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永振 孟晓锋 解放军报 周远
9月上旬,看到于钦活规复情形良好,陪护的战友将之前抢救他的宣布拿给他看。
躺在病床上,于钦活负责阅读一篇篇关于自己的新闻,翻看一条条动听的网友留言,不一会儿,眼眶湿润了:“真没想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关注我。”
7月24日,中部战区陆军某旅列兵于钦活突患热射病,曾一度8个器官衰竭,生命危在夙夜迟早。后经多方救治,晕厥8天8夜后,于钦活终于清醒过来,8月19日被转出重症监护室。
8月13日,解放军报采写的新闻《冲锋,为了一位战友的生命》,经军报等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在不少官兵的朋友圈“刷屏”,引起了浩瀚网友的关注和评论。
紧接着,《解放军报》等媒体相继刊发稿件,让这次接济行动的宣布进一步升温。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央融媒体发布名为“陆军战士ICU晕厥8天,清醒后向医护职员致军礼”的抖音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了90万次。
在信息“爆炸”的本日,关于一名普通列兵的接济故事,缘何能够成为网络热点?透过网友们的评论,或许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冲动,这便是战交情,这便是战斗力”“我是一名退伍即将30年的老兵,边读此文边热泪盈眶,为所有的医护职员和献血的官兵点赞”“众志成城,联络同等抗病魔,兄弟们好样的!
这样的动听画面只有军营才会涌现,唯有军营才能这样凝心聚气”“感谢医护职员、官兵的全力以赴,把战友从去世神那里拉了回来!
希望战友早日康复”……
千百条评论,表达出网友对付钦活早日康复的良好祝愿,更反响出公民群众对我军战交情谊的高度赞赏。
珍惜战友生命,不放弃每一名战友,是新时期战交情最好的注释。数百名官兵献血12万毫升,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护职员全天24小时守候,来自北京的全军热射病专家第一韶光赶来,多名将军多次打电话讯问情形,叮嘱想尽统统办法救人……这次紧急接济引发网友“刷屏”的背后,是“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首每个军人都会唱的《战友之歌》在军营共鸣。
于钦活转入普通病房后,深入采访了干系职员。本日,请跟一起,探寻“刷屏”背后的这份战交情究竟有多重。
●一位生命濒危的战友
●一场触目惊心的接济
八天八夜
孟晓锋 刘会宾 解放军报 周远
于钦活病情现在已经平稳,但是长期卧床和器官衰竭导致其肌肉萎缩,下一步将进行康复性演习,这对他来讲同样是巨大的寻衅。张梦乔 摄
这一次,出生入去世我们一起闯——
一位战友病倒,全军顶级医疗专家接连赶来
“不怕绝望,总有几双肩膀。始终不离不弃有难同当……”夜深人静时,赵亮总是喜好打开音乐软件,反复听《热血尖兵》电视剧的片尾曲《战友》,救治战友的一幕幕场景不禁浮现在面前。
7月24日上午,列兵于钦活在演习中溘然涌现中暑症状,现场军医诊断为热射病,被火速送往邢台市第三医院。而后,于钦活病情迅速恶化:意识晕厥,高烧42℃,还伴有尿血症状。
热射病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24小时内去世亡率极高。
“怎么办?”旅保障部卫生主任赵亮第一次碰着这样严重的情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赵亮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镇静。”很快,他拨通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电话,要求增援。随即,赵亮想到自己之前参加过一次热射病防治培训班,听过解放军总医院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宋青主任的授课,并记下了她的联系办法。赵亮当即决定:给宋主任打电话!
15时10分,电话接通了。赵亮大略解释情形后,宋青回答:“快降温!
我现在有手术过不去,我立时联系医院其他专家过去,我随后就到。”
15时15分,宋青与邢台市第三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确定了初步救治方案;18时30分,驻邯郸某军队医院神经内科项德坤主任、心内科孔令恩主任赶到;19时40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侯生云主任赶到;23时10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央ICU朱世宏主任赶到……
赵亮坦陈,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军医,打了几个电话,能惊动这么多专家。专家们来不及歇息少焉,立即展开了一场死活接济。
只管已经由去了一个多月,但很多细节仍刻印在赵亮的脑海中。
赵亮忘不了专家们的迫切心情。朱世宏在电话中理解情形后,对赵亮说:“你现在尽快编辑一条紧急求援短信发给我,这样请假最快!
”7月25日,宋青赶来参与救治,直到于钦活病情稳定,她准备离开医院时,才想起来赶紧补假。
赵亮忘不了专家们的困难决议。在邢台市第三医院,专家们会诊后认为,于钦活的病情还会进一步恶化,这里不具备治疗条件,该当尽早转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但是,于钦活多器官受损,生命体征微弱,转院面临巨大风险,谁也确保不了万无一失,而且转院后救治成功率也只有20%旁边。这时,大家把目光聚向了朱世宏。
“转!
”稍做思考后,朱世宏终极有力地说出了这样一个字。这也意味着,他顶起了担任务的风险。7月25日凌晨2点,于钦活被转移到救护车上,就在此时,一丝血从于钦活的嘴角溢出——出血症状开始了,远频年夜家预想的还要早!
转回病房还是连续转院?
在邢台凌晨寂静的夜晚,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朱世宏。朱主任沉默少焉,嘶吼着说:“走!
快!
”
赵亮忘不了医护职员的辛劳付出。7月25日早上,朱世宏仅安歇了1个多小时,就又赶到病房不雅观察病情;重症监护病房东任王天轶正在休假,得知于钦活病情后,立即退掉去新疆旅游的机票从北京返回;于钦活撤掉呼吸机那一天,宋青、朱世宏又专程赶来全程辅导,午饭都是在病房吃的。
采访后,再听《战友》这首歌,感触更深:多少次,出生入去世我们一起闯;注定了,这辈子都不会忘;战友啊,心里永久有个家……
大家同心协力救治于钦活。
这一次,“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不仅仅是歌词——
5天韶光,近400名官兵踊跃献血近12万毫升
重症监护室里,于钦活病情还在恶化,后续治疗须要大量血浆置换和血液渗透治疗,血库现存量难以知足需求。
7月26日,于钦活所在旅官兵从演习场归来。看到采血车开来,官兵们来不及洗把脸、换件衣服,都争着来献血。护士在进行皮肤消毒时,须要先擦掉官兵们胳膊上的泥。旅领导带头挽起袖子,献血400毫升。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午饭韶光到了,一首《战友之歌》响彻营区。望着等待献血的官兵,于钦活所在连辅导员孙欣眼圈发红,感慨地说:“患难见真情。原来以为和平年代战交情谊淡了,没想到关键时候大家都来了。实在,无论战时还是平时,战交情一贯都在,会在关键时候迸发。”
一名叫张静的女兵,身体比较瘦弱,血管特殊细,护士第一次穿刺没有成功,看着她疼痛的表情,大家都劝她不要献了。张静坚持地说:“这是在挽救战友的生命,我一定要贡献力量。”然后,她伸出另一只胳膊完成了采血。当采血任务完成,年夜夫们准备回医院时,还有官兵不断赶来……
7月26昼夜晚,虽然已经到了周末,医护职员依旧加班加点,为于钦活制备大量的新鲜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
制备富含各种凝血因子的冷沉淀须要最新鲜的血浆,存放韶光超过6个小时就不能用于制备了,以是医院每天还须要不少新鲜血液。理解到这一情形后,驻石家庄某旅每天都有几十名官兵来医院献血。他们虽然不认识于钦活,但听说战友有难、须要献血,都义不容辞地挽起了袖子。
7月26日到7月30日共5天韶光,有近400名官兵献出近12万毫升血液,于钦活的体内先后输入近300人的血液身分,有20000多毫升血浆、3000多毫升红细胞、1600多毫升血小板制品和126个单位的冷沉淀,进行血浆置换8次,相称于全身血液换了7遍。
献血的过程让人难忘,陪护的战友们更是让人冲动。
7月25日凌晨转院的路上,于钦活一起喷血呕吐,教导员阮国宁和连长张海超一贯在一直地擦拭。送到重症监护室时,于钦活大小便失落禁,但陪同的官兵一点没有嫌弃,他们和护士一起拿着毛巾和酒精棉洗濯、消毒。
后来,于钦活的其他战友赶来医院,他们两班倒24小时守候。深夜来临,熙熙攘攘的病人家属散去,重症监护室外只剩下于钦活的战友。凌晨去药房拿药,早上5点将于钦活的血液、尿液等送至考验科化验,每隔2小时合营护士给于钦活推拿各个枢纽关头和肌肉……
陪护的战友中,杨萧谦和于钦活是同年兵,曾在一个新兵营摸爬滚打,杨萧谦要求连队让他陪护于钦活直到康复归队。
当于钦活晕厥到第4天时,医护职员已经把能用的招数都用完了,可病情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看着医护职员发急的眼神,杨萧谦安慰说:“钦活从军时还是个190斤的胖子,经由6个月的演习,成功减掉了40斤,所有演习课目达到了良好。他是一名倔强的钢铁战士,请你们相信他一定能挺过来。”
7月31日,于钦活各项生命体征终于平稳;8月1日,于钦活从晕厥中清醒了过来;8月5日,于钦活终于可以自主呼吸——身上流淌着数百名战友血的他,果真没有辜负战友们的期望。
大家同心协力救治于钦活。
这一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古老诗句穿越时空——
没有人记得清,有多少热切的目光关注着这名普通的战士
7月24日上午,于钦活晕倒,军医马思谦诊断为疑似热射病后,立即向上级请示叮嘱消磨车辆护送。
正在附近检讨分队演习情形的旅保障部部长刘瑞欣得知情形后,迅速联系邢台市第三医院吸收救治。
担心调派救护车耽搁抢救韶光,刘瑞欣直接让于钦活坐着指挥车去医院。事后,大家都认为,多亏刘瑞欣当机立断,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7月24日晚上,专家们决定将于钦活转院时,难题随之而来:于钦活已经无法自主呼吸,转接的救护车必须有呼吸机及其他急救设备,全体邢台市只有2台符合哀求的救护车,而当时已是深夜,折衷难度很大。
7月25日凌晨1点,于钦活所在旅政委刘守印得知情形后,立即联系了邢台军分区领导和邢台市领导,随即联系上了邢台市公民医院领导。医院领导得知情形后,紧急调动了年夜夫和救护车参与于钦活的转诊行动。凌晨2点,经部队和邢台市领导共同努力,承载于钦活生命希望的救护车顺利到达病房楼下。
当救护车驶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年夜夫和护士们早早就准备好了急救设备和仪器,立即展开抢救。
7月25日早上8时10分,重症监护室会议室里挤满了医院领导和多个科室主任,他们共同研究会诊治疗方案。医院院长何子安首先表态:“我们一定会不惜统统代价救于钦活!
”中部战区陆军保障部卫生处副处长许泽林也当即表示:“须要我们折衷的药品、血液和设备,一定全力以赴办理!
”
于钦活的父母旁听了会诊会,领导们的表态,让他们深受冲动。只管当时于钦活仍处于晕厥状态,医院政委鲁建辉安慰家属说:“我们医院是老八路医院,沙场上救治过很多危重伤员,这次救治于钦活也肯定没问题!
”
7月26日下午,中部战区陆军参谋长孙永波来到医院,理解于钦活病情后,哀求大家一定要调动各方资源、不惜统统代价抢救。随后,陆军紧张首长、战区陆军紧张首长也多次打来电话,哀求各方全力组织救治。
在于钦活晕厥的8天8夜里,谁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领导来看望过。大家都怀着同样迫切的心情:必须让我们的战友尽快转危为安!
于钦活的父母原来比较悲观,后来也越来越自傲:“有这么多首长、同道的关心帮助,儿子一定可以挺过来。”
于钦活晕厥期间,母亲张秀霞每天都给儿子发微信,鼓励他要倔强,见告他领导、专家、战友们对他的关心,希望儿子醒来之后能看到这些话。
个中一条微信这样写道:“大家都在盼着你早点康复,领导和战友们都在等你归队、等你尽快回到部队大家庭!
等你醒来,一定要知道,是部队给了你第二次生命!
”
那几天,许泽林每天都来医院同专家沟通下一步治疗方案、折衷办理治疗中的各种抵牾问题。当看到于钦活清醒的画面后,许泽林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
看着逐渐康复起来的儿子,张秀霞想起了一句古老的诗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张秀霞说:“以前我一贯以为,列兵离将军很迢遥。现在我深切地感想熏染到,列兵离将军实在很近很近……”
战交情深深几许
周 远
如果说参与救治于钦活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那便是都穿军装、都是他的战友。于钦活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八天八夜,他竟然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关心。这场死活接济,见证了一份用热血书写的战交情。
这份战交情究竟有多重?
战交情,是生命的请托。红军长征途中,战士邓士俊受伤后,被4名战友用担架抬着走,当晕厥了十几天的邓士俊醒来时,创造一名担架员已经因饥饿捐躯在路上。余下的3人抬着他连续向前走,坐下安歇时,又一名担架员倒在了地上。余下的两名同道掩埋了捐躯的战友后,对邓士俊说:“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把你抬到目的地。”末了,仅剩的一名担架员背着晕厥的邓士俊到达了目的地。
战交情,是胜利的保障。上甘岭战役,支撑我军降服仇敌的,除了钢铁的意志,还有温暖的战交情。当时坚守坑道的官兵已经断水7天,仅有的1个苹果在连长的命令下,传了几圈才吃完。这“一个苹果”的故事,生动表示了革命军人之间深厚的战交情谊。
战交情,是血脉的传承。有些东西,平时觉得不到,并不见得不存在,战交情便是这样。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军人相互之间死活与共的感情,或许鲜有机会表达,乃至有些人说网络时期战交情淡了。本日我们看到,多方同心协力救治于钦活这件事,正好是和平年代战交情深、死活与共的一个光鲜例证。
“你退后,让我来!
”杜富国的这句话,依然在战士艾岩耳边回响。2018年10月,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为掩护艾岩,挡住了爆炸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杜富国却失落去了双手、双眼。
战交情深深几许?我们坚信,如果面对同样的危险,更多官兵也会像杜富国一样,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由于,这是我们共同的赤色基因。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19年10月14日05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