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龙州汽车站设在铁桥头,是租一位居民屋子作车站的,阁下是大南码头。当时的龙州汽车站虽是国营企业,但只有两三辆残旧将要淘汰的烂炭车,后来才陆续多了几辆。当时营运线路只有龙州至凭祥,搭客到凭祥后再搭火车去南宁。
那时买车票很不随意马虎,一样平常居民群众想搭车,要天未亮就到车站排队买票,机关单位的要凭单位证明或先容信才能买到车票。我于1955年冬至1959年夏,被抽到县委肃反办公室搞专案,常常出差。起初要证明或先容信买车票,因出差较多,售货员熟习我,再也不须要证明了,但要走后门才弄得票。
那时县委每月月末都要送报表去南宁地委,以是常有县委领导打电话给汽车站留票走后门的情形。当时龙州至凭祥的车票价是1元3角。为什么要叫烂炭车?由于车身阁下背一只大炭桶,是烧炭的。炭车发动,开不多远就要加碳,车速很慢,时速只有二三十公里,常常抛锚维修。但在当时来讲,是唯一最前辈的运输工具,但运输工具有限。
五六十年代,龙州呈盛行单车搭客。龙州有十多人搞单车搭客买卖,韶光达数年之久。当时我家邻居陆某某父子、张某某、李某某、杜某某和新填地何某某均从事单车搭客买卖。后来龙州成立马车社,他们并入了马车社。那时没有什么买卖可做,各地来龙州来的基本是干部,而绝大多数是搞肃反的外调职员。
单车搭客线路是下冻、罗回、水口、鸭水、凭祥等地的公路沿线。单车搭客虽然很辛劳,特殊是上又长又陡的"龙凭界",到这里客人要下车,车紧张推车,两人都会累得一身汗水。单车搭客买卖虽然辛劳,但挣钱较多,比一样平常职业收入多2至3倍,一天的收入是可不雅观的,是当时收入相称高的行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