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凝集了几代中国汽车人的艰辛奋斗:荒原建厂、奠基立业、自主创新,一汽发展历史背后是勇于开拓、不畏困难的拼搏精神。

习近平总布告2020年稽核一汽时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能节制在自己手里,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把平易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从中国一汽创建70年看中国汽车工业成长 汽车知识

走过70载岁月,站上新出发点的一汽和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进,锚定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视频加载中...

家当报国,70载艰巨奋斗振兴汽车工业

长春东风大街,中国一汽老厂区。
百余栋中式雕檐、西式阳台的赤色建筑群悄悄矗立。
这里孕育出红旗、解放两个民族汽车品牌,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

汽车,当代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制造实力的象征、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
“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造的小汽车?”朴素的话语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梦想。
党把培植一汽列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1953年7月15日,来自全国的万名培植者会聚长春西南郊,于茫茫荒野上夯下了第一根基桩。
一汽创业之路由此铺就,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此展开。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
这是一汽奠基仪式大会会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中国人造汽车,是在一穷二白的艰巨条件下起步的!
”回顾建厂初期,90岁的老员工王凤阁感慨万千。
彼时,全国各地掀起了增援一汽的热潮。
“把道路修向一汽,把煤气通到一汽,把干部调到一汽……”1954年,长春市市政培植用度的95%投向一汽的培植。

举全国之力,三年建成投产;从零起步,打开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开端。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总装下线,为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画上句号;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金龙驶出试制车间,开启自主造轿车的进程……

一汽红旗文化展馆,一幅油画再现风起云涌的岁月:数名工匠围在一起,手工制作红旗轿车油泥模型。

“为了欢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我们接下了制造高等轿车的任务。
”退休老员工窦淑喷鼻香清晰记得,当时韶光紧迫,图纸来不及画,时任厂长饶斌和设计师们一谈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直接用锤子敲!

调集全国最顶尖钣金师傅,昼夜连班倒把车身敲出来;将2000多张零配件图张挂起来,能工巧匠抢图试制……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等轿车试制成功,用时仅一个多月。

1958年8月,第一辆红旗牌高等轿车试制成功(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当代化生产已大规模遍及的本日,人们很难想象,当时的汽车是在若何一个技能封闭、条件艰巨的情形下造出来的。
然而创业艰辛,从造车到造好车,依旧征途漫漫——

上世纪80年代初,解放牌汽车各项指标明显掉队。
3年更新工艺装备2万多套,新建生产线79条。
历时6年,中国第二代载货汽车解放CA141投产。
一汽扛住巨大压力,在一直产、不减收的同时完成换型转产,实现“第二次创业”。

1986年7月15日,中国第二代载货汽车解放CA141陆续下线(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改革开放迅速打开汽车市场。
当时,海内汽车产能不敷百万辆,产品“缺重少轻”,转型升级迫不及待。
跟紧家当步伐,一汽开始“第三次创业”:培植当代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轻型车和轿车;与大众、丰田等建立合伙公司,快速提升制造能力……通过构造调度与合伙互助,企业快速发展,2001年产量和收入比1988年增长3.2倍和13.4倍。

入世加速了汽车环球化的进程。
面对外资品牌的溘然涌入,技能、品牌等都不占上风的本土企业一度陷入危急。
市场竞争的被动让一汽认识到,唯有改革创新,才能跟上节奏。

2009年10月20日,一汽解放的工人们在自己亲手生产的2009年中国第1000万辆车上署名。
新华社 蒋林 摄

主辅分离,迈出从“操持”到“市场”的步伐;股份制改造,完成由单一国有独资到多元投资主体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汽按下改革快进键。

2017年9月18日,一场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机构能增能减的“四能改革”全面展开。

“那时我刚到北京参加培训,第二天上午就接到关照,全体‘起立’重新竞岗。
哪有心思逗留,赶紧买票返程。
”回顾当时场景,一汽改革办主任刘俊历历在目。

明确目标,举全集团之力发展红旗品牌;突出创新,完善自主研发系统编制;良好劣汰,冲破“铁交椅”以目标定岗用古迹定酬……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了系统编制机制,引发了创新活力。
以改革创新为标志的“新的创业”,也让一汽抖擞新生——

发展为环球有名汽车制造商,位居天下500强企业前列;到2022年底累计产销汽车超5400万辆,实现业务收入79881亿元;近5年红旗品牌销量增长65倍,品牌代价达到1155亿元;连续12年解放品牌领跑行业,品牌代价达到1187亿元。

2023年6月26日,解放卡车巡游车队行驶在长春市公民大街上。
新华社 张楠 摄

因民族汽车工业而出身,随时期大潮而发展。
一汽揭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崭新的一页,见证了大国造车的艰辛与造诣,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懂技能会经营的家当人才,推动了家当链的发展壮大,为培植汽车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从“一五”到“十四五”,昔日如稚子般的一汽已走向壮年。
中国汽车工业依赖艰巨奋斗、自主创新,实现了超过式发展:如今的中国已连续14年景为环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8年稳居环球首位。

“唯有武断不移地踏着市场的节拍和改革的鼓点,才能拥有持久活力与动能。
”一汽党委副布告王国强感慨,这是一汽发展的启迪,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写照。

勇攀高峰,努力将关键核心技能节制手中

最大功率达到560千瓦,性能指标实现国际领先——今年初,由一汽自研低廉甜头的V型12缸直喷增压发动机试制下线。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制造工艺高超。
构造繁芜、开拓难度大的V12发动机,更是代表了乘用车发动机的最高水平。
外国老牌汽车生产企业积累形成了深厚的履历,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在这个领域曾长期处于空缺。

“这是几代红旗人的心血啊!
”产品下线当日,一汽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赵慧超百感交集。
经由持续科技攻关,这台发动机冲破国际供应商长达数十年的技能壁垒,节制动力制造的主动权。

关键核心技能是家当发展的“命门”。
曾几何时,海内整车生产依赖外部引进。
高额的技能转让费、严苛的会谈条件,让无论生产制造还是产品开拓都深受掣肘。

在一汽稽核时,习近平总布告强调,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能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

根本材料、关键元器件、前辈工艺……伴随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一代代一汽人开始了对核心技能的艰辛跋涉。

0.015毫米,相称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一汽研发总院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和团队“雕琢”了13年。

这是发动机缸体的“中国精度”。
杨永修见告,发动机缸体上有100多个孔,加工过程极易变形,为担保性能,必须将缸孔精度掌握在极限。
但数控铣床风雅化加工的核心参数一贯被国外企业视为机密。

一汽研发总院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查看发动机图纸细节(2023年6月8日摄)。
新华社 许畅 摄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别人难以达到的风雅程度。
”十余年磨一剑,历经周而复始的推翻重来、在无数代码中反复试验,杨永修和团队终极破解了核心参数,节制了精密制造的“钥匙”。

深钻“卡脖子”领域,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针对变速器组建专项事情组,成立动力总成工厂,展开长达十余年的全面自主研发,实现全面自主掌控;

聚焦动力电池,创新低温电芯、电池包保温隔热等一系列技能,实现Ah级全固态电芯试制;

从系统集成、智能网联到前瞻造型、关键材料,瞄准41个重点方向持续攻坚……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内,事情职员对装置好的车辆进行静态检讨(2023年6月27日摄)。
新华社 许畅 摄

2017年,一汽研发总院揭牌成立,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技能力量整合,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承包、技能成果按盈利比例提成褒奖。

系统编制机制的优化开释了创新活力,一汽向关键前沿技能领域加速冲锋:打破高效稠浊动力系统关键技能、完成自主车载操作系统运用开拓……

“我们的研发职员从原来2360人发展到超过4500人,新车研发周期由48个月缩减为24个月。
”一汽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王德平说,三年来,打破高效高速电驱、智能线控底盘、L3级自动驾驶等494项关键核心技能。

本日,环球汽车家当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生产办法的变革对家当链的安全可控和协同创新提出更急迫的哀求。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J7智能工厂内,工人在AGV(搬运机器人)上装置车辆(2023年6月12日摄)。
新华社 颜麟蕴 摄

“这须要海内同行共同努力、彼此补齐短板。
”一汽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周时莹见告,作为链长企业,一汽必须开放生态,实现共研共创。
“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情。

与华润微电子等互助,做深电子元器件家当链;凑集领军软件企业,加强算法开拓验证……一汽与头部单位建立38个协同创新实验室和5个根本研究实验室,努力推动家当链升级与打破。
“未来,我们要连续把车端交付等能力开放出来,和家当链伙伴一起挺进汽车科技‘无人区’。
”周时莹说。

独立重生、自主创新,一汽的探索正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写照。
用70年走过了国外一二百年工业化的道路,中国跌宕起伏的造车进程,写满了对核心技能的渴求与攀登。

本日,中国汽车工业根本更牢了、实力也更强了,拥有新能源汽车环球领先的市场规模和家当链上风,和环球汽车家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换道超车更要创新打破。
“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根基,努力掌控关键核心技能、提升全链条竞争力,应对风险的底气将更足、家当发展的动力会更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说。

锚定航向,乘势而上让民族品牌勇立潮头

7月3日,伴随着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中国汽车工业迈上新的里程碑。
在这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汽车加速走进天下舞台中心,民族品牌迎来历史机遇。

“这给了我们难得的韶光窗口,现在要做的便是锚定高质量,加快品牌向上!
”王国强说。

走进红旗制造中央繁荣厂区,智能制造的体验迎面而来:集成机器人集群井井有条,超声波设备精准质检,每分钟就有一台红旗轿车“驶”向市场。
“通过数据传感,这里的每个细节都会‘搬’到虚拟‘孪生工厂’,让生产提质增效,为创新供应支撑。
”红旗制造中央副总经理修俊一见告。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机器人焊装车辆零部件(2023年7月6日摄)。
新华社 张楠 摄

是工厂,也是数据平台;是生产,也是供应链管理。
以前辈制造为牵引,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把准家当“方向盘”,武断推进计策布局。

“两个全部”——建厂70周年之际,红旗品牌宣告:技能创新投入将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

成立新能源开拓院、智能网联开拓院等,前瞻储备未来十年技能方向,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未来三年密集推出15款红旗新能源智能产品,覆盖全部细分市场;到2025年,一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5万辆,红旗品牌超过50万辆……

“这是家当发展的核心赛道。
”中国一汽总经理、党委副布告邱现东表示,要通过打好新能源转型攻坚战,带动企业从理念到运营全方位转型。

做强自主品牌,加速融入环球家当格局。

近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一辆辆新款红旗轿车有序装箱,启航欧洲。
搭乘新能源汽车出海“浪潮”,红旗品牌加速“走出去”——1至6月完成出口5003辆,同比增长172%。

“我们要冲破中国品牌‘廉价’的迂腐不雅观念。
”一汽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大勇见告,红旗从一开始就选择国外发达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并在沙特阿拉伯、挪威等17个国家开辟发卖渠道。
“如果中东、欧洲市场能做起来,就意味着可以在环球市场树立起高端形象。

象征天圆地方的车灯组合、寓意高山飞瀑的格栅设计……蕴含着浓郁东方美学和中国文化的红旗品牌,加快走入国际市场,也大踏步走进平凡百姓家——

在连续迈上30万辆“关口”后,今年海内销量估量超过40万辆。

“红旗曾被视为‘国车’,本日,我们要把它打造成‘国民车’。
”邱现东说,红旗要变年轻、更时尚、更科技,向代价链全方位攀升。
“我们有品牌自傲,更有文化自傲!

晨光中的一汽红旗创新大厦(2023年7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张楠 摄

从黑地皮上战天斗地的号角声走来,一汽标注了新中国汽车工业近乎全部的发展进程。

70载岁月峥嵘,有白手起身的勇往直前,有困难面前的精益求精,一代代汽车人薪火相传的奋斗精神,凝集成中国汽车工业不懈前行的动力源泉。

如今,我国早已从一个工业匮乏的国家发展为天下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为环球汽车家当电动化转型贡献着中国力量。

不忘来时筚路蓝缕,不畏风雨雕琢前行。
在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征程上,武断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一起向前!

笔墨:翟伟、张辛欣、宗巍、段续、张建

视频:司晓帅、姬杨、姜明明、魏蒙、周万鹏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张虹生、姜潇、戚文娟、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何雨欣、黄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