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服从 揭开答案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创造了电流的磁效应,第一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奥斯特的创造急速引起了全体物理学界的轰动,人们一贯以为绝不相关的两个征象—电流与磁,竟有这样奇妙的关系。这个创造成了近代电磁学的打破口,许多科学家纷纭转向电磁研究。
法拉第也全力投入电磁学这门崭新学科的研究。他从大量的实验中创造,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然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因此他就设想为什么磁就不能产生电流呢?1821年秋,法拉第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一个伟大的设想:“磁可以产生电!
”
法拉第开始了新的实验。他用铜线在几米长的木棍上绕了一个线圈,铜线表面缠着布以便绝缘(当时还没有漆包线),然后在第一层线圈表面再用同样的方法绕上第二层、第三层……一共绕了12层,每层之间均相互绝缘,然后他把第1、3、5……奇数层串联起来,又把第2、4、6……偶数层串联起来,这样就组成了两个紧密耦合而又相互绝缘的组合线圈。他把个中一组线圈接到开关和电池上,另一线圈接到电流计上。
统统准备就绪后,法拉第开始实验。贰心境很激动,希望在初线圈接通电流后,次级线圈就能感应出电流来一电流计指针会偏转。可是事与愿违,法拉第在接通低级线圈的电源后,把稳不雅观察电流表、但指针却毫无动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落败,一次次的重来。光阴如水,一个月一个月地流道,转眼l0年过去了,1831年法拉第的电学实验进人了最关键的阶段,可以说是,这是他生平中最难忘的一年。这时,法拉第已经把电池增加到120个,这意味着低级线圈的电流比开始增加了120倍。
法拉第心神专注地操作着,他小心翼翼地合上电闸,强大的电流利过线圈,不一会儿导线已发热了。法拉第回过分去看次级线圈的电流计,但指针仍旧毫无动静。但这一次在检讨电流计时,法拉第无意中把稳到:他每次实验都是先接通电源,再转过分去不雅观察电流计的。问题会不会就出在这里呢?他立时又重新支配实验,这次法拉第特意把电流计摆在电源开关阁下,以便接通电源时,同时可监视指针。然后,他目不放晴地盯着电流计,然后用手合上电源开关,就在线路接通的一霎时,电流计指针跳动了-下!
这是极短暂的一瞬,稍不留神就忽略了。法拉第“一霎时”。
过去的多次实验都忽略了这个细节,这次终于捉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欣喜万分,不由得叫喊起来。这一极短暂的跳动,意味着一个新的伟大创造的出身!
法拉第有时的征象,而是一个新的规律。他又重复了几次,每次都是同样的结果,因此,他剖断这决不是法拉第又改进了实验仪器,用软铁环代替木棍作线圈的芯子,效果更好。在断开或接通低级线圈电流的一瞬间,次级线圈连接的电流计上指针摆动得更厉害。后来他又用磁铁代替低级线圈,让磁铁穿过次级线圈环,电流计的指针也会随着磁铁的运动而摆动。
就这样电磁之谜终于被揭开了:运动的磁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的成功创造,奠定了近代电磁学的根本。
乘胜追击 树立丰碑
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法拉第并没有就此停顿下来,他进一步考虑如何能将这一创造付之实用,为此他考虑如何制造出一个运用磁铁产生电流的装置。于是他找来了一个U字型(亦称马蹄型)的磁铁,在南北极之间插入一块能旋转的铜板圆盘,铜板中轴连接一根导线,铜板盘的边缘与另一极导线保持打仗,两根导线之间再用电流计相连。统统安排妥当后,法拉第就开始了新的实验。他飞快地迁徙改变摇柄,铜圆盘在两个磁极之间一直地旋转起来,电流计指针就开始摆动。只要铜圆盘一直地迁徙改变,电流计指针就连续保持在偏转的位置;铜盘迁徙改变得越快,电流计指针偏转得越厉害。这样一来,法拉第真的实现了“从磁铁中取出电流”的空想。试制的装置成为最原始的发电机雏形。日后,以电磁感应事理制造成的发电机所供应的电力,因此往化学反应事理制成的伏打电堆产生的电流所无法比拟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创了人类利用电力的新时期。
1832年,根据法拉第的创造,法国的皮克西创制成天下第一台手摇永磁式互换发电机,并在巴黎展出。第二年,皮克西在这台发电机上加装了一个换向器,把摆动多变的互换电变为直流电。1856年,英国人霍姆斯用多极永久磁铁制造成一台商用直流发电机,被一家灯具厂购用。这台发电机用蒸汽驱动,电功率约1.5千瓦。1863年,英国人怀尔德取得自激式直流发电机的专利。这种发电机首先运用于电镀工业。1866年4月,他在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了一篇题为《新的大功率发电机》论文中提到:“他已创造一个无限小的电流或磁力,能够产生一个无限大的电流。”但他当时并不明白磁极中有剩磁的事理。同年12月,英国人瓦利终于创造“自激”的秘密。他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的专利申请书中提到:“自激磁场依赖于原来磁场的剩磁,这解释原来磁极中存在着剩磁,由它产生的磁场,可以在发电机的转子电根中感应出电势,这个电势又可给激磁线圈供应激磁电流。“因此这种发电机定名为“自激式”。
1867年,德国的西门子利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并利用发电机本身产生的小部分电力向电磁铁供应能量,制造成实用的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它是当代形式发电机的鼻祖,因此有人称西门子发电机在技能史上的地位,相称于瓦特的蒸汽机,具有划时期的伟大意义。
1876年,俄国人亚布洛契可夫提出制造多相交流发电机的设想。并于第二年研制成供给他发明的“电烛”(电弧灯)电源的互换发电机。意大利法拉里也独立地创造旋转磁场征象。1885年,法拉里考虑到不同相位的光可以产生干涉征象,因而遐想到不同相位的电流磁场相互浸染,可以产生旋转磁场。他是在都灵实验室利用互换电产生旋转磁场的。旋转磁场是互换电机气隙中的磁场,是电能和机器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基本条件。它因其沿电机的定子、转子铁心圆柱面不断旋转而得名。旋转磁场事理的建立,是互换电机发展史上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为互换电机的发展奠定了根本。
飞速发展 今是昨非
当代发电厂中最常用的发电机是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这种发电机的转子旋转速率与联接的电力网保持同步,既能供应有功功率,又能供应无功功率(电力用户中各种互换电动机既花费有功功率,也接管无功功率,它是根据“导线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势”的基本发电事理而运转的。因此发电机供应有功功率的同时须要供应无功功率,如果元功功率不敷时,电力系统电压就将低落),可以知足用电负荷的须要。根据所采取原动机的不同,同步发电机可以分为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两大类。汽轮发电机的原动机是汽轮机,一样平常是卧式的。同步发电机按冷却介质和冷却办法不同,又可分为空气冷却(空冷)、氢气冷却和水冷却三种。不同类型、不同冷却办法的三相同步发电机构造形式只管各式各样,但基本上不外乎转子和定子两部分,分别绕有导线制成的线图。发电机的转子由整块的优质合金钢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其上开有齿槽,放置带有绝缘的铜线绕制成的转子线圈。定子由铁芯、线圈及外壳等组成,铁芯由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其内圆开有齿槽、安顿定子线圈。转子线圈内通以直流电,产生磁场,形成一对南北磁极。定子线圈分成三组(即三相),沿圆周相隔120°支配。当转子旋转时,磁场随着旋转,每转一圈,磁力线顺次切割定子每相线圈,产生电压。当北极磁场经由线圈时产生正电压;当南极磁场经由线圈时产生负电压。转子每转一圈,定子每相线圈电压方向就变革一次。这样的变革每秒50次,在三相线圈中即产生频率为50赫的三相交流电。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系统规模不断增大,哀求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也不断增大,因此发电机定子、转子线圈所通过的电流引起的损耗和铁芯中磁场变革产生的损耗(称铁损)亦越来越大,匆匆使电机发热。以是当电机容量增大后,冷却介质、冷却办法和电机材料必须不断发展。发电机制造技能的发展,便是上述三者的发展,个中改进冷却办法更是增大发电机容量的关键。在发电机多种冷却介质中,空气冷却的紧张优点是价廉、大略单纯、安全,但效能差,摩擦损耗大。氢气冷却与空气冷却比较较,重量轻、导热性能好,可提高效率,但易爆炸和增加繁芜的氢气系统。水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它的相对导热能力比空气大125倍,效率高,但存在随意马虎漏水和增加一套水系统的缺陷。
在发电机制造技能发展中,首先被采取的冷却介质是空气,随后逐步采取氢气和水。在冷却办法方面从表面外冷发展到效果校好的内冷。最初制造的发电机采取空气表面冷却。193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制造成氢气表面冷却发电机,最大单机容量可达150兆瓦。1957年,美国时维新·查维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台60兆瓦氢内冷发电机,用氢气直接与转于、定于线圈的导体打仗(双氢内冷),最大单机容量可达350兆点、1936年、英国茂伟公司制造成第一台30兆瓦定子线圈用水冷的发电机。1958年,中国上海电机厂创制成天下首台12兆瓦定于、转于线图都用水内冷(双水内冷)发电机。1966年,法国试制成一台100兆伏安水内冷发电机。1971年,中国上海电机厂第一台300兆瓦双水内冷发电机问世。其后瑞典、瑞士相继制造大容量双水内冷发电机,最大单机容量可达1300兆瓦。
由此可见,从空气表面冷却,到导体内部用氢或水直接冷却,每一次冷技能的打破,都是发电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冷却技能的发展,发电机的构造和制造工艺日趋繁芜。天下各国紧张电机制造厂,有各自的制造履历和技能特长,于是涌现了冷却办法的多样化,同一单机容量等级的发电机每每有多种冷却办法,除了定子、转子线圈和定子铁芯全空冷、全氢冷、全水冷外,还有分别以水氢氢、水水空、水水氢冷却。冷却介质空气均为表面冷却;氢气多为内冷,也有表面冷却;水均为内冷。
发电机技能进步的又一主要标志是绝缘材料和导磁材料的改进,当前大容量高电压发电机的主绝缘,由于化学合成技能的进步,长期沿用的天然热塑性沥青大片云母绝缘,已被淘汰,而普遍采取热固性合成树脂粉云母新绝缘。
1949年,美国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首先运用的合成树脂是不饱和聚酯树脂;通用电气公司则相继采取环氧树脂。此后各国发展的发电机新绝缘所利用的树脂,都归并到这两大类型中,多年制造和运行履历表明,环氧树脂性能比聚酯树脂优胜,原来采取聚酯树脂的电机制造厂,也都在逐步改用环氧树脂。
硅钢片是发电机的紧张导磁材料,用于定子的铁芯,约占发电机总重量的30%~35%。铁芯中磁场变革产生的损耗(铁损)在全体发电机损耗中所占比重约15%~20%,铁损一贯作为衡量硅钢片技能经济的紧张指标,须要降落铁损来提高发电机的效率。天下各国电机制造厂都在力求降落硅钢片的铁损值,尤其是降落冷轧单取向硅钢片铁损。20世纪60年代厚0.35毫米冷轧单取向硅钢片铁损一样平常为每千克0.6瓦以上(最低每千克0.51瓦),到70年代已降落到每千克0.4瓦以下(最低每千克0.36瓦)。冷轧单取向硅钢片的性能优于热轧硅钢片,同样尺寸铁芯的75兆汽轮发电机,前者铁损比后者要少约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同步发电机单机容量的增大已靠近极限,须要在技能上有所打破,不少天下著名电机制造厂在研制各种新型发电机,个中最有发展出息的是超导发电机和磁流体发电机,它们使发电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