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卫星站”做针灸治疗
西安曲江北池头社区一位患有腿病和脑萎缩的七旬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不能自理,自今年4月份以来,先后4次到附近一家泡馍馆用饭,因带的钱不足或者没带钱,店家3次免单2次送其回家,泡馍馆给其儿女留言,呼吁多陪伴老人。据统计,2019年初,陕西省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645万,占人口总数的16.81%,全省失落能、半失落能人口占老年人口的19.2%,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落能化的明显趋势。独居老人面临着若何的养老难题?难在哪里?如何破解?连日来对此进行了调查。
爱是最暖心的营养
近日,本报以《老人吃泡馍没带钱 饭铺免单送回家》为题,对家住西安曲江大道北池头小区71岁的独居老人郭老太太的遭遇宣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家住碑林区开通巷社区的市民庞新德说,他所住的小区里像郭老太太这样有儿有女的独居老人有5位,儿女都忙于事情,长期不在身边。有的老人生活上能够自理,情形相对还好一些,有的老人患有脑梗、心梗后遗症,状况很不好。
根据庞新德描述的情形,来到该社区74岁的赵复正家中时,老人正在洗衣服。老人说,他有一儿一女,因儿子患有精神疾病,老伴长期生活在长安韦曲照顾着儿子,女儿成家后在西安西郊生活,他身体还比较壮实,生活能够自理,喜好打乒乓球、听收音机。63岁的程广利的老伴2007年去世后,自己又患上了脑梗,从此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儿子现已成家,孙子5岁,为了不给儿子、儿媳添麻烦,他拖着病身子、咬着牙硬是支撑着。
就在采访过程中,4名穿着红颜色马甲的志愿者给赵复正、程广利等独居老人送来了午饭。赵复正说:“从去年9月份开始,这些娃娃们每周四都要给我们独居老人送饭。起初,我以为是娃们掏钱给我们买的饭菜,后来才知道是娃们在自己家里做好送过来的,饭菜软硬、品种适宜我的口味。无论阴晴雨雪,娃娃们都会定时把饭菜送到家里。”
志愿者小陈说,开通巷社区统领的居民院落多为老旧小区,辖区内高龄独居老人较多,因年事大、身体差、自理能力低,对老人们来说,每天买菜做饭既辛劳又孤独,用饭时常常选择姑息一下,图个饱腹,长期下去会影响身体康健。为此,社区组织“益路同行”志愿者发起了每周四“爱心送餐”活动,办理老人们的用饭难问题。
对此,庞新德认为,不仅仅针对独居老人,对所有老人来说,爱是最暖心的营养。要想从根本上办理独居老人们的养老问题,除了子女们日常对老人的呵护以外,未来的养老模式该当以居家养老为主,须要政府部门搭建平台,通过智能化模式向平台中引入包括医疗在内的各种做事。让机构养老兜底,社区养老办理老人用饭和医疗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主站+“卫星站”将成为社区养老核心
昨日,来到西安市碑林区第三爱心照顾护士院白天照料东大街社区“卫星站”,来自社区65岁以上的老人们有的在听康健讲座,有的在事情职员辅导下写羊毫字、画画,有的趴在理疗床上接管医护职员的中医康复治疗。到了中午,事情职员将饭菜端到餐厅,供老人们统一用餐。72岁的车福杰老人说:“这个托老中央设在社区,是自家的院子,有自己的伙伴,统统都是熟习的环境。只要好好坚持下去,它就能让我们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西安市碑林区第三爱心照顾护士院院长司冬梅说,他们照顾护士院作为主站,目前入驻老人170余人,紧张以患病和独居老人为主。白天照料“卫星站”是政府倡导,企业运行,老人相应,志愿者参与,社会共同来建立的社区托老中央。照顾护士院白天照料“卫星站”的做事内容包括字画班、剪纸班;老年病科普知识讲座、慢病预防、生理咨询;中医养生、中医康复治疗。按老人需求供应上门查房、用药辅导、医疗专业照顾护士辅导等。这个“卫星站”是依托照顾护士院医养结合的特点,向居民社区里的延伸。
司冬梅认为,在主站(照顾护士院)做强的同时,深入社区将成为主站加“卫星站”模式的核心。中国文化、城市格局以及群聚特性决定了居家和周边养总是主要的特色,尤其对付大部分须要养老赞助做事(医疗、保健),但并不须要入住机构做事的老年人群来说,社区做事是本钱经济,能知足他们大部分做事的手段。政策对准入的放松,未来可能更有利于“卫星站”的设立,尤其对付非营利性养老做事机构来说,设置做事点有助于深入社区,为老人们供应入家做事。
随后拜访中理解到,灞桥区纺织城街办棉六社区是个老社区,老年人集中程度高,养老问题成了制约社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区养老,该社区于2010年正式成立了以老人就餐为主的社区养老做事中央,中央配备了老年餐厅、老年阅读室、活动室等来保障180多名老人基本的养老需求。
新城区解放门街办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4.7%,为了切实做好社区养老事情,社区引进两家社会组织从老年用餐和医疗角度为老年人供应养老保障做事并于2018年10月建成综合养老中央投入运行,以医养结合为特色,为辖区老年人供应康健医疗、白天照料、营养助餐、文体休闲和生理咨询等方面的做事。街道办结合地区医疗资源丰沛、养老机构成熟的上风,积极探索建立了“1+1+1+N”(即:一个基地:街道养老做事中央;一个支点:医养结合;一个平台:聪慧平台培植;N:吸纳多元化的做事主体、供应多元化的做事供给、知足多元化的做事需求)的养老做事模式,开展养老做事。
养老模式不断创新 实际问题仍需办理
碑林区第三照顾护士院干系卖力人说,目前入院老人共170人,按照国家干系政策,每人每月补贴90元,他们每月享受到的国家补贴只有15.3万元,而照顾护士院每月的正常开资就达50余万元。作为基层非营利性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只管经费方面紧张,但面对弘大的老龄化趋势,要想把事情做好,新的模式仍旧须要不断创新和探索。
西安市某区民政局一社区卖力养老事情的卖力人说,西安市近两年力推的聪慧养老做事平台,重点推进老年人康健管理、紧急接济、精神抚慰、做事预约、物品代购等做事,开拓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虚拟养老院”。但是,在基层详细操作中,这项事情仍旧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须要办理。
该卖力人说,目前,区上正在按照省、西安市哀求打造15分钟康健养老圈,哀求每个街道办事处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养老做事机构,哀求面积达到1250平方米以上,床位50张以上。但在实际事情中,街道办事处没钱、没地方,这些事情在街道办事处乃至区一级折衷存在难度,建议市一级政府部门统一方案支配而由区县一级卖力实行。
目前,政府部门建养老做事机构而让民营机构卖力运营,但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做事标准高了,收费很有可能会高,一样平常老人承受不起。收费低的,做事标准和质量自然也会打折扣,老人不满意,政府机构也不满意。收费问题是现实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民营机构无利可图,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这项奇迹的发展。
该卖力人认为,社区养老政府在补贴之余应鼓励更多民间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与到这项事情中来。可以鼓励勾引社区居民互助养老,让老人低龄时存韶光,高龄时换做事。同时,国家应该从制度层面规范做事标准和做事价格,积极鼓励各种民营成本探索养老新模式,适当加大对民营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勾引更多成本进入养老做事领域。
15分钟养老圈将破解养老难题
今年4月3日,西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西安市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做事圈”总体方案》,全力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圈”,提升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便利度。从2019年开始,西安市民政局将每年安排福彩公益金3000万元用于“15分钟养老圈”培植,提升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便利度。实现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元,老年人以家为中央,老年人步辇儿或在家15分钟内能够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抚慰等多样化的养老做事需求。
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圈”培植,将以市场为主体,老年人家庭为核心,社区、家庭积极参与,重点开展以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等白天照料做事,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到优质快捷便利的养老做事。到2021年,基本建成以居家为根本、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领悟的多层级社区养老做事体系。全市养老做事举动步伐覆盖100%城市社区和80%以上屯子社区,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个中照顾护士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40%,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80%以上;健全市、区县、街(镇)、社区(村落)四级养老管理和做事网络。
陕西省将实现城市社区养老做事举动步伐全覆盖
省民政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全省养老做事高质量发展履行方案(2019—2020年)》中提到,陕西将积极打造“孝润三秦 安养陕西”养老做事品牌,破解城市养老做事供给不敷难题。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居家为根本、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做事体系。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做事举动步伐全覆盖,人口在50万以下、50万至100万的县(市、区)打造1至2个、3至5个“15分钟养老做事圈”,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县(市、区)实现养老做事圈全覆盖。
操持到2020年,全省每个市打造1个市级养老机构示范项目,每个县(市、区)培植1所紧张为失落能、半失落能老年人供应康复照顾护士做事的社会福利中央(老年公寓),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县级特困职员养活做事机构,深度穷苦地区照顾护士型床位达到7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屯子特困职员养活做事机构在知足特困职员集中养活需求的条件下,为屯子低保、建档立卡穷苦家庭、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供应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做事。到2020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职员集中养活率达到50%以上。( 赵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