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冰心无疑是一位大师级作家,至少在儿童文学这个领域,其影响无人能出其右。
可别鄙视儿童文学,征服了儿童,就征服了未来。
这大概便是长期以来,只管冰心的文学造诣饱受质疑,但其地位不可撼动的缘故原由。

关于冰心的造诣,本文不多解读。
有其父才有其女,本文讲述她父亲的传奇经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冰心既然是位作家,其父也该当是一位文人吧。
事实上恰好相反,她的父亲是位地隧道道的武士,曾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表现大胆,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还曾担当中华民国海军次长。

妈妈娘你好糊涂究竟是什么歌为何作国歌吹奏时刺痛冰心之父 休闲娱乐

谢葆璋

(一)《妈妈娘你好糊涂》

冰心的父亲叫谢葆璋,清同治四年(1865年)1月3日出生于福建长乐(今福州市)。
谢家也是书喷鼻香门第,谢葆璋的父亲,即冰心的祖父谢銮恩是举人出身,但生平没有入仕,毕生讲学,培养出不少人才,比如著名革命家、教诲家黄乃裳等。
因此,谢葆璋自幼随父读书,很有天分。

但谢葆璋并没有走其父的文人之路,而是毅然走向沙场,参加了海军。
由于他碰着了一个比其父亲更精良的人物,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诲家严复。
严复也是谢葆璋父亲的好友。

严复

1881年,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的严复,回到家乡福州招考海军学生,见到了谢銮恩的三子谢葆璋。
当时谢葆璋的两个哥哥都子承父业,走了父亲的从文之路,唯独谢葆璋另有奇志,想谋他图。
那时他才16岁,已显出更加远大的志向。
严复慧眼识珠,见谢葆璋“骨骼清奇”,是当将军的料,于是便鼓励他参加海军。

严复亲自给谢葆璋出题考试,谢葆璋的答题令严复很满意,于是就把谢葆璋带到天津,进入水师学堂,成为该校的第一届驾驶班学生。
谢葆璋在水师学堂学习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到“威远”号兵舰上演习。

谢葆璋的精良表现,受到了李鸿章的关注。
清朝的北洋舰队是李鸿章创办和卖力的,而当时中国还没有制造兵舰的能力,他订购的几艘兵舰“致远号”“靖远号”“来远号”“经远号”,都是在英国或者德国制造的。
造好后,李鸿章便让北洋舰队的官兵去国外接舰。

当时被李鸿章选中去接舰的人有邓世昌、叶祖珪、邱宝仁、林永升等,他们四人分别成了以上四艘兵舰的舰长。
除了四位舰长外,每艘舰上还派了一名大副和两逻辑学生帮忙驾驶。
谢葆璋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接舰行动,同邱宝仁卖力吸收“来远号”。

后来,著名作家冰心讲到父亲这段往事的时候也是感慨不已……

1887年2月,接舰官兵400余人,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率领下,从天津出发,前往欧洲。
他们抵达英国后,谢葆璋等部分官兵又转德国,到伏耳铿厂吸收“来远”、“经远”两舰。
吸收完毕,两舰驶往英国,和在这里吸收“致远”、“靖远”两舰的官兵凑集。

在英国,中英两国举行了隆重的接舰仪式。
这样的场合当然要举行鸣礼炮、升国旗、奏国歌等庄严仪式的,但那时的中国人却涌现了尴尬的局势。
由于当时的清朝有国旗,即黄色龙旗,却没有国歌(清朝的国歌直到1911年才由严复等人创作而成)。
但总得搪塞下这个场合啊,于是清朝官员便临时选用了一首民歌来顶替国歌演奏。

这首歌的曲调显得不伦不类,当它响彻仪式现场时,刺痛了谢葆璋的心,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屈辱。
那么这究竟是一首什么歌曲呢?

它便是当时在东寒风行的一首民歌《妈妈娘你好糊涂》,别号《糊涂调》、《要婆婆》,歌词是这样的:

大清国来怀丰府

姑娘大了都想丈夫

妈妈娘你好糊涂

妈妈娘你好糊涂

李庄妹妹比奴小

去年尾月都把门出

妈妈娘你好糊涂

今年她回门大伙都瞧见

怀里抱个宝宝

还一个劲地哭

妈妈娘你好糊涂

今年为奴已经二十五

再过几年就三十出

妈妈娘你好糊涂

妈妈娘你好糊涂

当然,这作为一首民歌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还被民间广为传唱,其曲调也比较好听。
直到如今,这首歌还被几次再三改编,重新填词演唱,比如张也、闫学晶等明星都演唱过。
但作为国歌就显得比较风趣,没有什么文化含量或者民族肃静可言了。
可想而知,当时对具有爱国之志的谢葆璋来说是多么心痛。
自那时起,谢葆璋就暗下决心,此生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之肃静而战!

(二)甲午风云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上映了一部战役题材的电影《甲午风云》,影片展现了甲午中日海战的激烈场面,塑造了邓世昌等人的悲壮故事。
事实上,那次海战,我军呈现出了多位一点不比邓世昌逊色的英雄人物,比如林永升、刘步蟾、黄建勋等,而谢葆璋也是个中之一,他做为“来远号”舰上的枪炮官,表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和勇气。

1887年10月,谢葆璋一行接回四艘巡洋舰回到中国,抵达厦门港,第二年便编入北洋舰队,进行演习。
此后,谢葆璋便在来远号上任职;5年后,他担当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成为来远号兵舰的二副(职务仅次于船长和大副)。

1894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十八)中午,甲午海战正式爆发,北洋海军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
本来,当时中国的北洋舰队在整体实力上乃至要高于日本,号称亚洲第一,天下第九(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
但由于浩瀚缘故原由,战斗数小时后,我军便陷入不利局势。

激战到下午,邓世昌的致远舰、林永升的经远号相继沉没。
邓世昌和林永升等官兵都壮烈捐躯。
但别的兵舰仍在奋力战斗。

谢葆璋所在的“来远号”也表现十分大胆。
日舰“赤城”号被击成重伤后,眼看转舵要逃,谢葆璋连忙帮忙大副驾驶“来远”舰,尾追其后,并向敌舰开炮,使之进一步受到重创,也使其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再不能战,灰溜溜逃离作战海疆。

下午两点多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6艘战舰,将北洋舰队刘步蟾的“定远”号、 林泰曾的“镇远”号两艘铁甲舰团团包围。
3时20分,日军号称“帝国精锐”的“吉野”等4艘快速巡洋舰,又将“靖远”号和谢葆璋所在的“来远”舰去世去世咬住不放。
我两舰以寡敌众,苦战多时,均受重伤,形势十分严厉。
“来远”舰在敌舰的猖獗围攻陷,中弹200余发,导致尾炮失落灵,弹药舱爆炸,全舰燃起熊熊大火,“延烧房舱数十间”。

危急之中,谢葆璋奉命驾舰冒着仇敌的炮火,冲出日舰的包围,行驶至大鹿岛附近,奋力灭火施救,保住了来远号兵舰。

“来远”号抢修完毕后,又协同“靖远”号重新投入战斗,坚持到末了,直到日舰先行逃离沙场为止。

此战,“来远”舰是北洋舰队幸存兵舰中受伤最重的一艘。
战后,“来远”舰驶归旅顺港,中外人士目睹其损伤如此严重,尚能安然抵港,皆为之惊叹不已!

“来远”号战舰上职员伤亡十分惨重,谢葆璋妻子的侄子杨建也在战斗中壮烈捐躯。
当时,他被炮弹打穿腹部,肠子都炸了出来,飞溅到甲板上的烟囱上。
战斗结束后,谢葆璋含着眼泪,把侄子烧焦的肠子从烟囱上撕下来,放回到他的尸首中。

这次海战共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韶光之长,为近代天下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
此战,北洋舰队丢失5艘兵舰,去世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也有5舰受重创,去世伤官兵600余人。
北洋水师虽丢失较大,但并未败北。
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出海迎敌。
日军遂攫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中日双方休整数月后,再次开战。
1895年正月初五,日军从水陆两线夹击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
中国军队进行了有力的反击。
此战,北洋舰队曾一度打得十分出彩,击毙了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第6师团第11旅团的旅团终年夜寺安纯。
但后来由于计策上的失落误,以及李鸿章的妥协,终极导致失落败。

2月5日半夜,日军派出鱼雷艇借着夜色的掩护,潜入威海卫港进行偷袭。
结果他们开释的鱼雷击中了带伤的“来远”舰。
随着一声巨响,来远舰弘大的身躯连忙地翻转,很快沉入大海,舰上官兵30多名罹难身亡。
而谢葆璋是少数幸存者之一。

在兵舰爆炸的瞬间,谢葆璋纵身跳入冰冷砭骨的海水中。
幸亏他水性极好,拼尽全力游到了刘公岛,才去世里逃生……

(三)出任海军次长

甲午海战之后,清政府将北洋舰队体例取消,数千名海军战士都被遣散还乡。
谢葆璋也回到福州,和家人团圆。
此后,他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1899年,清政府规复北洋舰队。
原“靖远”舰管带(舰长)叶祖珪出任海军统领,原“康济”舰管带萨镇冰出任帮统。

萨镇冰

萨镇冰是谢葆璋的福州老乡,两人有师生之谊。
谢葆璋在天津水师学堂学习时,在“威远”舰演习时,萨镇冰都曾是他的老师或教官,二人过从甚密。
北洋舰队重修,急需海军人才,萨镇冰便重招谢葆璋回海军任职。

这年,北洋舰队又增长了两艘4300吨级的巡洋舰,个中一艘为“海圻(qi)”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战舰,萨镇冰出任此舰的舰长,谢葆璋则担当副舰长,连续为中国海军效力。

一年之后,谢葆璋的长女谢婉莹(冰心)出生。
此时的中国只管被列强环伺,比如被八国联军攻击等,但只发生过陆战,并未发生海战。
这一阶段的谢葆璋进入了他的海军教诲阶段。

由于在甲午战役期间,北洋舰队在旅顺、海威的海军学校都毁于战火;1900年,谢葆璋的母校天津水师学堂也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中,此时都急需规复重修。
1903年,北洋舰队所属新的海军学校——烟台海军学堂出身,谢葆璋出任该校首任监督(即校长)。

谢葆璋为军校的培植付出很多心血,经由数年的经营,军校发展很快,后一贯位居清末四大海校之首,也成为中国近代培养海军军官最多的学校。
后来在抗日战役中,中国海军的80%以上的舰长都是此校培养出来的。
谢葆璋在中国早期的海军教诲中功不可没。

谢葆璋治校非常严谨,十分重视学生的风致教诲,提出“学堂以德育为贵”、“品必先于学”的思想。
其余,他曾经有在威海卫海战中拍浮逃生的经历,因此就非常重视学生们对拍浮的演习,如果学生泳技不过关,其他科目再好都不能毕业。
他乃至不让学生放暑假,苦练拍浮。

谢葆璋名贵之处在于,他在清政府统治下搞教诲,并不举夺由人,并不向满清贵族屈从,坚持自己的教诲、治学理念。
为此,他得罪了清朝权贵,也使他看清了清朝的腐败统治,并开始同满清的腐烂统治分道扬镳。
8年后,他愤而辞职,向孙中山师长西席领导的革命靠拢。

辞职后的谢葆璋回到家乡福州,对自己的儿女进行了革命教诲,成为女儿谢婉莹的启蒙老师,他不给冰心缠小脚,不给她扎耳朵眼,让女儿做一名新女性。

中华民国成立后,谢葆璋的同乡好友黄钟瑛被孙中山任命为民国首任海军部总长,兼海军总司令。
黄钟瑛上任后,便约请在甲午海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谢葆璋重回海军任职。

做为一名军人,离开沙场是最痛楚的事情,此时终于又能为国效力了,谢葆璋非常激动,欣然前往,到京担当海军总司令部二等参谋官,自此再次踏入军旅生涯。
不久,他便晋升海军少将。

后来的谢葆璋一贯跟随孙中山师长西席进行革命活动,曾激烈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1915年5月7日,梦想称帝的袁世凯接管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闻此,谢葆璋义愤填膺,满怀悲愤地用岳飞的笔体写下了“五月七日之事”六个大字,张贴在书房里,永不忘这一国耻日。
他的这些举动,对年幼的冰心都深有影响。

1926年6月,61岁的谢葆璋出任海军次长,他的海军生涯达到顶峰。
曾经在甲午战役中表现大胆,并且在海军教诲中建立功绩的谢葆璋将军担得起这个职位和名誉。
在民国的历史上,共有9为海军总长,12位海军次长,谢葆璋是第7位次长。

不过谢葆璋绝非一个追求功名利禄之人,他的头脑一贯很复苏。
当时史上有名的北伐战役正在打响,这是一场正义之战,革命之战。
而在北洋政府为官的谢葆璋知道当时中国的场合排场,知道谁是谁非。
因此他不可能为反动的北洋政府做事,他附和海军总长杜锡珪,和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态度,支持他们倒戈。

已过花甲之年的谢葆璋不久便离职,退出军宦海,接着辞去统统公职,然后跟随女儿冰心在家闲居了。

冰心之父谢葆璋,及故居福州

谢葆璋于1940年病逝,享年75岁。
他的生平也曾轰轰烈烈,也曾风平浪静,不管是在残酷中,还是沉着中,都保持了自己的节操,堪称中华民族的精良儿女!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