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这个人,这个人她的外表尽管活泼开朗,每天笑着,快乐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但是,她的内心却并不是如此,她的内心中满是孤独,充满着不安感。
她尽管被很多人认为是开心果,但是,她只是用这种坚强的外表来包裹着那颗柔软的心,让柔软的心保持纯洁、美丽。
但是……
但是,他返现自己已于那颗初心渐行渐远了,她渐渐地找不回原来的自己,让自己找不到最本真、最属于自己的自己,已经消失在这条人生路上,找不到来时的路,只能在原地徘徊,哭泣,不敢面对自己。
当每一次她为别人带来阵阵欢笑,一声声充满快乐的笑声回荡在耳边,心中的那片苦湖就会泛起一波波的涟漪,心中就会多一分苦涩。渐渐地,她开始喜欢晚上,喜欢在一片黑夜中独自舔舐着伤口,喜欢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默默地流泪,仅仅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别人。
其实,她最简单的梦想就是有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思考自己想要思考的东西。于她而言,这是最简单的梦想,也是最遥远的梦想。
她-——不可思议的这个人。
这个人就是我……
篇二:不可思议的季节
在夏天的夜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歌声,有蝉的叫声——唧哩唧哩,青蛙的叫声——呱呱呱,还有蚱蜢的叫声——唧唧唧,以及萤火虫飞来飞去呢!真是美妙的呀!我的家虽然不是住在乡下,但是在我们社区中庭却可听到这些美妙的歌声呢!
每天晚上都听到它们唱歌,不管是在看电视还是听音乐或是静躺着,都听的到他们用歌声拼命的在求偶,他们可真是为了他们的后代在拼命呀!
之前我的老师曾经带全班去看萤火虫,我们等到晚上八九点的时候才去看萤火虫,我们一群人到茂密的草丛里去找,结果找到好几只萤火虫都躲在茂密的树叶堆里呢!大家是既兴奋又开心,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让我们看到萤火虫。多美丽啊!老师告诉我们萤火虫寿命很短,不过啊!我觉得萤火虫点亮了彩色的人生,它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却留给人们美好的回忆!
夏天啊!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季节呀!
篇三:不可思议的印刷车间
昨天,空气格外的清新,天空格外的蓝,蓝的像刷了一层厚厚的蓝色油漆,美极了!
我们踏着轻盈的步伐,走向下一个地点——-印刷车间。我们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转眼间看到了那些辛苦的工作人员们流下一滴滴汗水,我们被一些奇怪的声音迷住了,寻声望去,原来是一台台机器在帮叔叔阿姨们“干活”呢!
它们有长长的身体,两只好动的大手。最神奇的要数包装的机器了,一叠叠报纸从对面“飞”来,叔叔迅速地把一张报纸放在塑胶上,好像正在等待猎物的到来!
那一叠叠报纸迎面而来,到达了“虎口”。忽然,一条条白色的带子从底下“跳”上来,把我的小心脏“提”了上来。
后来我去采访一位慈祥的爷爷:“平时做这个工作累吗?”他不紧不慢地说:“有点累。”我心里有一点小激动,因为我采访了一位爷爷,我好自豪!
我告别了其他/她的叔叔阿姨们,特别跟那位爷爷说:“我下次在来!”爷爷回答我:“下次来帮我做事啊!”“嗯”我和爷爷的约定我一定实现!
篇四: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今天是星期天,我去姥姥家找小表弟毛毛玩。
到了中午,姥姥让我淘米做饭,我仔细一看,米里面生出很多白色的小虫子,于是我就先把米里的小肉虫捉出来。我边捉边数着”:一只,两只,三只……。”突然,毛毛拿了一个带盖的小塑料盒对我劈头打来,我躲闪不及,被打了一下。我凝视着这个小塑料盒,灵机一动:把肉虫和蚂蚁一起放在盒子里,是肉虫咬蚂蚁呢,还是蚂蚁吃肉虫呢?
我捉了三只肉虫和十多只蚂蚁,把它们一同放在盒子里,盖上盖子,默不作声地看着。只见十几只蚂蚁向肉虫爬去,肉虫也向蚂蚁挪去,看样子要有一场大战了。谁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它们在一起对望着,似乎在悄悄地说着什么,过了一会儿,蚂蚁和肉虫一起向上爬,小盖子被它们移动了一点。我站在那儿看出了神,情不自禁地佩服蚂蚁和肉虫,它们竟懂得互惠互助。
真是”人心齐,泰山移”,蚂蚁和肉虫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互相帮助,力量却很大。人如果也能像这样团结一致,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篇五:不可思议的融合
——黑夜与白昼
在这里,已经分不清黑夜与白天了。
高科技让黑夜变得亮如白昼,每个人密闭的空间也能让白天变得黑暗阴森。有人站在灯红酒绿当中为着光明希望而疲倦,也有的人在阳光中追忆着黑暗的放纵与迷人。
这算是物尽其用么,还是人们的悲哀?
多长时间了,当初明亮的眼睛越来越暗淡无光;多少次了,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的竟是自己好像随时会倒下的身体;到底何时,嘴边的果汁变成了美酒与咖啡。在黑暗中,我们是得到了什么,还有失去了什么?钢铁构建成了城市的骨架,厚重的墙壁隔开了人们的心与情。即使是在温暖的白昼,孤单之时也会感到刺骨的冰冷。身体感到的温暖比起心冷的感觉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是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黑暗无边,光明永远。
——大人们与孩子们
王开岭说,儿童在成人眼里,一直是被当做“不及格、非正式、未成形、待加工”的生命类型来关爱与呵护的。
孩子们说,大人的世界真复杂,明明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本似乎是界限分明的群体啊,这界限却是越来越模糊了。稚嫩的孩子们开始沾染了世俗,为了生活开始了奔波;在社会里混出经验的大人们却是开始了提倡保护孩子们的纯粹心灵,明白孩子们的世界才是最美好最高尚的。
可这也是另一种悲哀不是么,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好。
——美与丑
美似乎变成了丑,丑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选美比赛上一条流水线包装出来的男孩女孩,拥有致命诱惑眼神的美杜莎,无一看起来是丑陋的。可一个是欺骗了你的眼睛,另一个却是可以让你变成石头。这样的美,真的好么?
面前有一副画,画上的人有着曲折纵横的皱纹,忍辱负重满是凄苦的眼神,干裂焦灼的嘴唇,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这无疑是丑陋的,可我们要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叫《父亲》,为了生活而奔波的父亲。剩下的,就是心中无法形容的震撼以及揪心的痛楚。
美与丑,丑与美,归根到底还是心灵美丑的结果。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四年级作文独家资讯。