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降本压力下,保司与4S店之间的“定损博弈”也在加剧,倒逼保司不得不调度4S与综修厂的“维修构造比”,并提高车主在综修厂的留修率。
2023年,车险企业亏损面达到73%,降本压力之大毋庸置疑。
常日而言,4S体系凭借保费上风,保司一时难以撼动,降本压力险些怼到修理厂端。事实也确实如此,近两年,保司与修理厂因定损爆发的冲突事宜常见诸报端。
如今,保司的理赔政策再度收紧,在定损环节被“卡脖子”的不但是修理厂,也有4S店。
据《读特新闻》宣布,日前,车主田师长西席在异地发生事件,4S店定损4万元,保险公司定损1万元,因定损额差距大,导致车辆停在4S店至今3个月未修。
彷佛,保司与4S店之间的“定损博弈”也在加剧。而且,在巨大的降本压力下,保司调度“维修构造比”的意愿趋强,会利好综修厂吗?
定损差额3万,事件车拖3个月不修
去年12月12日,车主田师长西席驾驶奥迪车在湖南省衡阳市某地发生交通事件,对方车主全责。随后对方车主向保险公司报案,由衡阳某某财险卖力对田师长西席受损车进行定损理赔。
田师长西席表示,当时保司事情职员未到现场,是车辆拖到交通事件快赔处时进行勘察的。事情职员提出到他们的互助汽修厂维修,但田师长西席希望去4S店。
12月17日,田师长西席委托衡阳市某4S店定损维修。该4S店供应的预估定损报价单显示,改换和维修的定损额合计在4万元旁边。
△4S店出具的定损单
但此方案并未得到衡阳某某财险的认可。
2024年1月10日,衡阳该财险和4S店事情职员一起拆解受损车辆,保险公司终极认定予以理赔的定损额为1万元旁边。
△保司出具的定损单
田师长西席对保险公司的定损金额也不认可。
“有部分明显破坏须要改换的配件不给换原件,只给修复。修复的效果无法担保。”他希望保险公司能供应书面承诺,承担后续二次维修产生的用度,保险公司并未赞许。
就此,田师长西席与衡阳某某财险针对定损差异的协商陷入了僵局。
2月21日,某某财险向田师长西席发送的奉告函显示,由于田师长西席对本案三者车定损理赔一事存有异议,未协商达成同等,故保险公司无法理赔赔款。
比拟4S店和保司给出的定损单可以看出,4S店的办理方案因此换代修,保司以修复为主。以前杠为例,4S店改换原厂件须要7800多元,而修复用度只需1000多元,两个价格相差七八倍。
于是,事情一度拖至3月中旬,田师长西席的事件车仍旧处在待修状态。
4S理赔政策在收紧
在车市景气度向上的年份,4S在面对保司时有“一对多”的会谈上风,由于新车是保费的流量入口,保司只有“降落姿态”拿到这批新车客户,才有后续的转化动作。
近几年,燃油车市场显现颓势,拖累了4S店的新车销量,拉低了保费规模,以至于业内曾涌现保司哀求降落4S店新车保费返点的事宜。
此外,4S店赢利靠售后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事件车业务又是售后利润的大头,占比超过50%;而事件车利润的大头又来自配件差价。
以是,上述奥迪4S店“以换代修”的做法在猜想之中。而此举带来的结果一定增加保司的赔付本钱。
再者,叠加919费改的影响,保险覆盖范围扩大,新车保费也难赢利。保司开始组建自己的续保团队,打着“替4S店减轻包袱”的口号,大面积进行外呼,加大对次新车续保率的考察;乃至借4S在正常返点之外的贴点、以及赠予增值做事来匆匆本钱身续保业务的成交。
当然,保司帮助4S店做好续保业务,真实意图是想掌控事件车的售后流向,谁维修本钱低,就导给谁。
只是保司的“小算盘”并未打响,由于车主在发生事件时,和田师长西席一样更方向于选择4S店。
这也是4S和保司博弈的“筹码”。
由于“保费换产值”的模式没有变,强势4S如恒信集团敢于硬刚保司;而弱势4S只能选择屈服,接管保司在定损、赔付环节被额外打折的情形,或者鼓励车主去诉讼或找第三方评估。
有业内人士预测,上述案例中的奥迪4S店在定损环节被保司“卡脖子”,可能是其保费没有达到“送修”的“事件定损产值”。
会利好综修厂吗?
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
一,2023年,64家经营车险业务的财险公司中,只有16家公司盈利,利润140亿元。47家公司亏损,累计亏损金额51亿元,亏损面超73%。
二,目前全国整体车损年赔付金额在7000亿公民币旁边,4S霸占70%份额,独立维修店占25%,连锁维修占约5%。
两组数据勾勒出事件车现状:保司降本压力飙升,4S店仍在“吃肉”,进入保司核心体系的修理厂“喝汤”,未入网的修理厂连骨头都很难啃到。
当然,4S能够“吃肉”的条件是供应足额的新车保费,综修厂可以“喝汤”的条件是修车价格低。
前文也提到,4S受新车销量下滑及三次费改的影响,“保费换产值”模式受到严重冲击;而4S过分挖掘事件车产值的做法,与保司降本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让保司不得不开始调度4S与综修厂的“维修构造比”。
一方面,部分保司将理赔一条线分开,重点考察渠道赔付率KPI,并加强监督拆解、防扩损。
另一方面,保司勾引车主进入互助修理厂网络的动力更足,并提高车主在修理厂的留修率。
上海某综修厂与头部保司深度绑定,帮保司运营并做事客户,承诺车主代驾车等增值做事。该老板表示,“一单3000元以上的事件车业务,综修厂可以帮保险公司节省60%的本钱。目前,事件车留修率已经达到30%。”
缘故原由也不难剖析。
随着前端新车带来的保费规模下滑,让保司更加重视后端赔付本钱的掌握。保司自然方向于选择本钱低的非原厂渠道维修,打造自己的核心做事网络。
对付能够进入保司核心网络的综修厂而言,或是利好。
于是,我们也看到事件车行业呈现新局势:在保司核心网络内的修理厂,帮保司降本,保司帮其提高留修率,双向奔赴;而在网络之外的修理厂,则勾引车主起诉保司,冲突加剧。
在行业增量消逝、内卷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局势或将成为行业常态。
写在末了
站在车主田师长西席角度,提出一个问题:事件车维修过程中,对破坏的零配件是修复还是改换,到底谁说了算?
车主从自身利益出发,当然是希望改换原厂零配件,由于在购买保费时并未明确维修时只修不换。
站在维修方的角度,改换产值高,且售后轇轕少;而保司并非慈善机构,盈利指标下,修复本钱低是首选。
以此来看,这像是一道无解题。保司、维修方与车主三方利益体陷入零和博弈。
在此背景下,也有两个话题值得磋商:
一是保司会不会借此加速推动保费差异化进程?
二是保司有弘大的车主用户群体,能否和 “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一样,构建以保司为核心的授权钣喷中央?
你的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