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40年代)
沈阳铁西(50年代)
沈阳重型机器厂的老厂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兴华北街八号,是新中国投资扩建的第一家重型机器制造厂,它出身在日本侵华期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用了三个月韶光就盘踞了全体东北,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今年夜肆抢夺东北的资源的同时,为了垄断我国的工业,大批成本家来到东北办厂。1934年9月21日,住友株式会社在沈阳投资3000万日元,成立鞍山满洲住友钢管株式会社奉天制钢厂,次年9月改名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1937年11月正式动工培植,安装有六吨电炉两座,一吨高周波电炉一座、二吨高周波电炉一座,紧张生产火车轮箍、轮芯、轮架以及小型矿山设备,年产能力在6000吨旁边。
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后出兵东北,日本于8月15日宣告无条件屈膝降服佩服,8月20日苏联红军接管了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工场,将厂里的大部分机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作为“战利品”用火车皮运到本土的海参崴、伊尔库茨克、赤塔等地的工厂。1946年10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接管该厂,更名鞍山钢铁公司炼钢厂沈阳钢胎厂,当时工厂只剩下空空的残破厂房,有代价的设备都被苏联人运走,因此国民政府把厂房作为马厩。
被苏军拆除后的工厂(1945年)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鞍山钢铁公司炼钢厂沈阳钢胎厂被东北公民政府接管,公民政府将几个旧时工厂合并组建沈阳第一机器总厂,沈阳钢胎厂成为一分厂,随即对工厂进行规复培植,经由不懈的努力,1949年4月,翻砂车间修复完成,为铁道部制造出第一批冷钢轮。1949年6月1日,更名为沈阳实验工厂。职工们用了8个月韶光,修复了2号炼钢平炉,同年10月31日成功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钢水,1950年8月26日更名为沈阳第二机器厂。
恢复活产
第一炉钢水出炉(1949年10月31日)
1950年6月朝鲜战役爆发,1950年10月19日,中国公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期间沈阳第二机器厂接到上级命令,二个月内生产10万把军镐,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职工们采取“叠芯串铸”的办法,加班加点的生产,仅用了19天便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创造出抗美援朝期间后方工厂的奇迹。
1952年12月16日,沈阳第二机器厂为鞍钢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5吨蒸汽、空气两用锤,办理了当时大型部件的铸造问题,这台设备高9.5米,重150吨。1953年,一机部调度了沈阳第二机器厂的生产大纲,主攻矿山、轧钢、锻轧设备,1953年8月,更名为沈阳重型机器厂,尔后进行多次大规模改扩建,发展成为设备完好、技能实力雄厚的重点骨干企业。1958年对付沈阳重型机器厂是个丰收年,1958年8月13日,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台2500吨自由铸造水压机,这台水压机高26米,重达550吨。1958年9月,成功制造出700/500mm初轧生产线,这套生产线由162台设备组成,总重1600吨,可年产钢坯60万吨。
5吨蒸汽、空气两用锤
2500吨自由铸造水压机(1958年8月13日)
700/500mm初轧生产线
沈阳重型机器厂的发展和起步较早,因此成为重机行业的“摇篮”,全国很多重机厂都有沈重的血脉,1950年援建太原重型机器厂,1956年援建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洛阳矿山机器厂,1958年援建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三线培植期间为了相应毛主席“年夜大好人好立时三线”的号召,1966年与二重、洛矿入陕包建大三线项目陕西压延设备厂。
1962年,为马鞍山车轮轮箍厂生产车轮、轮箍轧制机组,全套机组包括:1000吨坯料镦粗水压机、3000吨定径镦粗水压机、3000吨车轮压弯水压机、直径1.9米的轮箍粗压机和直径2.5米的轮箍精压机。
车轮、轮箍轧制机组
1964年,沈重为西南铝加工厂研发制造出6000吨铸造水压机,这台水压机至今仍在利用。
6000吨铸造水压机(1964年)
经由多年的发展,七十年代沈阳重型机器厂的规模已经非常弘大,厂区面积达到1780亩,成为我国重机行业的俊彦。先后为二汽供应2000吨、2500吨、4000吨热模锻压力机。
70年代沈重厂区
为二汽生产的2000吨热膜锻压力机(1970年)
1977年,沈重采取分瓣铸造的新工艺,为吉林白山水电站成功生产出3台30万千瓦水轮机发电机转轮,这项成功具有天下前辈水平。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全面的改革开放,沈重开始放眼环球市场,1983年6月,与美国富勒公司互助成产了具有天下前辈水平、海内最大的54寸液压旋回破碎机出口英国。
54寸液压旋回破碎机(1983年)
1984年引进德国比松公司的技能,造出海内第一套年产三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后来又升级莅临盆五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1987年沈重率先成立外贸处,正式进军国际市场,1989年与日本日立公司联合研发制造出450平方米烧结机,供应给上海宝钢二期工程,80年代末,沈重拥有职工14000余人,个中约十分之一为工程技能职员。
80年代厂区
三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
操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残酷的,加上九十年代初的国企改革,对付沈重影响很大,最困难的时候下岗6000多名职工,在岗职工人数仅剩7000人,曾经的万人大厂这一期间略显落寞,但拥有深厚文化秘闻的沈重没有倒下,倔强年夜胆的沈重人没有失落去信心,连续奋发图强,在1995年再次创造了历史。1995年4月,沈重与德国塔克拉夫公司联合制造出3600m³/h大型斗轮挖掘机,在赤峰元宝山露天煤矿调试成功,这台长140米,高38米,重2475吨的“巨兽”是当时陆地上可以自行移动的最大机器设备。1996年,沈阳重型机器厂转制成立沈阳重型机器集团有限任务公司。
3600m³/h大型斗轮挖掘机
新世纪,沈重一起高歌年夜进,2002年实现年产值超7亿元,2004年8月,为宝钢生产具有天下前辈水平的五米宽板冷板、热板矫直机。
2006年12月18日,沈重与沈矿合并重组成立: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2007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大关。2007年8月28日,北方重工控股并购法国NFM公司,实现了跨国研发和经营,2009年景为中国企业500强之一。2019年4月30日方大集团入主北方重工,混改后突显了改革的成效,捷报连连,市场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
沈重
2002年沈阳市开启了“东搬西建”,2009年5月18日,沈重告别了70余年的老厂区,整体迁居到经开区,当天CCTV进行了现场直播。5月17日12时59分,炼钢厂的5吨电炉封炉前炼出的末了一炉钢被浇筑成:“铁西·NHI·北方重工”几个厚重的大字,这几个字凝聚了沈重70多年的沧桑岁月,同时也记载了铁西的辉煌历史。光影无痕、岁月留印,历史记住了沈重,沈阳人记住了沈重激情燃烧的铁西岁月。
沈重职工告别老厂区
“持钳人”主体雕塑便是沈重设计制造的,矗立于沈重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