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兵
自幼随军,跟随父亲转征胶东半岛。
抗美援朝返国后父亲与226团部分干部合影
出 生
我父亲抗美援朝1952年6月返国,父亲的老部队26军返国后进驻山东莱阳,担负胶东半岛以及渤海长山列岛的守备任务。
莱阳处于胶东腹地,军事地位主要,近可第一韶光兼顾烟台、青岛的防卫,远可与辽东半岛驻军相呼应,扼守都城的东大门。
26军多数团职以下干部由于多年征战尚未婚配成家。进入和平环境后,驻莱阳营房的干部大多数与部队驻地周边的莱阳、莱西、招远、栖霞的女同道结婚成家。1953年经人先容,我父亲与在莱西县当小学西席的母亲结婚。我1954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三甲夼村落的姥姥家。父亲给我起名“建平”,名为“培植和平”之意。
父母合影
在二十六军幼儿园
我自幼跟随父亲随军住在莱阳26军部队营房。当时我父亲任26军直属炮团副团长,炮团驻在莱阳城西的山沟里,我们家就住在炮团营房。营房边的炮场上排着整洁的一排排榴弹炮,那是我最喜好去玩的地方。炮团营房西边驻扎着26军坦克团,坦克在家门口经由行驶的轰鸣声,吸引着我们小孩站在路边不雅观看,坦克连忙行驶带起的尘土扬得我们浑身都是,小伙伴们全然不顾依旧拍着小手欢呼跳跃着“指挥”坦克提高。
在我3岁时父亲把我送到军部幼儿园。从小比较顽皮的我,入幼儿园不久,就两次受到幼儿园姨妈的批评。一次是姨妈带我们到小河边嬉戏,河边有一群军部副业队养的鸡鸭,姨妈让小朋友捉住小鸭子扔到水里看小鸭子拍浮,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抓小鸭子扔进河里,看到小鸭子在河水里欢畅的游动,河边响起小朋友欢快的笑声。我跑地慢没有抓到小鸭子,就近捉到一只小鸡扔进了河里,我不知道小鸡不会拍浮,眼看着小鸡在水中扑腾快要下沉了,幼儿园姨妈见状立即跳入水中把小鸡捞了上来,我由此受到人生的第一次批评。第二次受批评是在1958年的冬季。幼儿园是集体住宿,男女小孩共住一个寝室,我们宿舍共有20张小床,宿舍中心有一个大取暖和火炉,晚上睡觉我们嫌床上的被褥凉,76师226团夏希贤政委果女儿夏宁丽就带头把枕头抱到炉边烤,烤热后放进被窝暖被窝。我见小朋友都抱着小枕头在火炉上烤,我也抱上枕头学着他们的样子烤,可能是我离着火炉太近了,欠妥心把枕头给烤着火了,我当时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夏宁丽喊了一声:快扔掉!
我闻声就把枕头扔在了我的小床上,小朋友们都惊吓地喊叫起来。卖力我们生活的姨妈听到喊声,快步跑进我们宿舍很快就把我小床上的火苗息灭了。姨妈安慰稳定小朋友感情后,命令大家赶紧上床睡觉。我的被子被烧岀了一个大洞,姨妈抱起我的被子把我领进了她的办公室,她办公室的火炉烧的炉子都红了,房间很暖和,我光着小屁股站在炉边,姨妈边给我补被子边批评我说:“时建平你太调皮了,你胆子也真大,你把着火的枕头扔在床上,假如引起大火你就闯大祸了”。我低着头听姨妈数落,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姨妈把被子给我补好了,重新发给我个小枕头就让我回去睡觉了。
幼儿园的生活很快乐,小朋友在教室围成一个圈坐在小板凳上,姨妈示范着大家操纵各种玩具玩。那时不像现在的小孩玩具特殊多,只能大家共同玩一个玩具,纵然这样,小朋友们也玩的很愉快。
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就更好玩了,大家骑木马、打滑梯、坐转椅玩得不亦乐乎。姨妈带领大家玩老鹰捉小鸡、击鼓传手榴弹和丟手绢的游戏,更是让小朋友们玩的哈哈大笑。
幼儿园姨妈常常带我们外出嬉戏,走在军营大道上,路边长的和我们一样高的花开的格外鲜艳,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花,去年去济南奥体南路不雅观赏花海时觉得那盛开的格桑花,便是我小时候看到的花,特殊亲切。
在幼儿园最难忘的是姨妈带我们去不雅观看坦克打靶。小朋友们集体乘坐嗄斯51军车前往靶场,为了安全,部队安排我们在一公里外的开阔高地不雅观看。小朋友们第一次看坦克打靶都特殊愉快,瞪着小眼目不斜视的盯着坦克,只见坦克炮管向后一动,炮口冒出白烟,随后才听到“咣”的一声炮响,小朋友们听到炮声都高兴的欢呼着跳了起来,那个场景至今令我难忘。
转眼间到了1960年,国家的粮食供应涌现了紧张的情形,部队也提出了节俭粮食的哀求,但26军军首长提出:部队粮食要节俭,但部队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的粮食要担保供应。因此,我们幼儿园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记得军部杀了一匹病残的老马,军首长还给我们幼儿园送来一些马肉,幼儿园食堂把马肉切成一根根很细的肉条,用油炸的焦黄焦黄的,小朋友们吃的可喷鼻香了。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因我父亲的调动结束了,我十分怀念在26军幼儿园的快乐光阴。
随父亲调防
1960年上半年,我随父亲调到守备40团威海东涝台村落驻防。东涝台是威海西部的一个村落,守备40团团部就驻在该村落。那个年代部队尚没有举动步伐完好的营房,团部干部随军家属的家被分散安置在村落民房东的家中。我们的家在东涝台村落东头靠小河的一户村落民的另一个院落。我记得我们家的院子不大,院子里还有一个猪圈,三间坐北朝南的海草房,进房门右侧有一台锅台,这间屋既是厨房又是餐厅,旁边两侧各有一个房间,房内各有一个土坑,我父母住左侧一间,我们兄妹住右侧一间,因锅台烟道通右侧房间土坑,冬天能暖和一点,父母就把这间屋安排给我们住,可见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深情。
由莱阳军营舒适的生活环境转换成简陋的屯子生活条件,让我也经受了艰巨的磨炼。
上世纪60年代初,东涝台村落没有电,晚上靠石油灯照明,每天晚上撑灯前,我要用一根小木棍顶着一块布擦灯罩,然后用火柴点着灯油淰,插上灯罩再把灯油淰拧大一点就把房屋照亮了,但石油灯冒出的黑烟把我们的鼻孔薫得墨黑。
村落里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要到村落中井上去挑,我妈挑不动,我们年幼也挑不了,挑水事情就落到我老爸的警卫员叔叔身上,警卫员叔叔姓宋,是青岛人,他非常勤快,每天都把水缸的水挑的满满,还常常帮我们做一些力气活。
在大锅台上做饭也挺故意思。锅台左侧有一个风匣,给锅灶鼓风之用。每次做饭都是我母亲点着锅灶,然后忙锅上的伙计,我帮着拉风匣烧火,那风匣拉起来“咕哒咕哒”的还真得用点劲。
1960年我小妹妹出生了,在那个食品紧张的期间,我妈妈坐月子是挺艰巨的,部队食堂给了五斤冻鸡蛋蛋液,算是唯一的滋补品,那时我爸爸正在南京军事学院第九期合成指挥系学习,我爸爸的老战友穆团长就带领战士上山打猎,打了一些野鸡和野兔送给我妈妈颐养身体,现在想起来我都十分感谢我敬仰的穆伯伯。
为理解决食品短缺的问题,部队机关动员组织随军家属开荒自救,我弟弟在家看着小妹妹,我和妈妈去开荒种地,妈妈摆荡撅头刨地开荒,我跟在后面拔草根捡石头,我家在开出的地上种上了地瓜和南瓜。在秋收的时令,我爸爸从南京军事学院回家休假了,看到我们娘俩丰收的地瓜和南瓜,一个劲地夸我们娘俩能干。
虽然在东涝台房东家屯子般的生活很艰巨,但也有很多欢快。
在威海开海的时令,纯天然野生的海鲜让你吃个够。三四个头一斤的大对虾和一斤多一个的大螃蟹,一次烀一大锅,掀开锅盖红红的一锅真喜庆,像啃窝头似的吃着大对虾管饱真过瘾!
那时威海海里的海产品资源真丰富,爬虾,威海人叫虾爬子也叫皮皮虾,当地人嫌它皮硬肉少都不稀得吃,从海里打上来挖个坑埋了沤肥。
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我家门前小河里的水都漫到了路上,河里的鱼也跑到路上来了,小伙伴们看着水中侧着身子扑腾游动的鱼,欢笑着在水中奔跑着抓鱼玩,不一会就抓了一大桶,好玩极了。
在东涝台最好的娱乐活动便是部队在村落中放电影了,每逢放电影,我们都要提前搬着小板凳去放电影园地占好位置。在天快放黑时就到场地上坐着等放映,威海老百姓有个习气,看电影时都拿着一包海瓜子,手拿一枚铜钱把海瓜子尾尖插进铜线方孔一掰,放在嘴里一吸,一个小小的海瓜子肉就吃到嘴里了,味道很鲜美的,老百姓边吃边看,在电影场上嗑海瓜子的嘘嘘声,就象城里人看电影嗑葵花籽儿的声音一样此起彼伏,很是热闹。记得有一次放“铁道游击队”,当我看到电影中游击队员小坡被仇敌抱住时,我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就向银幕上的日本鬼子砸去,惹得周边的人一阵轰笑,这时我才意识到是在看电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爱憎分明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牢牢的扎下了根。
在东涝台一年的屯子生活环境,让我理解了农人的艰巨和费力,艰巨的屯子生活教诲磨炼了我,使我与屯子小伙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沿续至今都对农人充满敬意。
母亲与保姆姨妈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时建平,网名老水兵,工行济南市分行退休员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