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福修路利用的部分工具。
于洪福同道(资料照片)。
年过半百的老党员,凭着一股子“愚公移山”的劲头,每天手抬肩扛、叩石垦壤,一干便是21年,愣是修成了村落里唯一一条上山路。
老党员名叫于洪福,房山区青龙湖镇口头村落人。开始修路的那一年,他51岁。
口头村落的西山山顶上有泉水、有岩穴、有古寺,风景奇丽,但之前没有上山道路。“只要修睦了路,就会吸引人上山,咱村落也一定会有发展。”这是全村落人的期盼。但苦于村落集体拿不出钱,靠种庄稼为生的村落民一筹莫展。
“你不修,我不修,谁来修?难道山就这么荒着?”1996年,于洪福把家里的几亩地全部交给妻子,独自一人上山修路,凭着“活儿总得有人干”的朴素信念,一干便是21个年头,直到2017年因病去世。
日前,驱车百里来到口头村落,追寻这位当代愚公的足迹。
手凿2700吨石料荒山开路
从口头村落主街往西,穿过京原线铁道,沿着布满碎石的小路走上5分钟,就来到了山脚下。这里便是于洪福所修山路的出发点。
“原来山上都是荒草,人踩出来几条很窄的野路。自打洪福修了这条宽敞平整的道儿,每天都有几十号人上山打水、磨炼,村落里没人不念他的好!”听说采访于洪福修路的事儿,几位村落民激情亲切带路。
冬日的萧索中,这条山路如灰色的绸带蜿蜒着伸向山顶。路面上,一块块方形大石块拼接整洁,接缝处还安插了不幼年石块,脚踩上去没有一丝晃动。考试测验着搬起路边的一块书包大小的石头,创造这石头至少得有50斤重。
铺路的石块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村落民于洪桥指着路边的一窝杂草说道,“你看这儿,原来便是一个乱石堆。是洪福一块块把石头凿下来,铺到路上去的。”村落里人曾经粗略统计过,21年来于洪福修路所用的石料总计超过2700余吨,相称于45节火车车厢的载货量。
听到这儿,面前仿佛涌现了那位纤瘦的老人身影。他用钢钎劈下石块,再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搬到路基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在乱石堆看不见了,但半山崖壁上,钢钎劈石留下的一道道痕迹还清晰可见。
从山脚到靠近山顶处,于洪福统共修了1500米长的山路,均匀路宽3米。有人估算,如果找专业施工队,这样一条路至少须要花费工程款500万元!
靠近山顶处,至今还堆放着上百块石料。那是于洪福2017年搬来的。“路还没修完,洪福就因肺癌去世了。他是累的呀!”说到这儿,村落民们都红了眼圈。
病重仍想念“末了50米没修完”
从山高下来,村落西头第一户便是于洪福家。院子里虽没有几间房,但打扫得很是干净。客厅里陈设十分大略,打制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衣柜,是唯一像样的家具。
于洪福的老伴儿刘淑花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小本相册,这里有于洪福留下的全部5张照片。但令惊异的是,5张里没有1张是他修路时的事情照片。
“这张还是十多年前村落里组织老党员去山海关。当时他还不愿意去,以为延误自己修路了。”捧着个中一张照片,刘淑花眼睛湿润了。
铁锨、钢钎等修路的工具还在院子里悄悄地放着。看着这些工具,于洪福的儿子于爱民回顾起父亲最劳累的那段日子。
2012年夏天,百年一遇的暴雨降临房山,于洪福已经修了17年的山路险些毁于一旦。暴雨过后,当年已经67岁的他背着背篓,像往常一样上了山。这一次,他修路所用的石料,是之前的3倍多。也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于洪福家里的小药箱多了一大瓶止疼药。有一回,于洪福的脚被砸伤了,鲜血直流,家人都劝他安歇,可他却说,修路这件事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一定要尽快完成。
逐渐地,于洪福修路这件事在村落里口口相传,赋闲的村落民纷纭上山帮着修路,上班的村落民也送来手套、衣物和修路工具。于洪福每天天刚亮就出发,挥汗如雨,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会,为了节省韶光还把午饭免了,直到下午4点饿透了才回到家。
积劳成疾。2016年的冬天,于洪福开始咳嗽,一边吃药一边坚持上山修路,直到12月尾的一天,从山高下来的于洪福溘然咳出了一摊血,到医院检讨创造已是肺癌晚期。躺在病床上的于洪福心里想的却是未落成的山路,“还有50米就修完了,我得赶紧好起来,开春在两旁都栽上果树。”然而,确诊4个月后,于洪福就带着遗憾永久地拜别了,终年72岁。
党员接力“愚公”精神薪火相传
于洪福去世了,但他未修完的山路,还在一点点地加高、拓宽。“村落里成立了于洪福党员做事队,党员定期来这儿劳动,接力修完这末了一截路。”74岁的于洪林说,路修完还要在两边栽上两排枣树,“这是洪福的遗嘱。”
每个月,于洪福党员做事队都要上山维修一次路面,清理一次杂草。除了修路,做事队还积极帮助村落民办理大事小情。小到打扫卫生、胡同巡逻,大到村落民家中婚丧嫁娶、盖房装修,都能看到队员们的身影。
如今于洪福修路的动听业绩,被写在了他亲手修建的道路两端的牌子上。青龙湖镇党委把这里列为了党员做事群众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党员来这里上党课,号召全镇干部群众向于洪福学习。这条路被命名为“红福路”,以纪念这位赤色先锋。
红福路现在已是口头村落的一条旅游线路。常常有游客沿道路登上山顶,一览大石河的奇丽风景。景象晴好时向东方望去,乃至能看到40公里外的CBD高楼。再过两个月,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将把全体西山装点成粉赤色,蜿蜒弯曲的红福路,将迎来更多人踏青赏景。
这条路还串联起了口头村落西山的全部7处抗日战役期间的战备物资岩穴。今年,口头村落将以红福路为根本,串联7个岩穴,打造一条赤色旅游路线,“让村落民吃上旅游饭,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也是洪福的最大心愿!”口头村落党支部布告顾成林说。(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