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一部由著名演员赵丽颖担纲的网络IP大剧,即是以此作为剧名,轰动一时。

李清照这首词所述内容,与唐代墨客韩偓的一首诗,无论是内容、情绪,还是当中提到的事物都不谋而合,但是李清照的词千古扬名,韩诗却不被人关注。
这是由于,李词的叙事技巧远胜于韩诗。

李清照宿醉酒醒后询问花事写下一首千古名篇周汝昌称其是事业 休闲娱乐

这就间接映证了网上的一句话:文学便是在语词之间的冒险。
本身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
那么,李清照这首诗到底好在哪?古人韩偓的诗作,究竟为什么会败给她?下面就让我为大家逐一道来。

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作意译:

昨晚风雨大作,一时舒缓,一时急骤,我清晨醒来犹带着宿醉。
问卷帘的侍女:院里的海棠花若何了?她却说和从前一样。
粗心的丫头,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它现在该当是绿叶肥大,红花残瘦。

词中的“雨疏”与“风骤”是互文,并非是说“雨点小,风声大”。
这一首小令是李清照早期作品,论思想境界与立意,未见得多高明。
但是在叙事方面,历来为人称道。

红学大家周汝昌盛赞它:一共六句,却宛如当代电影叙事手腕。
有图像,有对白,还有弯曲的故事情节。
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

仔细一看这首小令,还真是这样的。
当代电影叙事讲究“设置悬念”,李清照的这首小令第二句就开始制造悬念了。

这一首小令是“惜春”之作,本来按照讲述的内容,正常顺序是在交待完韶光、地点跟事宜后,紧随着让主角海棠花上场。
韶光是“昨夜”。

地点没有明说,但是显然还是在李清照家的园子里面。
发生的事,便是那一场疏雨骤风,可是主角却一贯没有上场。

李清照故意宕开一笔,不去写主角海棠,反而是写第二天自己在宿醉中醒来。
这就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她昨夜为什么借酒浇愁呢?直到下一句,她问“卷帘人”后,才揭开了答案。

原来她是在担心园子里的海棠,随着便是她和侍女的对话。
女仆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她以为风雨是常见的事物,海棠经风雨之后,和以往并没有什么差异。

而李清照却是一个敏感的人,并且她特殊爱护这些海棠,以是她怨怪女仆,连声发问道:知否,知否?一夜风雨之后,海棠哪得依旧?肯定是肥大的绿叶还在,娇嫩的红花却残败了。

由于海棠是暮春时节的花朵,以是这一首词的意境就显得更加深婉弯曲了。
一夜风雨摧残的可能不止是海棠花,而是一个少女的青春年华。

她自己也开始变得成熟了,和以往不同了。
可是关于这些不同,最清楚的还是她自己。
外人看来却是“海棠依旧”。

二、李清照的风雨葬花情

李清照许多词作的灵感都来自唐诗,但是每每在经由她的妙笔改造之后,都能化腐烂为神奇,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这一首小令,和唐朝韩偓《

韩偓的这首《

昨夜三更雨,目前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读完韩诗,我们会创造李清照词作叙事的韶光顺序“昨夜、目前”,发生的事宜“雨”,主角“海棠花”和末了的动作“卷帘”,都高度重合。
但是,韩诗读起来就少了一些韵味。

当中的差异除了没有李清照词中的“悬念设置”,以及主仆问答中细微的生理变革之外,最主要的是少了点“绿肥红瘦”的魅力。

韩偓的描述相对直白一些,没有照顾到诗中人的生理活动。
不过这也是诗、词风格的一大差异,词作本来就比诗歌更利于表达细腻的情怀。

李清照是女词人,她的心思细腻,表达婉曲,又远在一样平常男子之上。
以是她采取了一个非常机警的办法,在设置悬念之后,利用女仆对待海棠花不经意的态度,反衬词中女主角的惜花。

女主角不但自己非常爱惜花朵,还要责怪女仆不睬解去爱惜花朵。
居然在昨夜风雨之后,不能关注到“绿肥红瘦”的奇妙变革。

这位为了落花而伤春的女子,心思细腻敏感,乃至还有那么一些小小的矫情,让人不禁遐想到《红楼梦》中葬花的林黛玉。
怪不得身为红学大家的周汝昌,能把这首小令读出电影的味道。

但是从“知否,知否”的连番诘问来看,李清照还是我们熟习的那个李清照,她可没有林妹妹那么娇柔。

“绿”、“红”本来是颜色名词,在这里“绿”代指“海棠花叶”,“红”便是“海棠花朵”。
以是一样平常主流不雅观念把“红瘦”理解为红花残,凋零,有点伤春的意思在。

在韩偓的诗里面,却没有直接讲明主角对付“花落”持什么样的感情。
与韩偓的诗情形相同的,还有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然后呢怎么样呢?他也没说。
看来,诗歌果真是不适宜表达细腻的感情。

不过,只管在主流的意见中,李清照这首诗总是有点“伤春”、“惜春”的意思,但是也还是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前几天就看到有人这样理解“绿肥红瘦”,“绿肥”还是指“绿叶肥大”,“红瘦”就被认为“是指海棠风雨之后长出了花骨朵”了。

因此,这词的意思就成了:一夜风雨后,海棠将着花。
它孕育了新的生命。
这种解法也不知道有何根据,倒也新鲜。

结语

赵丽颖主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上映时曾引起轰动,剧情大受欢迎。
由于好友说片尾曲是李清照这首《如梦令》,以是我就好奇地去听了一下,却创造原词被改得面孔全非,让人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唯一可说的是,这首词末的名句,影响力的确十分巨大。
不只周汝昌喜好它,历代词评人对它也是赞不绝口。
因此,一些本身不懂诗词的人听了也很喜好。
就忍不住想要去引用它,乃至忍不住手痒想要改造它……

有时候我以为他们对这首词理解有误,但是究竟哪一个是精确的答案呢?毕竟古词的美妙,恰好便是在于“不可翻译”。
我之以是时常在这里替它们作“意译”,并非想要“一锤定音”,只不过是要抛砖引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