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北站 老站蝶变换新颜
乘客验票进站
昌平北站外景
伴随着清晨5点的霞光,昔时夜多数人还在梦中甜睡时,昌平北站已经悄然开始了劳碌,乘客们在这里有序乘车进站,开启各自的旅程。
作为个中一名不可短缺的“螺丝钉”,客运员张继清已经在昌平北站事情了三十余年。在这波澜壮阔的三十余年中,他亲眼见证了发生在昌平北站翻天覆地的变革。
早上8点30分,张继清换好事情服,戴上事情帽,做好了交卸班的准备。等待着他的第一项事情是为乘客验证验票。“您好,请出示车票及身份证件,验票进站。”在宽敞的候车室门口,乘客拿出二代身份证、蓝色磁卡车票,再刷刷脸,就可以通过人、证、票三合一验证,快速进站。
“验证验票制度,担保了乘客的出行安全。”张继清感慨道。他刚来昌平北站事情时,环境还比较简陋,小小的车站里只有一个售票窗口,售卖长条状的纸质车票。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订票已经成为人们购票的常态。在昌平北站,位于站房东侧的售票处,窗口已经从曾经的1个增至5个,还设有5台自动取票机,方便又快捷,大大缩短了搭客的购票韶光。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张继清便在昌平北站从事客运事情,查票、送车、扳道、解答咨询……什么活儿都干。在他的影象中,那时车站的规模和客流量与现在比较,都有很大差距。“当时坐火车的人不多,最忙的时候一天也就百八十人。不像现在,去年春节期间我们的乘客发送量达到9000余人。”提起现在的乘客发送量,张继清满满的自满感,他亲眼见证了昌平北站从当初的四等小站发展成为如今的样子容貌。
“车站、火车,变革都太大了。”张继清说,以前的昌平北站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候车室的座椅是木制的,也没有太多的做事举动步伐。而如今,宽敞通亮的候车大厅,知心温暖的超市、热水间,都让乘客的出行更加方便舒心。“昌平北站变得越来越好,客运做事职员专业又激情亲切,特有人情味儿。”正在候车的乘客张女士笑道。
始建于1976年的昌平北站,是昌平城区内唯一的火车站,目前接发始发终到列车6对,通过列车2对,春、暑运期间临客2对,日均发送乘客3000余人。从最开始的设备缺失落、职员不敷,到如今能够供应更加安全、优质的客运做事,随着全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昌平北站也迎来了凤凰涅槃般的新腾飞。站场构造、售票设备、运输组织等软、硬件举动步伐都得到了全面改进。
“我在铁路事情了一辈子,也算陪了昌平北站一辈子。”张继清说,昌平北站一点一滴的发展变革他都看在眼里。“等我往后退休了,还想再来看一看,我以为车站还会有大变革。”40年来,昌平火车站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速率、舒适度都在变革,唯一不变的是昌平北站、昌平人前行的步伐。新旧切换中,闪过的是属于昌平人和昌平城区的40载风华。
撰文/拍照 乔佳苹
屯子公路 提档升级惠民生
白西路
京银路
泰燕路
四十年沧海桑田,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屯子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黄土砂石路到如今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无奈,到如今畅通安全的出行环境;从屈指可数的狭窄小道到如今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每一项变革都展示着我区屯子公路发展的丰硕成果,也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屯子奔小康,根本在交通。群众脱贫致富、实现村落庄振兴、旅游家当发展都离不开路。从无路可走,到泥巴路、砂石路、水泥路,再到宽阔的沥青路,十三陵镇康陵村落村落民便是昌平屯子公路发展的受益者。
泰燕路,是从110国道京银路到十三陵镇康陵村落的必经之路,道路全长5.3公里,两旁都是山岭重丘、坡陡弯急,由村落集体筹资自建。随着康陵村落特色旅游项目的开拓,“康陵正德春饼宴”远近驰名,游客们逐日车来车往,狭窄的水泥路面不能知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2012年,昌平公路分局履行泰燕路大修工程,在加宽路面的同时还配备了安推荐措步伐,大大提高了通畅能力,便捷的交通引来了大量游客参不雅观旅游,不仅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也使本地特产成了合时的抢手货。
康陵村落村落民朱殿平经营着田舍院,“原来是石子路,扬尘飞土不好走,现在修了柏油路,游客更多了,也带动了大家的经济收入,山货供不应求,村落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朱殿平说。
不仅助力屯子“经济血液”的加速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区还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光鲜、安全畅通的“四好屯子路”,为屯子发展和周边居民出行供应有力保障。白西路的变革便是昌平屯子公路升级的一个缩影。
白西路,北接定泗路、南至北清路,是区域路网中的主要联结线之一,由于交通量日益增长,道路局部路段涌现碎裂、下沉,致使途经车辆行驶颠簸,影响出行安全。今年,昌平公路分局履行白西路大修工程,重新铺设沥青路面、重修路缘石,并对沿线检讨井进行加固处理。如今的白西路路面平整开阔,道路两侧还栽植了各种花草,村落民在享受舒适出行环境的同时还可欣赏沿途美景。
白庙村落党支部布告刘学增说:“我们今年正在大搞俏丽村落庄培植,公路下乡给我们帮了一个大忙,改变了村落东的环境,也方便了村落民出行。”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如今,一条条掩映在苍松翠柏、穿梭于村落庄的屯子公路,已成为群众满意的致富路、幸福路。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我区稳步推进交通根本举动步伐培植,落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屯子公路。“十二五”期间,昌平村落庄公路建筑里程401公里,总投资3.34亿元,履行大修工程286项。
下一步,昌平公路分局将连续因时制宜、精准施策,聚焦屯子公路养护,更好地统筹谋划“四好屯子路”培植,力争到2020年,建成构造科学合理的屯子公路网,形成任务清晰的组织保障体系、政府主导的绩效考察体系、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因时制宜的技能辅导体系,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屯子客运网络,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使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形成一片片“风光”,为昌平培植国际一流科教新区作出贡献。
撰文/颜星 拍照/穆昊星
轨道交通 快速便捷通四方
志愿者帮忙搭客购票
搭客在站台候车
“现在一出门儿便是地铁站,去哪儿都方便!
”李女士家住昌平西山口,一大早便准备乘坐地铁到市中央办事,“以前要换好几趟公交车,麻烦着呢!
”
2015年12月26日,地铁昌平线二期正式开通,北京地铁运行版图再添10.6公里。该线路于2012年12月开工,仅用2年韶光便全部建成。这也让轨道交通昌平线二期成为北京地铁培植史上,培植速率最快的地下线路。
在交通路网日益发达的本日,快速、便捷的地铁险些成了市民出行的首选。但在2010年以前,对付昌平居民来说,还不能享受到在家门口坐地铁的便利。2010年12月30日,地铁昌平线一期开通,南邵站至西二旗站段全长21.3公里,沿途可换乘8号线和13号线,给市民带来不少便利。
昌平线二期工程为西山口站至南邵站段,“二期的开通意味着和一期贯通,方便更多的出行人群。”据干系卖力人先容,在短短的10.6公里背后,还有抗压抗水处理、“节能坡”等多项创新技能作为支撑。为了节省市民的出行韶光,从2015年年底开始,早晚高峰列车间隔时长逐渐从5分06秒缩短至4分钟,平峰也逐渐从11分30秒缩短至6分钟,列车运力的提升,表示着地铁做事的不断升级。
去年8月中旬,手机一卡通问世,搭客只需刷一下手机即可进站。今年4月28日,易通畅APP上线,搭客只需打开手机二维码,便可轻松进站,真正实现了“花式”刷卡。
除了从技能上为搭客供应便利,地铁昌平线还为搭客供应了许多爱心做事。2016年10月,昌平站区实行无障碍做事,在直梯门口设置橙色提示标牌,并在乘车区间设置优先期待区,方便进站乘车的残障人士。
去年冬天开始,昌平站区又启动了“暖心三十分钟做事”,给早班搭客送去冬日的温暖。“地铁昌平站紧临昌平北火车站,客流量较大。冬季寒冷,我们每天会提早半小时开门。”干系卖力人见告,首班车韶光为早上5时51分,昌平站提早半小时开门,让搭客能在温暖的站内候车。
此外,昌平站区还设置了母婴关爱室,室内以粉色为主基调,放有育儿书本和小玩具,充满童趣,十分温馨,为带婴儿出行的搭客供应了更多知心关怀。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2016年和2017年搭客满意度调查中,昌平站区均位列第一,个中“无障碍做事”单项满意度评价连续两年达100%。
如今,地铁昌平站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次,昌平东关站达2万人次,2016年昌平全线客运量7429万人次,2017年客运量8088万人次。昌平线南延工程也正在培植,这条线路将率先延长到蓟门桥站,远期还将延长到国家图书馆站,实现与地铁9号线的贯通。对付来回昌平和中央城区的上班族而言,昌平线南延将带来巨大福利:换乘站增多,进城不必再挤西二旗站。
撰文/拍照 田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