宣扬教诲,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柔性宣扬,让责任教诲普惠政策和接管责任教诲是家长的法界说务、学生的应尽责任不雅观念深入民气,确保了穷苦家庭适龄儿童、少年责任教诲阶段无失落学辍学。
亮出真本事:“三维同驱”上好艰巨奋斗思政课。全员上“思政课”。全县西席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村落庄振兴正能量宣扬,结合党史学习教诲动员全员西席共上思政课,在日常教室落实好“情绪态度代价不雅观”三维传授教化目标;全程上“思政课”。成立“红围巾(共青团员)扶贫广播站”,每周利用课余韶光,重点环绕“守贫可耻,致富光荣”主题进行广播,各学校(班级)广泛开展以自强诚信戴德教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家长会、手抄报等“扶贫扶志我参与”系列活动,让穷苦家庭学生宣讲自己身边主动脱贫的人和事、宣讲扶贫政策,让穷苦家庭学生宣讲自己身边主动脱贫的人和事、宣讲扶贫政策,并通过家长群、班级群把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主动向家长延伸、让社会扩散,唤醒穷苦群众的致富动力。全位上“思政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全县2441个班级教室中设立“党史馆”,把“教室里的党史馆”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诲基地,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学习百年党史。药山镇中央学校通过教室里的党史馆,给学生上党课,让师生共同回顾出身、成立等主要历史时候;巧三中在教室党史馆开展“党史领学人进教室”活动,倡议学生立志做新时期好学生、好少年;县幼儿园开展了“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活动,用稚嫩的声音讲起了《王二小的故事》《抗日英雄雨来》《抗日小英雄海娃》等赤色故事,传承艰巨奋斗赤色基因和精神血脉,有效教诲学水果断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扣年夜大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练好“推云手”:全员家访推动“小手拉大手”。在上好学校思政课的同时,动员全体老师开展周末家访,从根本上办理脱贫群众思想精神层面的困惑,引发了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系列活动,巧家县使学校的优质教诲资源与脱贫攻坚主沙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以校风带动家风,以家风促进民风,在全社会形成“安贫可耻、致富光荣”的代价不雅观念,树立起“戴德脱贫、奋起振兴”的道德标杆。
为民办实事 聚焦“急难愁盼”惠民生聚民心
结合党史学习教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突出“四个聚焦”(聚焦移民迁居、脱贫巩固、环境整治、群众需求),办理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白鹤滩水电站5万多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1000余名党员干部担当移民安置区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3180名干部职工挂包到户,为移民群众办理通水通电、瑕疵整改、卫生整治、轇轕调度、技能培训等困难问题,推送岗位信息2.5万余条、转移移民劳动力就业2.1万余人、为移民办理问题10万余个。在脱贫成果巩固拉网式大排查和遍访中,帮助群众办理饮水、出行、就业、就学等民生问题243件,为4049户迁居户办理不动产权证。组织县直机关党员开展“双报到双做事双报告”活动,帮助社区群众办理困难问题1600个。针对城乡群众出行难、停车难、办事难等实际困难,新开通公交车线路13条,新建停车场9个,减少行政审批事变68项,实现办理业务“只进一扇门”“只取一个号”,社保认证6400余人次。持续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改造县城农贸市场5个、新建1个,新建公共洗手举动步伐422座,新(改)建城市公厕43座。全县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点燃了全县群众戴德奋进“心”引擎。(中国日报云南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