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电子、服装、汽车配件到农产品等诸多行业,《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浩瀚投资越南的企业家均给出了相同的结论——越南难以取代中国成为天下工厂,情由很大略:相对付中国巨大的体量,越南本身的规模有限,而且,越南制造发展越快,其原有的本钱上风削弱得也就越快,相对薄弱的供应链也就更加紧张,从而进一步推高其本钱。
这统统,已经让敏感的企业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的确,当前的越南制造在快速发展,出口增长迅猛,但是,统统也都在快速变革。

越南永远弗成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汽车知识

越南河内一工厂的工人正在生产运动品牌服装

“越南不可能取代中国成为天下工厂。
”2019年,刘勇去越南投资建厂生产汽车配件。
他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而是这一两年在越南与浩瀚中国企业家常常沟通后的共识。

一位在越南事情生活多年,对当地营商环境非常熟习的中国人对《中国经济周刊》先容说:“以前出去的一波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鞋、衣服,后面是光伏、太阳能,现在过去的就包括手机、电子,三星、苹果都去越南了,相对应的高下游企业也随着过去。
目前越南比较火热,越南是比较有年夜志壮志的,是真的想着取代中国,或者说有成为天下工厂的这个方向。

那越南能否取代中国成为新的天下工厂呢?这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今年一季度,越南出口总额达885.8亿美元,同比上升12.9%。
被拿出来比较的是广东深圳,一季度出口额4076.6亿元(约合608.3亿美元),同比低落2.6%。
越南超越深圳,也在海内互联网上引发了一波焦虑感情。

然而,这实在并不具备可比性,越南人口近1亿,而深圳只是中国一个2000多万人的城市。
2021年,越南GDP总量不到深圳的80%,也略低于与之相邻的中国广西,而且,广西的人均GDP是越南的两倍多。

恩凯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在宁波的纺织服装出口骨干企业,在东南亚多国经营和投资项目。
该公司董事长沈功灿认为,不用太担心越南对中国制造的冲击,由于“越南规模不大”,只看纺织服装业,海内几个规模企业,比如宁波的申洲国际等这些大企业一去,当地招工立时紧张,随意马虎一下子饱和。

朱涛是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主营手机电子产品,在越南也有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对付当前热议的越南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天下工厂,他表示,“海内的说法有点过虑了。
现在一些客户考虑从中国转移出去,这个是有家当转移的规律在,但越南的体量,包括劳动力是有限的,空间也有限,以是配套更有限,只能承接一部分”。

从消费电子、服装、汽车配件到农产品等诸多行业,《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投资越南的企业家们均给出了相同的结论,情由很大略——相对付中国巨大的体量,越南本身的规模有限,而且,越南制造发展越快,其原有的本钱上风削弱得也就越快,相对薄弱的供应链也就更加紧张,从而进一步推高其本钱。
这统统,已经让敏感的企业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的确,当前的越南制造在快速发展,出口增长迅猛,但是,统统也都在快速变革。

“如果不是美国加税,我们不可能去越南”

刘勇是一家总部在上海的汽配企业卖力人,该企业年收入规模超过10亿元。
2019年,他决定去越南投资办厂。

“为什么去越南呢?”刘勇自问自答道,第一个缘故原由是美国对中国汽配产品征收25%关税,而美国对越南汽配产品是零关税。
他阐明,公司的毛利率才20%多,如果美国征收的25%关税落到自己头上,“我就要亏钱,那就不做”;如果关税落到客户的头上,客户就要取消订单。
“当然,也有财大气粗的客户说,25%的关税由他来承担,但这种客户极少。

为此,刘勇将出口美国的产能放在了越南,在其公司营收规模中占比约20%,80%的产能依旧留在海内。
“如果不是美国加税,我们不可能去越南。
”他说。

低关税乃至零关税的外贸环境确是越南制造吸引中资企业前往投资的诱人之处。
2007年,越南加入天下贸易组织,迄今为止,越南已经签署16个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今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等。
这给越南带来了极高的贸易便利度。

郭林海在东莞厚街经营一家精密五金企业,一部分业务是为三星供应商做配套。
2017年曾第一次去越南稽核,但没有下定决心。
2018年8月,他在越南的工厂正式开业。
“越南这几年景长紧张还是靠美国,由于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那么多关税,很多企业不得不迁居到越南去,实在很多不想去的。

郭林海说,毗邻其工厂的一家做电子印刷的企业去越南,“紧张是考虑中美关系,在越南做同样的产品,比在中国本钱还要高10%”。

2019年,许安华跟差错也去了越南稽核,他的公司在珠三角,是三星手机的配套商,也有在越南设立分厂的打算。
许安华说,由于欧洲和越南之间零关税,在越南生产同样的产品比在海内“给客户省了关税钱”。

宁波长隆国泰有限公司是一家工贸一体的服装企业,拥有设计研发、生产供应链、国际海内贸易三大板块,2020年出口额1.3亿美元。
该公司外贸业务卖力人许小锋说,越南对欧美、加拿大零关税,“这是一个最大的缘故原由,实在我们出口商是不愿意去的,但是没办法,这对客户有好处”。

关税之外,越南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也让一些企业心动。
2018年底,彭海国为三星充电器供应商做配套的越南工厂投产。
他说,其工厂企业所得税是20%,然后增值税是统一的10%,“中间不掺杂其他的税费了,就全部包含在10%里面。

随着客户,随着订单去越南

随着客户走,随着订单去越南是另一大选择成分。
2019年,三星关闭了在中国的末了一家手机生产厂,转而去了越南。

三星电子给出的阐明是,中国竞争市场激烈。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三星电子在中国的手机销量仅334万部,排名第8,市场霸占率仅为0.8%。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撤退,在环球市场仍旧销量第一,去了越南的三星仍旧是浩瀚中国配套供应商的最大客户。
彭海国说,“现在,越南三星占到了全体三星手机环球产量的50%”,“像我们是没办法,我们最大的客户是三星,对我们物料占比太多了,如果我们还想连续经营的话,只能随着客户迁移”。

只管随着去了,由于是新设工厂,他在越南北江的工厂仍旧要得到三星的认证才能拿到订单,“2019年、2020年很痛楚”,2021年4月拿到三星的认证后,才扭亏为盈。

郭林海见告《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去越南,是由于我有两个客户跑过去了。
我的两个客户便是三星的供应商,都是韩国企业,之前是在中国海内生产,后来,三星去了越南,这两个客户也就随着三星去了越南。
我们也是随着客户走,随着市场的需求跑。

朱涛也说,去越南,当时实在紧张是客户配套的哀求。
“他们哀求你过去,你不去的话,你的业务就可能转给别人了。

除了随着客户去越南,许安华坦言,还有不少欧美客户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将新的项目订单指定在越南做,或者说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做。
“如果现在所有的供应商都在中国,有些客户可能以为风险太大。
”由于疫情,他的越南工厂操持被搁置,但今年下半年还是准备落地。

还有一些企业去越南,看中的是当地的质料上风。
主打乳胶制品的东莞市芬璐家居有限公司2007年就在越南设立办事处,2012年在胡志明市设厂。
该公司总经理曹明莲说:“越南是天然橡胶的主产国之一,我们的工厂在当地采购质料,当地发卖,一年产值达6000万元公民币。

2019年,盐津铺子控股公司在越南设立果干生产基地。
“立足于质料,这是最核心的。
”盐津铺子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广先容,越南是农业大国,拥有榴莲、芒果、菠萝蜜等稀缺的水果资源,而越南当地农产品精湛加工企业少。

越南胡志明市,当地正准备上岗的工人。

越南河内一家工厂的工人正在生产服装

东莞市一位鞋厂的女工正在加紧生产。
越南的人工本钱比东莞低。

越南也招不到工人了,“3到5年后越南人为还要翻倍”

“去越南的第二个缘故原由,我们是劳动密集型家当,上海的人力本钱越来越高,而越南的劳动力本钱只有上海的1/3。
”刘勇说。

2019年8月,三星惠州电子撤出之前,其所在地陈江街道一名业内人士见告《中国经济周刊》,在惠州当地,一名普通工人的用工本钱在4500元/月旁边,而相同的工人,在越南只需1300元/月,本钱不到惠州的三分之一。

郭林海接管《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举例,据他理解,在东莞的某家鞋厂一个月的订单是600万双鞋,“在越南的人工本钱跟东莞人工本钱比起来,一双鞋要省1美金,你说一个月下来省多少钱,一年下来省多少钱”。

纺织服装是范例的劳动密集型家当。
许小锋见告《中国经济周刊》,在宁波,如果服装厂缝制车间的一线工人超过500人,就算大厂了,这个规模的工厂现在越来越少;而在东南亚,比如柬埔寨、越南,工人达到1000+算一样平常规模工厂,“他们有产能、有工人能做大数量订单”。

然而,短短3年之后,越南的人力本钱上风险些消逝殆尽。

朱涛说,2019年投资之初,越南当地人力成本相比海内确实有比较大的差距,比较便宜,“现在上升比较快了,这部分逐步失落去它明显的上风”。

“很多人说越南就像中国的20世纪90年代,根本就不是,完备是反的。
”郭林海见告《中国经济周刊》,其越南北宁工厂2018年的时候,就招不到工人了,“2018年招工是怎么招?先容到工厂,招一个就给500块钱公民币先容费”。

因新冠肺炎疫情,郭林海的工厂一度封控歇工,今年2月解封之后,招工比2018年更难。
郭林海说:“厂子开工招不到工人了,怎么办?最高的时候,一个工人过来,褒奖1000块公民币,才把厂里的员工召回了一部分。

郭林海先容,其工厂普工人为均匀2800元公民币/月。
曹明莲的家居厂员工人为水平约3000元公民币/月。

普工如此,管理职员人为水平更高,上升速率更快。
郭林海说,办公室职员包括翻译、财务,人为是6000元公民币/月起步。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株式会社总经理杨全兴先容,公司在越南布局已有10多年,“越南员工的人为10年间该当增长了五六倍”。
他剖析,越南的短板便是人口基数比较小,各行各业发展起来往后,企业相互竞争,很快就涌现用工荒、招工难,“越南的人为和福利上涨太快,这是它竞争力低落的一个紧张成分”。

越南官方数据称,2022年一季度部分地区涌现用工荒,缺口约12万人。

接管采访的多位企业家认为,越南制造赶不上中国制造的另一个主要缘故原由是,越南员工的勤奋程度。

曹明莲剖析,越南受法国统治100多年,越南人比较享受生活,事情中

“年轻人都不怎么干活的。
很多20多岁的小伙子,在那里一瓶啤酒就一上午或一下午。
”郭林海说,有时候,越南员工由于一场足球赛就要请假,为此,工厂不得禁绝备更多的员工。
“我有个朋友在那里开电子厂,须要150人,他就招165人,按每一天10%的人请假准备。

刘勇则见告《中国经济周刊》,其越南员工“晚上回家往后看到工厂领导的电话一样平常都不会接的”,上班的8个小时事情效率比不上中国,“我举个例子,相同的产品、相同的韶光,他们生产出来的数量要比海内大概低15%~20%”。

刘勇判断,越南的劳动力本钱会越来越高,“我估量在3到5年以内就会达到中国的标准,以是它的劳动力上风会一去不复返”。

不只是越南,缅甸、柬埔寨这些东盟国家的人为水平同样快速上涨。

许小锋说:“2012年,我们去柬埔寨的时候,普工的月人为水平是36美元,确实很便宜,到现在已经上涨到195美元,算上加班和福利,实际上发到工人手上的人为就达到250美元。
如果是管理职员,那从700美元到1000美金不等,我们在那里的人为是不低的,非常高。

“质料、设备都是从海内入口的”,中国供应链上风不会变

人工本钱上升吞噬了企业的利润,供应链问题更让不少企业头疼。

“我的工厂须要的一些材料、辅料全部是中国过去的,包括厂里煮饭的电饭煲,全都是中国过去的,光是运费增加的直接本钱,比如,不锈钢运费从东莞到越南河南省就要3块多钱公民币每公斤,就增加了10%的本钱。
”郭林海说,“我们的产品要电镀,那边的本钱也是东莞的1.5倍。
整体算下来,最少要增加10%的本钱。

朱涛也说:“从中国过来的原材料有很多,像一些包装材料、原材料在这里(越南)是没有的。
其余像工业辅材、胶水、锡膏这些在当地也是没有生产的,都从海内入口。

三星手机的配套商许安华说,越南生产的难点之一确实是物资的配套,所须要的物资很多在当地都没有生产或者很难买到,要从表面入口。
“现在有所好转,改进了一部分,但也没有完备替代,很多比较中高真个工业用品,还得从中国进,越南那里没有或者是贵。

越南显然希望改变这种局势,办法之一是逐步提高原产地标准。

刘勇见告《中国经济周刊》,越南产品出口欧美等地要享受关税优惠政策,就必须得到原产地证明。
“这个审核越来越严格,我们刚来办厂的时候,只要在越南本土采购在25%以上的,就可以拿到原产地证书;第二年是30%,今年是改到了35%。
”刘勇说,这会让其采购本钱提高10%旁边。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株式会社在东南亚的布局紧张集中在越南、柬埔寨、缅甸和孟加拉等地,且以越南为主。
该公司总经理杨全兴说,在2019年时原材料从海内入口占比百分之八九十,但是由于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越南设立了纺织面料、纺织印染、成衣绣花等工艺的工厂,以及纸箱、辅料等各种配套企业,以是从中国入口质料的低落速率越来越快,对中国供应的依赖也在不断低落。

许小锋则认为,东南亚当地纺织服装企业目前大部分还是来料加工阶段,“实际上便是中国的面料、辅料、原材料出口到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在当地裁剪、缝制和包装”。

许安华则说:“有一些像电路板之类的,可能前期我们会在海内采购,但后面我们还是会优先探求本地供应商,去了那边就要只管即便地本地化。

刘勇认为,未来,大概会形成一种新的家当格局,便是海内卖力研发与零部件制造,东盟国家生产组装,再出口到天下各地。

曹明莲也说,像做鞋的,开拓设计仍旧因此中国为主,开拓完了之后,配件仍旧还是在中国采购。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恩凯控股董事长沈功灿则认为,越南可能在轻纺、电子组装家当部分环节上实现供应链替代,但不太可能形成完全的家当链。
未来,一些关键原材料的生产还是会留在海内,中国最大的上风便是节制着市场、成本和供应链的话语权。

朱涛表示,从全体工业配套来讲,全天下就只有中国做到极致了,从本钱效率、供应的速率到供应品类,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地方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中国是越南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中国对越南出口额为276亿美元,是越南最大的商品入口市场。

惠州三星曾是三星电子在中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2019年9月关闭。

综合本钱比惠州高,“我是亏了钱回来的”:赢利的只有20%,剩下的80%都亏

郭林海2018年准备去越南建厂的时候,当时在越南已经营6年的刘敏生却劝他不要去。

刘敏生说,在越南这么多年,他手机里存着5000个在越南的中国人手机号码,“赢利的只有20%,不赢利的40%,还有40%是亏钱的”,“我2019年就撤回来了,亏了钱,现在那边还有一点点业务,也是不赢利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价打得低。

这并非刘敏生一个人的印象。
许小锋也见告《中国经济周刊》,越南、柬埔寨的本钱都在上升,“一件衣服在那边做比在中国做,FOB价格有时候还要贵。
这样一来,纯挚的加工环节并不赢利,只有那些拥有上游面辅料上风的龙头企业才能够实现盈利。

“我以为在东南亚开一家纯粹服装加工厂是很难盈利的,只是给当地增加就业,创造税收,从我理解的情形看,我们在外洋投资的服装加工厂100家有20家能盈利已经很不错了。
”许小锋说。

许安华认为有亏有赚很正常:“我身边有一些开塑胶厂的朋友,他们过去的时候也没有做好,末了亏了回来的也有。
毕竟去国外经营,跟海内的很多不雅观念、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一开始,郭林海的投资操持只有数百万元公民币,不过,“开弓没有转头箭,后面就不断地投入,到现在靠近2000万元。
”郭林海说,到了越南之后,各种现实困难逐步就浮现出来了。

“2018年的时候,我们说去越南投资有5年黄金期,现在已经3年多了。
”郭林海开始担心这笔投资终极能不能赚到钱。

“今年客户回款变慢了,之前讲好的月结,现在也拖到四五个月。
”他说,这是紧张的困难;其次便是厂房租金贵,加重了现金流包袱,“越南河内厂房租金比东莞不低,现在还要高一点,而且一租就哀求一年,租金也是按年付,而在海内,我们可以按月付租金。

朱涛企业的外洋基地坐落在越南北宁,附近河内。
朱涛说,“这里的厂房租金涨得很快,这两年差不多翻倍了,原来1平方米的工业厂房租金在2美金旁边,现在是4美金,跟惠州的差不多了”。

2019年去越南北江时,朋友劝彭海国自建厂房,但由于客户订单催得很急,他只能租赁厂房,现在颇为后悔。
“钢构造厂房的建筑本钱大概120美金/平方米,但是出租的话,每平米可以出租到4.5美金/月,投资回报率非常高,折算的话便是20多块钱(公民币),而这个在海内只要14块钱旁边。

此外,郭林海说,越南的根本举动步伐培植跟中国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公路运输本钱每公里大约3块钱公民币,海内只要一块五公民币旁边,高了一倍”。

许安华也说,从河内到海防港口,只有一条国道,100多公里的路程有时候要走大半天。
不过,他认为,越南的路越修越好,随着韶光的推移,越南的交通便利性也会越来越好。

盐津铺子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广的感想熏染也一样,越南各方面综合本钱处在一个非常迅速的上升通道,“像我们做个冷库,本钱比海内高很多,乃至于翻倍以上,一是由于建造商少,二是由于疫情”。

越南北江省离广西约100公里,在这里开厂3年后,刘勇总结,综合实际本钱算下来,基本上和惠州持平乃至略高。

硬性本钱看得见,谈到一些隐形的营商环境本钱,郭林海吐槽说:“我的工厂,3年了,办消防、环保到今年都还没搞好。

刘勇直言,越南营商环境远没有中国好,风气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去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办一个事情都要送礼”。

越南之外的选择:向缅甸、柬埔寨、非洲转移,还有回到中国

“当初是市场、是客户逼着我们去,那边确实有廉价劳动力,但是现在再去越南投资,我不会去的,机会已经没了。
”许小锋说。

在越南投资办汽配厂的刘勇表示,“如果美国的关税可以取消,我们会立即返国”,“只留一个小工厂,做一些大略的东西”,“我要做个备胎在这里”。

朱涛剖析,去越南的企业越多,市场竞争越激烈,“越南本地的体量是有限的,以是,现在过来(越南)可能须要负责地稽核清楚”。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郭林海已经两年没去过越南工厂,他操持6月份去现场,加强管理。
“要活下来。
”他说,这是当前阶段的紧张任务。
招不到工人,他考虑用机器代人,“新机器因此前机器效率的两倍多。
”这一做法与珠三角浩瀚企业正在推进的机器代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刘勇则不雅观察到,由于在当地采购原材料,要么买不到,要么买得贵,一些附加值高的工厂和一些高精密技能的工厂,不得不搬回到中国去。

越南整体本钱上升之后,其他地区成为新的选择。

除了越南基地,盐津铺子控股公司在柬埔寨也有水果加工基地,且规模更大。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广接管《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东南亚的热带水果质料资源上风还是非常突出,精湛加工企业又少,盐津铺子集团的操持是成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水果制品制造企业。

与此同时,杨林广明确表示,公司更乐意在柬埔寨扩大芒果生产规模。
他给出的情由是,柬埔寨芒果采购本钱比越南更低,人工本钱也更低,其他辅料,比如说白糖比越南大概低1000块钱公民币一吨,“便是它的全体综合本钱是更低的”。

关于去越南投资,许小锋说:“现在去,作为服装加工企业,我个人以为已经没有上风,越南本钱已经上来很多了,但是缅甸我还想去。

恩凯控股董事长沈功灿也看好缅甸,该公司是中缅工业园的牵头企业之一。
他认为,缅甸作为东盟成员国,已经加入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韩国—东盟自贸区、印度—东盟自贸区,美国、欧盟、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予缅甸贸易普惠制报酬,从缅甸出口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部分商品零关税;缅甸劳动力资源丰富,5300万人口中约65%处于劳动年事,缅甸最低人为当前只有600~1000元公民币/月,“还有便是地理位置优胜,海内到缅甸可以走陆路和海运,会越来越方便”。

朱涛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不只是越南,东南亚其他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地都可以承接中国制造。

“越南员工人为和综合本钱上升速率挺快。
我们考虑向其他国家,比如说孟加拉国,向中南美的海地、墨西哥,以及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等这些国家去。
这是全体天下纺织行业的大趋势。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株式会社总经理杨全兴说。

站在环球家当格局来看问题,杨全兴认为,原来的国际贸易是把中国的产品卖到天下各地去,现在的国际贸易是要把天下各地的产品卖到天下各地去。
“订单如果留不在中国,那也要留在中国公司手上。
我们便是希望中国公司主动出击,充分竞争,在竞争中梳理出自己的竞争上风,然后获取更多的订单,再去世界各地安排生产,持续保持一定的竞争上风,保持订单,保持利润,保持增长。

(应采访工具哀求,郭林海、朱涛、彭海国、刘勇、许安华为化名)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0期)

2022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