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之谜:孙真人,五盘龙,神秘符和海内唯一的环形墓冢‖老家许昌

文·图‖王国斌

禹州之谜孙真人五盘龙神秘符和国内独一的环形墓冢  第1张

应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的约请,2020年4月23日、2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会长、河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许敬生、开封日报社资深编辑李新叶到临禹州,专程稽核禹州中医药文化,寻觅药王孙思邈在禹生活采药看病活动遗迹。

23日,许教授一行前往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落拜会初唐文学家、墨客卢照邻墓。

史籍记载:卢照邻(636—683),字升之,自号幽忧子,祖籍幽州范阳(治今河北定兴县),唐代著名墨客,“初唐四杰”之一,曾与孙思邈有过一段亲密打仗。

孙思邈(581—682),也有记(541—582),笔者认可101岁。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世称“药王”。

他幼年体弱多病,父母求医问药耗尽家产,18岁立志学医,20岁即为乡邻治病。

他精研古典医学与民间验方,生平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诸科都很精通,有24项成果开我国医药学史之先河。

他融汇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哲学,兼通佛道文籍,曾在峨嵋山、终南山寻道问药,隐居太白山精修医道。

他医德高尚,把“济世活人”作为终生奇迹,完成了《千金方》、《唐新本草》等医学巨著。
公元682年,年逾百岁的孙思邈无疾而终。
他的《大医精诚》,已成为古今医家之圣典。

那是高宗成亨四年(670),年逾九旬的药王寓居京城长安光德坊,30多岁的卢照邻进京公干,也住在光德坊,两人成为邻居。

一天清晨,药王闻听隔壁有人年夜声诵诗: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喷鼻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

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

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

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

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

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去世,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

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

罗帷翠被郁金喷鼻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

纤纤初月上鸦黄……

这是卢照邻的诗歌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旷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随处颂扬之名篇。
孙思邈听罢,连声喝采,两人自此开始“契心之交”。

公元674年,93岁的药王孙思邈在诊所接待了一位中年人,他便是当时文坛“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他因事进京,朋友带他去找药王看病。

卢照邻对孙思邈的医术、医德和博学十分钦佩,称其“道合今古,学有数术,推步甲子,度量乾坤,飞炼石之奇,洗肠胃之妙”。
卢照邻虔诚地拜孙思邈为师,孙思邈欣然接管,由于卢照邻在当时的文坛上极负盛名。

卢照邻感到全身发痒,看了很多年夜夫都未见效,故求治于药王。
孙思邈为他切脉,让卢照邻脱下衣服检讨,然后见告他:“你果真患有顽疾啊!”卢照邻忙问:“是啥病?”“便是疠风。
”卢照邻顿时木鸡之呆,面无人色。

他知道,所谓疠风,便是人们常说的麻风病,是一种不治之症。
接着他问:“此病能治么?”

孙思邈安慰他:“你放心,我一定费尽心机为你治疗,你就在我这里住下吧。
”就这样,卢照邻在药王家里住下了。

一日,两人谈天,卢照邻说:“我曾被武三思陷害,坐过牢,现在又患了顽疾。
我的命运真像院中那棵病梨树。
前日,我写了篇《病梨树赋》,请老师过目指教。

孙思邈读后,摇头道:“你太悲观了。
俗言云‘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我曾治过六百多麻风病人,个中十分之一病愈。
贞不雅观年间,我带一位重病人进太白山,按时给他喂药,亲自给他收拾生活,百日后他重新长出眉毛胡子。
你的病虽重,但只要耐心地让我长期治疗,会病愈的。
”孙思邈鼓励他要树立降服病魔的信心。

卢照邻问:“名医治病,其奥妙何在?”

孙思邈道:“善言天者,必究之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之于天。
天有四季五行,寒暑替代进走运转,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雪,张而为虹,此为天之常数。
人有四肢五脏,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此为人之常数。
阳用其行,阴用其精,天人相同,若有所失落,蒸而生热,反之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
良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和以大德,辅以人事。

卢照邻换了话题,说:“做人真是太难了!
你无心害人,人却存心症结你;到底该如何为人处事?”

孙思邈道:“胆要大,心要细;智要圆,行要方。

卢照邻问:“此话怎讲?”

孙思邈道:“心是五脏之首,它应遵照规律,要格外细心。
胆是五腑之将,它要武断果断,以是胆要大。
聪慧的人行动犹如天,以是要滑腻调皮;仁义的人沉静犹如地,以是要方正不苟。
《诗经》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小心。
雄壮的武士,保卫着三公九卿,是大胆。
’《传》说‘不因有利可图而返回,不因行仁施义而悔疚,仁义者方正不苟。
’《易经》说‘遇机会要急速行动,不能柔嫩寡断,这便是智者的滑腻调皮’。

卢照邻又问:“如何修身养性?”

孙思邈道:“修身养性必先自慎,慎以畏为本,士人无畏失落仁义,农夫无畏堕耕稼,工者无畏则坏规矩,商贾无畏则难赢利,儿女无畏则忘孝,父母无畏则不慈,大臣无畏则丧身,君主无畏则国乱。
故而,从道家而言,首先是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卢照邻频频点头。
孙思邈见告他:“你的病是郁怒所致,要治好病,首先要心态乐不雅观,不要被病魔吓倒。

卢照邻负责屈服孙思邈开导,安下心来接管他的精心治疗。
当他的病情初有转机时,唐高宗李治要到甘泉避暑,命孙思邈同行,不得不中断治疗,卢照邻也回到四川新都。
不久,孙思邈又辞官游走行医修道,隐居太白山。
从此两人天各一方,仅有书信来往。

此后,卢照邻前往孙思邈从前修行的太白山养病,将息度日。

因太白山整日天寒地冻,药材奇缺,孙思邈打听到洛阳东面具茨山脉景象俱佳,适宜药材成长,便派弟子探求佳地,待寻到具茨龙门一带,看到具茨山阳五条龙脉清晰游弋在土门之地,且又离黄帝问道广成子,修书《黄帝内经》的逍遥不雅观圣地一步之遥,顿感属俱佳之地,遂辞别太白山、隐居具茨山。

前期药王和卢照邻都住在龙门杏林山,后因采药行医方便,搬到了具茨河对岸的御医山长期行医。

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落位于具茨山脚下,辖自然村落达52个,是禹州市村落落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落。
龙门因具茨山下有五条盘龙首尾相接一贯到土龙山口宛如彷佛道门起名龙门村落。

公元682年秋,卢照邻看到恩师孙思邈病逝也无可奈何,给他精神上造成了致命打击,他的病情很快恶化。
连药王都治不了自己的病,卢照邻绝望了!
他断了治病的动机,此前也在具茨山脚下与师相邻买了地,建了庄园,就让人挖了一个墓穴,他平常就躺在墓中,等去世。

再后来,卢照邻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腿痉挛双脚萎缩,左手残废,他用右手坚持写了一篇《释疾文》,算是给亲人留下了遗书。
他想,与其全身溃烂,苟延生命,还不如及早了却生平。
于是在一个枯叶纷飞的薄暮,痛楚不堪的墨客决定永离苦海,自沉颍河支流具茨河,投颍水自尽,终年47岁,结束了短暂的生平。

卢照邻与药王孙思邈因病而结缘,又因师承关系而集聚,更因相互仰慕才华而相厮守。
龙门这里长期流传着孙思邈和卢照邻在此活动的传说,除卢照邻墓是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孙家真人墓、孙家南谷堆、御医山、药铺山、杏林山、药铺门、老虎洞、卧佛山、黑龙潭、具茨河、良眼泉、土门沟、龙门沟、虎头沟等都在此村落境内,且具茨山顶属禹州、新密、新郑三市交界之地,自古从龙脊上留下一条药材马道。
这些遗迹都印证了药王孙思邈生活采药的活动轨迹。

拜会卢照邻墓后,站在杏林山坡上,许教授一行在市医药管理局局长周贯勋、孙思邈医药研究院院长逯安新、国医馆馆长铁绍文师长西席的陪同下,看到了具茨山神秘符号,他绕有兴趣的说,早就听说具茨山有符号很神秘,是黄帝大臣在此练兵之所,百闻不如一见,真神奇啊!

龙门村落干部,越野赛车俱乐部总经理尚秋峰先容了映在面前的具茨山脉余脉,从具茨山往下的龙脊古道下,有村落民口口相传的孙家真人墓遗迹,虽然墓顶土不在了,但宅兆的底层轮廓还依然显现。
龙尾延伸处还摆出了三个大山丘,依次是孙家南谷堆、御医山、药铺山,一贯延伸到土龙山。

这些山系和相传故事激起了许敬生教授一行的稽核兴趣。
他不顾年迈,下山跨具茨河先后到孙家南谷堆、药铺山连续稽核。

我们沿着具茨河向上绕西,先看了千年葛花树,古老的葛花树根藤蔓从地下向上盘绕着黄连树直向云霄,彷佛把黄连树缠绕得无法出气,也彷佛两个相依相偎的情侣,紧密拥抱。
看到古树根系有的已腐烂干枯,但树枝依然发达,树叶茂密,许教授一行都惊叹葛花树兴旺的生命力。

走到药铺门村落,看到诸多土窑洞,许教授感慨到,这彷佛当年药王孙思邈在此行医看病,采药生活的情景,遂拿脱手机一直拍照留影。
当看到一处古喷鼻香古色的中药材炮制馆时,许教授兴致勃勃地想进去看看,奈何无人开门只好在门外留念。

孙家南谷堆是龙尾第一摆的丘陵。
许教授一行在国医馆铁绍文馆长和孙思邈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国斌的陪同下,到达丘陵顶峰。
向北看具茨山下条条龙脊蔓延向下惟妙惟肖,龙尾处隐约看到孙真人墓在油菜地中若隐若现,宛如彷佛头枕龙尾,脚蹬具茨河,果真风水俱佳,择此地葬身,药王可谓寻思熟虑!

向西不雅观察,隔河相望便是卢照邻墓冢的杏林山和药铺门自然村落,向南依次是御医山和药铺山。
据尚秋峰先容,御医山倒是没有变革,变革较大的是药铺山,现在的药铺山已经改造成越野赛车场,起名叫越野小镇,也是龙口村落唯一的当代化项目。
山顶已被推平,赛车场看台已见雏形。

药铺山是龙尾第三摆,也是龙摆的末了一摆,向南看是东西相向的土龙山。
就在许教授和铁馆长互换时,尚总约请我们感想熏染一下赛车的刺激,李新叶教授和我兴趣盎然,许教授和铁馆长因年事大了,遂婉言回绝。
我们乘原装三菱越野车,在赛道上屛着呼吸,忐忑不定地超越波折不平的一道道深坑,心肺彷佛都要掉出来。

已过中午一点,许教授一行依依不舍地下山,在俱乐部大略就餐并稍事安歇后,又向卧佛山迈进,隐约看到两尊相背而躺肚大腰圆的弥勒佛像,又在看台下见到卧佛山简介。

许教授忙说,这个故事好,我要记下来,有布告录就更好了。
我忙先容,这里与后汉皇后李三娘故里麻地川村落相邻,故事是有依据的,我们当地出版有后汉皇后李三娘故里麻地川一书,我放的有,回去后赠予您一本。
许教授表示感谢。

晚上,许教授与我相约酒店大厅,我饶有兴趣地谈起了禹州中医药文化。
从具茨山黄帝拜广成子而感悟修行的逍遥不雅观并在此研修黄帝内经提及,到后汉天子刘知远在禹发难,与李三娘相亲相爱的故事;从南朝齐国禹州人褚澄具茨采药行医撰写的《褚氏遗书》坎坷经历,到隋唐孙思邈在具茨采药行年夜夫活乃至葬在禹州的遗迹并在此由卢照邻帮助撰写出《千金翼方》的传说;从西汉颍川药市的雏形发展到宋元明清以来禹州药材集散地,特殊是改革开放后禹州药市的壮盛和衰落,令人堪忧。

当谈到在龙门东葬有明代朱元璋第五子,朱棣同母兄弟谥号周定王朱橚和后代藩王时,许教授很是惊异,问是撰写《救荒本草》的开封藩王去世后葬在这里吗?我说正是。
他解释天哪里都不去了,就看周定王陵,你安排吧!
我给他先容除周定王陵外,还有妃子墓,妃子墓的转圆形规制全国唯一,埋葬了十七个妃子,最小的16岁,最大的65岁。
我们这里称为娘娘坟。

我们聊了三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碍于许教授年事大,又一天稽核未歇,许教授虽多次挽留畅谈,但夜色已深,只好告别。
临别时,许教授将他近期主编的《中医药文化寻源》一书,署名寄语,赠予与我。

第二天上午8:00,许教授一行来到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参不雅观稽核。
漫谈会上,许教授说,禹州文化秘闻厚重,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从古到今,好多医学大家出生或生活在这里。
昨天稽核龙门孙思邈行医采药和生活活动的遗迹,从当地村落民口口相传来看,具茨山系适宜药材成长,地皮水源景象适宜,药材品类丰富,达上千种,可谓是中药材宝库。

迹象表明,药王孙思邈极大可能在此行年夜夫活,加之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又葬在龙门,很大可能孙思邈也葬在此地。
但仅凭有遗迹有传说还不足,要拿出真凭实据。
例如,志书有记载没有?有碑文记载没有?古文籍有旁证佐证也可以。
这些都要去挖掘创造,才能让人信服认可。
况且孙思邈生活遗迹在中国也有很多,就河南来说,焦作、鹤壁、新密、巩义等地都初具规模,搞的早还有特色,值得借鉴,你们可去学习学习。

我认为,现在要从三点做起:

一是先查阅史料记载,找出蛛丝马迹来证明。

二是先逐步搞起来,宣扬着丰富着内容,从实际出发,行动比弗成动好。
从规复孙真人墓、立碑、出书先容出去入手,再找专家研讨论证。

三是打好禹州古老中医药文化这个名片,宣扬岐黄《黄帝内经》文化、雷公炮制文化、褚澄《褚氏遗书》文化、朱橚《救荒本草》文化等,这些资源都是禹州的宝贝,我们要好好利用,加以保护宣扬,不可再丢失。
像黄帝故里、吕不韦故里、张良故里那样让外地抢去很可惜。

漫谈会结束后已近中午,许教授说,你们安排的逍遥不雅观和牡丹亭改日有机会再看。
本日就去周定王陵。
他不顾劝阻,不辞费力,不惜年迈向无梁镇周定王陵出发。

周定王陵,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境内,主峰老山坪(老官山,明代叫做钧州明山),又称太白山,属具茨山脉,占地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站在太白岭上了望,东南方向是广袤无垠的豫东平原,旁边两侧,山岗逶迤起伏,犹如大鹏展翅,右侧是山巅人称“太虎石”。
山上有各具特色的龙磨、公鸡嘴、母鸡嘴、龙炸窝、玉皇洗脸池、虎歇洞、太虎石、古槐树、山泉树、月弯水库等自然景不雅观。

由于龙虎山地形阵势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枕山面屏,气聚风藏”的风水理论,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故此,明代周定王选此地建其墓及其妃子墓。
周定王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封藩于古都开封,被封为周王,谥号“定”,因此,其墓穴被称为周定王墓。

朱橚(1361年10月8日-1425年9月2日),明朝宗室,医学家。
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生母待考证(因与朱棣同母,且朱棣本身生母存疑,故其生母可能性有二。
孝慈高皇后马氏或碽妃)。

洪武三年(1370年)初封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
洪熙元年(1425年)薨,谥号“定”。

朱橚好学,能词赋,曾作《元宫词》百章,又组织编著有《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作品,对我国中医药奇迹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橚于洪武十四年就藩于开封,王府设在北宋故宫,因其封国为周,谥号为定,故称周定王。
他在世时河南频年遇难,他把河南野草可食者,选其叶、茎、根分类绘图著文,并采集标本栽种实验,一度形成药材园,起名百草园,组织编成一部文图并茂的《救荒本草》,流传久远,是对古代科学的一个贡献。

周定王陵,位于老官山东麓一人缓坡上,坐西向东,是由砖、石拱筑而成的规模伟大、建筑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建筑韶光长达14年,由于他生平没有实现称帝的欲望,晚年决心要建一个比天子陵墓还要大的墓穴。
以是,其墓室建筑气势恢宏,建筑面积达到1970平方米,比北京定陵还要大。
它是十三陵的缩影。

全体地宫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前、后、中、左、右五组砖、石拱券殿堂组成,停放周定王灵柩的正殿是地宫的主体部分,由前殿长升八级台阶进入殿内,棺床已为从前盗洞流土所覆盖。

棺床后有一龛室,大殿后壁并排有四条王妃洞,门额上有富丽堂皇的屋檐装饰,值得一提的是此殿内的青石门,光滑弘大,宽1.6米,厚0.2米,高3.17米,基本保存无缺。

许教授一行参不雅观稽核周定王陵地宫后,又徒步稽核了周定王的妃子陪葬墓,此墓更是建筑艺术上的佳构。
用砖、石拱券成。
环廊形穹隆顶洞,在“环”的外壁建筑17个间隔相等的单体墓室和一个与这些墓形状一样的墓门。
全体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是海内迄今创造独一无二的环形墓冢。

【作者简介】王国斌,男,中共党员,经济师、政工师,曾用名王斌,字季境,号颍滨居士。
1998年6月河南大学宪法和行政法专业毕业,2010年在禹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事情至今。
系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会副会长,禹州市收藏家协会理事,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禹州市褚氏故里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三都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孝道文化研究会顾问,禹州市孙思邈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2017年至今,先后在《奔流》《原野》《许昌日报》《夏都文学》《禹州通讯》等报刊发散文随笔200余篇,诗词500余首。
2018年以来,先后任实行主编出版了《天下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论文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拓协会岐黄中医药研究分会论文集》《中国中医中药研究开拓协会仲景国医教诲分会论文集》;参与编辑了《禹州市俏丽村落庄》《禹州市中药志》《中国钧瓷年鉴》《禹州年鉴》《褚河镇志》等。
2019年12月《春阳杲杲—季境散文集》由时期文艺出版社出版。

1、本文由作者授权揭橥,文责作者自大,如有侵权,请关照“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本文作者不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态度。

2、文中图片由作者供应,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关照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