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表,我的谷子晒干了,准备把6000斤全部卖给互助社哟。”
“没问题,国庆节后我们组织第三次收购。”
9月29日,綦江区扶欢镇插旗村落穷苦户陈天秀给綦江区委组织部选派驻插旗村落第一布告杨翼德打电话。由于陈天秀婆婆姓杨,她一贯称杨翼德老表。
自去年驻村落事情队当推销员以来,插旗村落优质土特产“狮口馋”大米脱销区内外。由于互助社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村落民稻谷,大家都乐意把稻谷卖给互助社。
大米变身品牌产品
插旗村落最低海拔230米,最高海拔980米,全体村落便是一座陡峭的山坡。
去年9月,杨翼德拜访穷苦户敖体斌时,瞥见他家屋旁的稻谷黄了,金黄的梯田甚是俊秀。可是敖体斌眉头紧锁,丝毫没有丰收的喜悦。
“运米到山下盖石老乡场去卖,每斤2块5角,来回摩托车费60块。一次卖200斤,实际相称于每斤卖2块2角,还要费半天功夫。”敖体斌说,他种了11亩水稻,卖米是件痛楚事。
杨翼德看着敖体斌稻田中养着的鸭子、田坎上正在啄食的土鸡,意识到插旗村落藏在大山深处的田舍土货,正是城市人神往的康健生态产品,如果做成一个品牌,提升有名度,市场代价该当得到提升。
杨翼德的想法得到村落支两委认同。去年9月,插旗村落申请了“狮口馋”“溱州土货”两个牌号,随后,设计制作了包装。插旗村落村落民栽种的大米,有了自己的品牌。
“五统一”提升质量
去年10月,杨翼德将插旗村落栽种的大米挂在綦江日报红蚂蚁商城发卖,“狮口馋”大米走进綦江人视线。
“去年春节前,我们帮助村落民发卖大米近2万斤。”插旗村落村落委会主任廖明兰先容说,村落集体也盈利6000元,“空壳村落”的帽子总算摘掉了。
在运行过程中,大家创造,由于村落民都是小型打米机,加工的米普遍较碎,卖相不好。
杨翼德和村落支两委及互助社成员切磋,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米品质,由互助社牵头,全村落统一种子、统一栽种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发卖。
2019年春天,插旗村落发展了100亩优质稻,互助社和村落民签订条约,高于市场价10%收购庄家稻谷,个中7户穷苦户也签了协议。
“我们卖力种,村落上干部卖力销,我们吃了定心汤圆。”穷苦户敖正贤说。
“有互助社监管,大米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互助社也有底气。”廖明兰说。
事情队员全力推销
9月,又到秋收时,插旗村落迎来丰收季。
插旗村落村落民不再像往年一样为卖谷卖米犯愁了,由于3月份,市委组织部派驻插旗村落第一布告刘晓东到岗;4月份,区委组织部增派驻村落事情队员黄丰到岗。驻村落事情队3个人决定共同发力推销大米。
刘晓东联系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拿到了一笔9000斤订单;黄丰回到自己单位,倡议同事消费扶贫,购买“狮口馋”大米;杨翼德通过綦江区融媒体中央红蚂蚁商城电商平台,让“狮口馋”大米通过网络走上市民餐桌。
9月12日,插旗村落第一批稻谷18000斤运送到綦江加工,9月20日,11000斤大米售罄。9月24日,第二批20000斤稻谷加工成13000斤大米,9月29日全部卖完。
“狮口馋”助农增收
“王春强,1546斤,2551块,记住哈,到时候钱直接打到你卡里……”
“好好好,杨布告算的账不会错。”卖完自家谷子,穷苦户王春强又忙着帮邻居称重,他说,“市场上每斤谷子卖1块4,最高卖1块5,村落集体按每斤1块6角5分收,我们在家门口卖谷子,种一亩地增收200元,划算。”
9月24日,杨翼德、廖明兰组织第二次收购稻谷,村落民都很积极,提前将稻谷运送到公路边。车子来了,大家相互帮忙称重、上车。
穷苦户李文英、霍伟芳、敖裕柱等参加货色搬运、大米包装,互助社当月结清人为。
“狮口馋”大米零售价格是每斤5.5元,除掉加工、运输、包装等用度,国庆节前,互助社发卖大米2.5万斤,发卖额达10余万元,村落集体盈利3万元。
“年底,我们还将对穷苦户履行分红,每户270元。”杨翼德说,发展家当目的是让村落民受益,村落集体赚的钱,要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綦江区融媒体中央 文/图 吴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