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郑世华讲述了他与机车蓄电池的故事。
1992年毕业后,郑世华来到重庆机务段检修车间,从事入库电力机车蓄电池的检修与改换等事情。那时候,该段机车蓄电池配备的均是碱性电池。由于电解液的泄露和绝缘效果不佳等问题,每次作业后,他的双手都会被碱性电解液“咬”掉几层皮。
韶光一晃便是4年,那是1996年的冬天,由于重庆的空气湿度较大,给金属外壳的蓄电池进行绝缘电阻检测带来了极大的寻衅。郑世华创造,这一系列繁琐操作都是由于电解液的泄露造成的,祸起密封垫设计不合理。经由不断探索、思考,他设计了一款密封垫很好地办理了电解液泄露问题,也正是这一次打破让郑世华第一次在岗位创新上尝到了甜头。从那时候开始,他便踏上了潜心研究蓄电池的征程,一干便是20余年。
2000年,该段开始在内燃、电力机车上引入铅酸蓄电池来取代碱性蓄电池,即号称的“免掩护电池”。在刚开始的试用期,一系列的问题纷至沓来:此类电池每2至3年都要改换一次;按“三充两放”办法掩护电池一次作业均匀耗时多达60小时;常常会涌现鼓包、极柱大面积松动等征象。针对该类电池利用寿命短、故障频发等致命缺陷,2003年底,该段提出对此问题进行攻关,研究探索办理方案。
这时候,郑世华被聘任为检修车间蓄电池组工长,担子一下就落在了他的肩上。起初,他整天就扎在书堆里,查阅了大量关于铅酸蓄电池的书本。可当时的铅酸蓄电池还处于低级阶段,资料并不完善。郑世华结合事情履历,又开始从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构造事理以及物理、化学性能上入手,潜心研究。他创造,铅酸蓄电池本色上是氧气和铅反应产生氧化铅,氧化铅再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铅和水,进而再转换为铅和硫酸。该电池只不过是把加水周期延长了,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免掩护”。
自从找到电池亏电的真正缘故原由后,郑世华更是像个疯子一样扎进了电池堆里,不分白天黑夜。他找回所有的报废电池,对其逐一进行检测,终极他找出了5台容量、电压相称的蓄电池进行实践探索,坚持对检修机车和利用机车蓄电池各项参数的网络、跟踪、剖析和整理。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反复比拟试验后,他摸索总结出了包括新蓄电池首次上车前的掩护方法、利用机车蓄电池的掩护保养事情、辅修蓄电池的掩护方法、中小修蓄电池的掩护方法、落换蓄电池的处理方法等一整套铅酸电池养护方法。
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可以将铅酸蓄电池利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并能有效提高机车蓄电池可靠性,大幅降落机车蓄电池检修本钱和更新本钱。“贵阳、昆明机务段以及洛阳机车厂等兄弟单位慕名前来取经学习,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该段检修车间党总支布告韩建说。2012年9月,该方法已被该段命名为“郑世华铅酸蓄电池养护法”,并成为该段打造的段级党内优质品牌。
如今,郑世华已成为该段家喻户晓的“创效好手”。他发明的“捆绑式编织改为链式编织”抱轴毛线编织新方法,办理了一贯困扰该段的抱轴毛线吸油、给油不畅造成的抱轴发热的问题。他还参与了HXD1C主变压器油的补、放油工装的制作,该工装大大降落了劳动强度,使补放变压器油更加方便、快捷……这一系列方法为该段节支降耗作出了巨大贡献。(徐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